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3 22:20:37
每經特約評論員 宇文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5月物價數據。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2%,較上月回升0.1個百分點,整體仍在低位運行。5月CPI同比漲幅小幅回升,主要在于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由于市場供應充足,5月份豬肉等食品價格有所回落,演唱會、電影等部分服務價格有所上漲。5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4.6%,降幅較上月擴大1個百分點。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整體下行,國內外工業品市場需求總體偏弱,帶動PPI降幅擴大。
CPI雖低位運行但略有擴大,PPI降幅擴大,凸顯需求偏弱的壓力還在,市場也存在著擔心通縮的聲音。筆者認為,PPI和CPI低位偏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去年上半年全球大宗貨物價格高企的基數慣性,今年同期價格處于下降趨勢,我國是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進口國,因此受到的輸入性傳導影響也大。這就導致我國PPI處于低位運行狀態。此外,隨著國際原油和有色金屬價格的持續走低,也會對我國相關行業的價格造成影響。不僅如此,原油價格偏低,不僅拉低了PPI,也對終端成品油價格帶來影響,也影響了CPI。此外,相比去年,工業品和生活消費品都處于相對充裕的供應狀態,供多于求的市場邏輯,使工業品和消費品價格高不起來,也使PPI和CPI處于低位。
雖然有諸多原因,但5月份的制造業、服務業、建筑業訂單指數均回落且都低于榮枯線,還是表明需求不足的矛盾相當突出,需要綜合施策。
一方面,分析CPI、PPI要有系統思維,不能簡單化為通縮。CPI、PPI是兩個經濟學指標,自然可以通過兩個指標的同比、環比進行定量分析,但不可以輕易定性。因為宏觀經濟運行是復雜、動態的過程,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定量分析或可對宏觀經濟運行提供趨勢性走向,但不可輕易限定。譬如,全球各大機構對全球經濟的預測,也是定期進行動態調整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多次下調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2022年4月報告中的3.6%下調至2023年4月報告中的2.8%??粗袊腃PI、PPI,既要看到低位運行和需求不足的邏輯關系,也要看到兩個指標低位運行的客觀原因,還要看到CPI略有擴大的情況,更要看到中國經濟復蘇的趨勢不改。所以,需求弱雖是事實,但未必是通縮。
另一方面,中央對宏觀經濟運行的判斷是準確的,既指出了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也給出了穩經濟、穩就業、提收入、促消費的系統性舉措。所以,盡管CPI、PPI低位運行不達預期,但是經濟復蘇的勢頭依然向好。從世界銀行到IMF,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都超過5%。這也意味著,中國經濟能夠實現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是大概率事件。這一增長速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中堪稱優良。只要經濟復蘇的趨勢不改,CPI、PPI低位運行的小問題就會在經濟復蘇的大局中得到解決。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雖然是全球經濟第一大貢獻國,但是解決價格運行問題的方案是不同的。從美國到歐盟再到英國,刺激經濟時往往會貨幣政策“大放水”,由此積累的通貨膨脹難以消化時,又會通過貨幣緊縮政策的“猛藥”來抑制通脹。這種顧此失彼、濫用貨幣政策手段的做法,美聯儲已經用到極致,目前貨幣緊縮政策尚未終結,已經引發美國中小銀行倒逼帶來的系統性金融風險。美國之所以如此,主要是靠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托底。但從本周期的美聯儲粗暴加息看,美元的剩余價值已不多。
中國貨幣政策向來是多手段綜合運用,既不會“大水漫灌”刺激經濟,也不會旋緊貨幣政策閥門猛地緊縮。所以,CPI、PPI指標雖具有普遍的經濟學意義,但中國和西方經濟體還是有細微差別,因為中國的宏觀經濟運行和社會民生,既和市場密切相關,又與政策手段脫不了干系。
5月份CPI、PPI低位運行,發出市場需求不足的信號,需要更精準的政策手段穩經濟、提收入、促銷費,但無需過度擔憂通縮。畢竟,中國經濟復蘇向好的趨勢沒有變,而且CPI、PPI低位運行也給貨幣政策適度寬松提供了空間。
(作者系財經學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