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林鑫華:精準醫學人才要懂技術,也要懂生命科學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06 11:20:02

    每經記者 梁宏亮    每經實習記者 溫雅蘭    每經編輯 張凌霄    

    在龐大的人類基數面前,不同個體和人群間存在著許多重要的基因和遺傳差異。

    為了解決由于環境、生活方式等差異而造成的疾病病因的復雜性,精準醫療應運而生。

    “生命科學是創新與技術相結合的典范,而精準醫學體現了醫學科學的發展趨勢,也代表了臨床實踐的發展方向。”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林鑫華在“創·在上海”大中小企業融通科創論壇暨“無科創 無未來”復旦管院科創走進嘉定活動現場介紹道。

    什么是精準醫學?人工智能技術將如何推動精準醫學發展?人工智能時代我們又需要怎樣的精準醫學人才?

    與傳統醫學相比,精準醫學能夠精準優化診療效果,避免醫療資源浪費;減少無效和過度醫療;明確罕見病病因并尋找治療方案。

    相關資料顯示,在精準診斷方面,2016年僅全球分子診斷市場總額就接近106億美元,到2023年,全球測序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107億美元增長到244億美元。

    精準醫學在現代醫療體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而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將成為精準醫學持續發展的“助推器”。

    “例如基因檢測、液體活檢、影像診斷、個體化藥物、靶向藥物、免疫治療等,包括人工智能技術需要的生物大數據,人工智能、臨床決策等等,這一系列創新都會帶來巨大的市場價值。”林鑫華說道。

    長期而言,人工智能技術將會對精準用藥和精準預防產生深遠影響。但是,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的培養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信任仍然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對患者來說,怎樣讓他們感覺到AI技術是可靠的?第一,技術本身必須進一步提升。只有提升硬科技,才能精確判斷疾病。”林鑫華說,“同時也需要對廣大民眾加強科普宣傳。很多新的技術,到一定年齡、一定時期要有一個學習和理解的過程。只有大家認識到AI技術的先進性、可靠性,再加上真正的可行性,才能長期為社會服務。”

    對于人工智能技術人才,林鑫華表示,他們首先要有很強的對數據的處理算法的能力,同時對臨床、對生命科學也要有深層次的理解。

    “我們需要為人才提供好的平臺,包括基礎平臺、實驗平臺,同時也需要形成優良的文化和生態。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是多方面的,沒有人生下來就是搞生命科學的。只要社會所需,你所能;只要有好的人才庫、好的平臺、好的文化體系,就能真正讓人工智能在精準醫學、轉化醫學的發展推動上起到重要作用。”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gic1037824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人工智能 人才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