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品牌觀|阿里“放”與華為“收”品牌邏輯不同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02 21:54:58

    每經品牌價值研究院 付克友

    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也是品牌塑造和品牌價值成長的過程。企業規模的擴大不是無限的,在某個時刻,它會受到品牌邊界的制約。

    當企業的規模抵達了品牌的邊界,或者說母品牌已經無力覆蓋新業務的擴張,就需要適可而止,要么進行業務分拆,放手子品牌的成長;要么收回越界的步伐,保護品牌的完整性和穩定性。這是最近阿里巴巴“設立六大業務集團”和華為“重申不造車”的品牌邏輯。

    阿里:讓子品牌兌現更大價值

    對于阿里巴巴來說,組織變革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據統計,7年來,阿里已經進行了超過20次組織架構調整。

    企業變大了,也會有大的煩惱。比如,因組織龐大而導致決策緩慢、信息不暢、動作遲鈍、效率受損等。阿里這次改革,當然也是有的放矢。其中能看到“管資本”和“管人管事”的專業分工邏輯,也能看到權力制衡的公司治理邏輯,還能看到讓信息更加對稱的決策機制邏輯。總之,就是要“讓組織變敏捷,讓決策鏈路變短,讓響應變快”。

    這次還有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品牌的邏輯。隨著企業規模越來越大,阿里的品牌架構也到了一個全新階段。母品牌已經完成了為各個子品牌保駕護航的使命,但也難以持續賦能子品牌生長。這時就需要一次更加堅決、更加徹底的“放手”,讓子品牌在各自賽道上更加自由地奔跑。

    毫無疑問,阿里的品牌效應是強大的。在母品牌的卵翼之下,孵化子品牌,培育子品牌,也是阿里長期以來的邏輯。比如,2011年一個淘寶變為“三個淘寶”,成長出了天貓。即便2015年阿里推動“中臺戰略”,以及2020年張勇推動經營責任制改革,都沒有改變大阿里的品牌架構,即還是在母品牌的光環籠罩之下,賦能各個子品牌。淘寶、天貓兩大營收支柱輸血,也一度供養了“阿里動物園”。

    而母品牌不是無遠弗屆的,它有自身的天花板。在“2022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上,阿里巴巴的品牌價值達到15660億元,相比2021年下降了11.39%,也從第一的位置掉到第二名。

    大阿里的品牌已經不能承載所有子品牌的價值,或者說在阿里籠罩之下,子品牌是被低估的。阿里內部的說法也認為“根據分類加總估值法,市場對集團總體業務中的諸多業務板塊并未賦予應有的價值”。比如,阿里云已經成為全球第三的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盒馬則成為新零售業態標桿,菜鳥也羽翼豐滿,還有閑魚、餓了么、釘釘、飛豬等子品牌都是業內明星。

    張勇說:“孩子大了,還是要走出去,去獨立面對市場。”他希望阿里未來能夠長出若干家上市公司,而且下面又能“生兒育女”。其實就是要讓這些子品牌獨當一面,兌現更大的價值。

    所謂“不擁抱變化就會變得僵化,不改變自身就會被時代打敗”,最需要打破的就是母品牌包打天下的品牌架構;所謂“重新定義和構造阿里巴巴集團與各業務的治理關系”,就是要重新定義母品牌和子品牌之間的關系。而解決母品牌和子品牌之間的關系,也就成為“生產關系的變革”。

    以這樣的品牌邏輯,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說阿里這次組織變革,是“24年來最重要的一次”。集團全面實行控股公司管理,中后臺職能部門將全面做輕、做薄,可以看作是母品牌的功成身退;構建“1+6+N”的組織結構,讓旗下的每個業務更像一家單獨的創業公司,就是對子品牌的“放手”。

    阿里的“放”,是水到渠成的“放”,也是不得不放的“放”。

    華為:回歸品牌本身戰略定位

    如果說阿里“設立六大業務集團”是一種“放”,那么華為“重申不造車”則是一種“收”。阿里的“放”,是想讓子品牌去接受市場檢驗,創造更大的價值;華為的“收”,則是要穩固品牌定位,守護品牌的價值。

    與阿里的各個子品牌已經羽翼豐滿,可以放手去飛不同,汽車行業對于華為來說是一個全新開拓的產業領域,甚至需要母品牌不斷輸血供養。

    華為的品牌價值和技術實力毋庸置疑,它要下場造車,不是什么難事,很多汽車品牌也以與其合作為榮,看重的也是背后的品牌價值。而華為卻一直小心翼翼,不愿越雷池一步。

    據說,早在2020年,任正非就簽發文件強調“華為不造車”,并嚴厲表示“以后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這次華為再次發布“不造車決議”,明確規定,華為標志不能和汽車商標組合使用,禁用“華為問界”“HUAWEI AITO”等。

    至于為什么“有效期為5年”,因為“華為所有文件最長有效期只有5年”,等5年期限到了后,還要“再發個5年”。有論者認為,華為是想審時度勢,5年后再觀后效,顯然是一種誤解。

    其實沒別的,華為就是要堅持自身的品牌定位,不愿意三心二意,隨波逐流;同時,呵護自身的品牌價值,不愿意讓品牌被濫用,做嫁衣裳。

    華為的品牌定位在哪里?按照2022年業績發布的三個領域,不外乎是運營商業務、終端業務和企業業務。至于華為參與汽車業務的商業模式,被官方承認的有三種:一是作為零部件供應商;二是Huawei Inside模式;三是華為智選模式。這三種模式,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各不相同,無論哪一種,都沒有脫離華為的戰略定位,即“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一個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

    也就是說,華為是華為,車企是車企,華為不會成為汽車品牌。華為不想在汽車業務上賺更多的錢嗎?那倒不是。問題是天底下的錢是賺不完的。太多的野心也意味著對品牌定位的分散,很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何況,現在汽車業務是華為當前唯一仍在虧損的業務。

    那是不是因為華為在品牌上投入不夠?或者說,把華為品牌更徹底地嫁接到汽車上,就可以扭虧為盈?這里也有一個值不值得的問題。從任正非和華為的判斷來說,顯然他們認為不值。因為短期的商業利益抵不過長遠的品牌價值。因此華為要嚴禁自己的品牌成為汽車品牌,并對所有門店、宣傳物料進行清理、整頓,目的就是要回歸清晰的戰略和定位。

    畢竟,明白自己是誰,才能走得更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華為 阿里巴巴概念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