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01 19:21:16
每經評論員 黃宗彥
1月30日晚間,廣匯汽車(SH600297,股價2.33元,市值189億元)發布業績預虧公告表示,公司2022年度預計虧損22.8億元至26.7億元,扣非凈利虧損為25.9億元至29.8億元。毫無意外,次日公司股價一度下跌4.13%,最終收跌2.75%。緊接著,公司于1月31日盤后連發兩條公告,分別為員工持股計劃及股權回購方案。股價在今日開盤不久后漲停,同時成交量大幅放量達到近半年來最高。
預虧逾22億,股價較大幅度下跌;然后火速推出利好消息,股價漲停。與公告性質如此“配合”的股價表現,似乎實現了公司市值管理的目的。很多上市公司都重視市值管理,但像廣匯汽車這樣隔日發布巨大反差公告的方式,難免不會被市場質疑有“偽市值管理”之嫌,不旦達不到預期目標,反而容易引起市場警覺,于公司形象不利。
首先是信披存疑。眾所周知,不論是業績預虧還是員工持股,又或是股權回購,都是提前完成數據統計、方案草擬以及制定決策的工作。但是廣匯汽車卻選擇將性質差異巨大的消息分開披露,頗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味道,不僅是對投資者不負責任,還折射出公司在信披方面的投機取巧。
其次是本次發布的員工持股計劃存疑。公告顯示,廣匯汽車按年度業績考核設置了3個解鎖條件,從2023年至2025年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5億元、不低于33.75億元以及不低于45.6億元。而公司自2017年后凈利潤就開始逐年下滑,近三年凈利潤分別為15.16億元、16.09億元及虧損22.8億元~26.7億元。以公司的主營業務組成來說,經銷整車仍占總收入的絕對大頭,為85.2%,但凈利率僅為4%,與當下新能源汽車網上直銷的方式相比,幾乎很難有利潤增長空間。因此,廣匯汽車此次定下的員工持股計劃可能更像是一次“畫餅式”激勵。
從“廣匯系”此前的員工激勵運作情況來看,也為這種猜測增添了可能性。比如,早在2020年,“廣匯系”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廣匯汽車和廣匯能源(SH600256,股價10.24元,市值672.3億元)就曾分別終止了《2018年限制性股票與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給出的原因為,宏觀經濟變化和行業市場存在不確定性,簡言之就是業績考核難以實現。如今廣匯汽車在業績承壓的情況下再推員工持股計劃,后面會不會故技重施暫不得而知。
第三是可轉債回購連帶的股權回購壓力。本次廣匯汽車的股權回購的總金額上限為1.92億元至2.56億元,看上去似乎不多,但是同時廣匯汽車還有巨額未到期的可轉債回購金額,總額為33.67億元,占總發行數的99.89%,也就是說當前愿意轉股的投資者比例微乎其微。唯有將現股價抬升至轉股價4.3元附近,再下修轉股價,才能加大投資者轉股意愿。就公司目前的經營情況,以及難以實現的員工持股利好,拉抬股價的概率十分有限,意味著到期可能將面臨約定的巨額本息兌付。截至2022年三季度,廣匯汽車現金流為42億元,在業績和可轉債回購雙重壓力下,順利實施股權回購方案也在無形中加大了難度。
在市場低迷或者公司股價不振時,上市公司希望以股權回購、增持或者推員工持股計劃,甚至是“0元購”的持股計劃提振投資者信心,但如果脫離了公司基本面,這些市值管理手法也往往沒有了下文。比如此前的天味食品(SH603317,股價26.58元,市值202.8億元),就曾因業績不及預期兩度終止股權激勵。同時,迷你回購、提前終止回購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在筆者看來,上市公司的職責應是聚焦主業,用良好的業績和分紅反饋投資者,而不是在所謂的“市值管理”上挖空心思,利用信息不對稱影響股價波動。這不僅是舍本逐末,更無益于公司長遠發展。
廣匯汽車此次的行為,也暴露出上市公司信披仍有待完善、規范之處。筆者建議,若上市公司在短期內存在多個性質不同的公告,需要同時進行披露,或者將披露的時間節點嚴格岔開,避免前后差異巨大的信息對股價造成波動;同時,監管應重點對利空或者利好內容加強關注和審查,尤其是對擬實施的利好作可行性分析,杜絕上市公司“畫大餅”“假大空”的忽悠式信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