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9 13:50:19
◎盡管不追求擴張速度,但索尼中國卻始終堅持“直營店”模式,其另一個現實考慮則在于消費場景的打造。
◎“我們預測2023年也有望贏得增長,有望在銷售收入和營業利潤方面保持和去年的相同水平?!辈贿^索尼中國總裁吉田武司也表示,市場瞬息萬變,今年以來中國市場不斷在恢復活力,但房地產市場還相對平緩,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發揮索尼各項業務的協同效應,是今年的主要努力方向。
每經記者 鄢銀嬋 每經編輯 張海妮
“未來索尼會加強電子產品和娛樂內容產品之間的協作。”6月18日,在索尼中國重慶直營店里,索尼(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吉田武司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索尼已將電子業務領域重新命名為ET&S,也就是娛樂、技術與服務,推動電子業務與創作者的深度融合,成為未來新增長引擎。
繼上月在上海舉行的“Sony Expo 2023”大型品牌活動上首秀后,重慶直營店開業是吉田武司作為索尼中國“掌門人”的第二次公開亮相。據了解,其于去年上任索尼(中國)有限公司總裁,且在財務領域工作多年,曾在索尼北美和索尼中國擔任CFO。
索尼中國總裁吉田武司 圖片來源:公司供圖
自2008年在上海開出首家中國直營店以來,索尼直營店的擴張布局始終是“索粉”的關注焦點。6月18日,索尼中國第9家直營店在重慶開業,15年僅開出9家直營店,這一擴張速度是否滯后?對此疑問,吉田武司直言,索尼并不追求直營店的數量和規模。
在吉田武司看來,索尼直營店是廣大消費者全面了解和感受索尼品牌的窗口,也是索尼“更貼近人”的重要平臺。“我們不是把直營店定位為單純的銷售電子產品的零售店,而是把它作為一個向客戶發布索尼信息,并且跟客戶進行更多溝通交流的場所。”
事實上,將線下直營店作為銷售電子產品的零售店這一定位,在當下大環境里也顯得不合時宜。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2022年我國家電線上市場零售額達4861億元,線上渠道對家電零售的貢獻率已提升至58.2%。
吉田武司也表示,電子產品線上化是一大趨勢,索尼有70%左右的銷售額來自線上,其余則來自直營店和代理店等線下渠道。“中國國土面積十分遼闊,要想讓索尼直營店遍布全國,覆蓋所有的地區是不現實的,同時也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直營店如何兼顧線上、線下,并取得兩者之間的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盡管不追求擴張速度,但索尼中國卻始終堅持“直營店”模式,其另一個現實考慮則在于消費場景的打造。
“索尼的直營店應該起到向消費者更好地宣傳推薦索尼產品的優點的作用,不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普通消費者,都能用這些設備創造出精良的作品。”吉田武司認為,吸引這些創作者的青睞,不僅能出品更優質的拍攝內容,也可以進一步促進相關電子設備的銷量。
索尼發布的2022財年財報顯示,索尼總營收達11.54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852.33億元),同比增長16%,在六大業務板塊中,娛樂、技術及服務業務和游戲及網絡服務業務合計貢獻了將近5成營收。
目前,中國市場已是索尼的第三大單體國家市場,不過上述兩大業務板塊在中國市場的占比還只有7%左右,索尼中國也有意改變這一局面。
“目前索尼中國主要營收來源是硬件銷售,要想取得進一步發展,必須發揮內容產品的優勢,今后娛樂業務將是索尼中國的發展重點。”吉田武司表示,“索尼要發揮內容產品的優勢,結合內容來推廣硬件,才能更好地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力。”
據吉田武司介紹,索尼對內容創作者的扶持已經有實質動作。今年在上海與合作伙伴一起設立了一個虛擬拍攝的攝影棚,索尼提供黑彩晶(Crystal LED)顯示系統、廣播級的攝像機和監視器等設備,為優秀的影視內容制作提供硬件設備。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21年索尼對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索尼公司更名為“索尼集團公司”(Sony Group Corporation),索尼電子公司則繼承“索尼公司”(Sony Corporation)的名稱。在此背景下,其中國市場的戰略是否會面臨相應的調整?
吉田武司表示,索尼集團有六大業務板塊,每一家子公司,每一個業務板塊都應該去描繪自己自主成長的戰略,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發揮整個索尼集團的合力,加強橫向的協作,做到單個業務難以做到的事情,真正成為一家建立在堅實技術基礎上的創意娛樂公司。“在中國也是一樣,需要貼近消費者和行業用戶,盡早實現自主經營并自負盈虧。”
而對于索尼集團2022財年的業績,吉田武司評價為“取得了歷史上最好的成績”。“我們預測2023年也有望贏得增長,有望在銷售收入和營業利潤方面保持和去年的相同水平。”不過其也表示,市場瞬息萬變,今年以來中國市場不斷在恢復活力,但房地產市場還相對平緩,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發揮索尼各項業務的協同效應,是今年的主要努力方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