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13 12:33:34
每經記者 趙博淵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94805600
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風起云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
伴隨產業的快速發展,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加速重構,全國多地競相發力爭奪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高地,全新的產業版圖正在逐漸成型。
近日,產業大數據企業火石創造聯合多個地方政府部門共同發布了《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洞察報告》,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吸引力30強區縣”榜單(以下簡稱“30強榜單”)?!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呱钔诒澈螽a業數據,對30強榜單的產業特征和區域競爭力進行了分析解讀。
當前,新能源汽車是消費增長和產業發展新亮點,其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越發顯著,也成為各經濟大省紛紛搶占的新陣地。
從地域分布來看,此次30強榜單中來自長三角地區的區縣數量最多,其中江蘇有5座城市共6個區縣入圍榜單,是擁有30強區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數據顯示,江蘇省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銷翻倍增長,汽車及動力電池營收首次突破萬億元,動力電池產能占全國近40%,建成全國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已建產能和在建產能均穩居全國首位。作為全國汽車產業第一大省的廣東,則是憑借廣州、深圳“雙核”引領,共計5個區縣入選30強,僅次于江蘇。2022年,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量預計接近130萬臺,同比增長140%,占全國新能源汽車份額約18%。
從城市分布上來看,搶占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沖”得最猛的是一線城市。其中上海、深圳上榜區縣數量最多,均為3個,北京、廣州則分別有2個區縣入圍。此外,重慶、蘇州、武漢三座2022年GDP十強城市同樣有2個區縣進入榜單。值得一提的是,去年GDP位列全國第21位的合肥是此次唯一上榜2個及以上區縣的非GDP十強城市。據悉,合肥近年來把新能源汽車作為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目前已集聚新能源汽車產業規上企業300多家,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值首次突破千億。
具體到各項數據來看,30強區縣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優勢和側重又各有千秋。
在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基地數量上,武漢市蔡甸區(含武漢經開區所轄部分區域)以10個占據首位,廣州市南沙區、成都市龍泉驛區以6個并列第二,上海市浦東新區也達到了5個??傮w來看,30強榜單中基地數量在3個及以上的區縣達18個,分布較為均衡。
蔡甸區此次“登頂”,本質上是因為其行政區域范圍內有武漢經開區(又稱“中國車谷”)這個汽車產業重量級“存在”。汽車是湖北第一大支柱產業,作為湖北省汽車工業的主戰場,“中國車谷”目前已建、在建新能源汽車產能達130萬輛,位列全國汽車強區第一方陣。2022年,武漢經開區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5萬輛,同比增長230%。
南沙區和龍泉驛區的緊隨其后,則分別映射出廣州、成都兩座超大城市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上的發展魄力。2022年,南沙區GDP同比增長4.2%、增速全市第一。與此同時,隨著《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發布,南沙區戰略功能定位實現躍升,意味著廣州未來將舉全市之力進一步推進南沙建設。在此背景下,廣汽豐田新能源汽車產能擴建項目二期去年底在南沙投產,助力廣汽豐田正式達成百萬產能,成為豐田全球集中規模化程度最高的生產基地。
作為四川省制造大區和汽車產業主陣地,龍泉驛區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早已按下“加速鍵”。2022年,龍泉驛區整車產量98萬輛、汽車產業產值1541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4萬輛、同比增長36%。在汽車“引擎”的推動下,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45.7億元,區域經濟總量連續十年位居全省縣級行政區首位。新年以來,一汽豐田、沃爾沃汽車已相繼加碼龍泉驛,將分別在此投放全新混動SUV車型和全新高端純電車型,促進成都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三電”系統包括動力電池、驅動電機、整車控制器三部分,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組成部分。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企業,“三電”企業在30強區縣中的分布如何?
在驅動電機及電控企業數量方面,上海市浦東新區以13家位列第一,結合同樣排名前5的整車生產基地數量,其新能源汽車企業規模和產業鏈完善度在30強區縣中格外突出。作為去年GDP超1.6萬億、“富可敵省”的全國經濟最強區,這樣的成績并不令人意外。緊隨浦東之后的,是同樣來自上海的嘉定區。當前,嘉定區積極布局汽車“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2022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銷售326.6億元,同比增長70.0%,新能源汽車產值實現68.8%的快速增長。在浦東新區、嘉定區、松江區等產業集聚區的有力支撐下,2022年上海實現新能源汽車產量99萬輛,同比增長56.5%;產值約2888億元,同比增長56.9%,產值產量均創新高。
整體來看,30強區縣驅動電機及電控企業數量排名中,名列前茅的區縣主要集中在上海、無錫、常州、蘇州等長三角地區城市以及深圳。其中,深圳寶安、南山、坪山三個區排名靠前,體現出明顯的細分產業優勢和集中度。同時,榜單中廣州和深圳的區縣排位對比也反映出兩座廣東城市不同的發展定位,相比廣州在新能源整車生產上的大舉推進,深圳在上游的“三電”產業方面則更為成熟完備。據悉,深圳目前已構建了新能源汽車“三電”核心技術鏈條閉環,覆蓋電芯模組、動力電池、精密結構件、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各環節。
作為“三電”系統的“心臟”,電池產業發展能級也是區域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動力鋰電池企業數量排名中,蘇州市常熟市以8家高居第一。近年來,常熟新能源產業一直發展迅猛,已擁有新能源產業重點規上企業62家,2022年實現工業產值628億元,占蘇州全市29%。目前,常熟動力鋰電池產業領域已集聚阿科瑪、正力新能、新中源等領軍企業,涵蓋電芯制造、電解液、正負極材料、銅箔等多個工藝環節。其車用鋰電池現有產能占蘇州90%以上,鋰電級PVDF(聚偏二氟乙烯)全球市場占有率高達約95%。
在全國多地劍指“新能源汽車之都”的激烈競逐中,整車產能是一項關鍵的衡量指標。按照新能源汽車整車規劃產能對30強區縣進行排名后,來自各個“新能源汽車之都”競爭大熱城市的區縣紛紛“前排就座”。
除了武漢市蔡甸區(含武漢經開區所轄部分區域)的210萬輛,廣州市番禺區等9個區縣的新能源乘用車整車生產基地規劃產能也均在百萬輛以上。
這其中,作為廣東汽車重鎮的番禺區,去年培育出廣汽埃安等3個千億級企業,實現汽車產量53萬輛,工業產值1019億元,分別增長51.3%和37.3%,形成汽車制造和汽車銷售雙雙超千億的支柱產業。依托番禺汽車城,全區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能規模已達40萬輛/年,初步建立起了“三電”齊全的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同樣是著名汽車產業重鎮的北京順義,近年來也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發力,北京奔馳新能源工廠、理想汽車總部等均落戶于此。通過排名中115萬輛的規劃產能來看,其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還將大幅升級提能。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市鄠邑區(含西安高新區所轄部分區域)作為西安汽車產業集聚區之一,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41.27億元,同比增長20.8%,增速名列全省第一。盡管全區僅坐落西安比亞迪一個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但正是這家行業龍頭以一己之力在去年助力西安歷史性地超越上海,問鼎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數據顯示,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101.55萬輛,其中99.5萬輛為比亞迪生產基地所產。
新興產業更需要資金和人才的支持。從這個方面來看,各區縣表現如何?通過對30強區縣內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融資事件數量、招聘人員估算數量進行排名可以看到,上海市浦東新區、嘉定區兩項均占據前二,共有4個區縣去年融資事件在5起以上,5個區縣招聘人才數量在200人以上。
近年來,各地不斷出臺針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資金和人才支持新政,同時各大企業的規模擴張也帶來了更大的資金和人才需求,可以預見,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仍處于高資本推動的關鍵期,資本活躍度還將繼續提升。而隨著汽車向智能化、網聯化趨勢發展,多元人才需求也將進一步加劇。
文中榜單數據合作來源:火石創造產業數據中心(數據均按照行政區劃分進行統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