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22 17:07:58
每經編輯 段煉
6月21日,億歐網創始人黃淵普發布公開信,稱將實名舉報知乎及知乎創始人周源。
黃淵普稱在知乎看見多人匿名造謠其“卷錢跑路”“花錢買獎”,他很生氣。隨后他給知乎創始人、CEO周源發微信提出意見和建議,但到第二天仍未收到回復,他覺得受到了欺負,隨即刪除了周源的微信。
黃淵普還稱,將向相關部門持續實名舉報周源和知乎,直到知乎改變目前的機制。
截至港股6月21日收盤、美股20日收盤,知乎港股股價報收17.44港元,跌近5%,美股股價報收1.04美元,大跌超8%。
億歐創始人發文怒斥知乎CEO
稱將實名舉報
黃淵普公開信中提到,知乎上一個“億歐黃淵普會卷錢跑路嗎?”的問題讓他上火。針對知乎上對其本人的匿名回答,黃淵普曾給周源發信息提出建議:
“我有知乎創始人周源的微信,他之前要辦一個線下活動曾找我要了我美團前老板的微信;雖然多次在知乎上被點名批評,我從來沒好意思找周源拉拉關系。但‘據說’式的造謠讓我很生氣,我給周源發了兩段信息提出建議:是否可以開一下反證功能?如果能證明匿名用戶說的是造謠,可以公布一下造謠者的信息,這樣可以讓匿名發帖的人更加謹慎。”
“晚上發了信息后,到了第二天還沒見周源回復。我本身覺得自己受到了知乎的欺負,曾經也幫他介紹過人脈,覺得周源應該會稍微給點面子,好歹回復一下。我承認是我看高自己了(反省自己),周源日理萬機,沒有義務回復我。但我一氣之下,寫了一段‘你好自為之,會有你的報應’之類的話后刪掉了周源的微信?!?/span>
黃淵普表示,想要的是知乎這個平臺作出改變,把平臺規則調到更公平合理,依然可以匿名,但要用實名制+造謠追責機制讓造謠的人能承擔成本。黃淵普還稱,將向相關部門持續實名舉報周源和知乎,直到知乎改變目前的機制。
黃淵普表示,相信一些平臺搞匿名的方式其初衷是保護弱者,但結果顯而易見:讓造謠的成本變得非常低。
黃淵普表示,有多少創業者,企業家在知乎上被匿名批評后,敢怒不敢言?知乎上充斥的信息,創業者、企業家都是壞人(不信,大家可以去看看)。同時,他質疑到:“周源是知名企業家,敢在知乎上放一個‘如何評價知乎創始人周源么?’的帖子么?我相信周源敢,因為批評周源的回答在知乎上活不過一分鐘,知乎的工作人員自覺幫處理了。其它創業者、企業家呢?應該專門派個人天天盯著知乎么??!?/span>
知乎創始人、CEO周源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于黃淵普今日的公開信,截至發稿,知乎暫無回應。不過近日知乎上卻真的出現了“如何評價知乎創始人周源”的問題,然而該問題熱度低得可憐……
據界面新聞,億歐網創始人黃淵普6月20日就曾先在微信朋友圈發文,抨擊知乎的匿名誹謗現象及其反證規則存在問題。
據悉,這件事的起因是近期有網友在知乎匿名發表內容稱,黃淵普曾花錢購買“上海青年五四獎章”,并花錢獲得紐約大學商學院的錄取。對此,黃淵普表示可以接受客觀的負面評價,但需要對誹謗采取行動。他表示自己向知乎創始人周源反映了這一問題,“我忍不住發信息給周源說:能不能弄個反證功能,如果證明匿名的人誹謗時,把他們的身份公開? ”但對方不予理睬。
黃淵普隨即因氣憤刪去對方微信,并進而在朋友圈以類似自己在知乎所受“匿名誹謗”的形式,對周源進行指責。其中,他提到,“周源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將持續向全國政協舉報周源創立的知乎,這個平臺爛成什么樣了自己沒有一點數么? 對企業家群體有公平對待么?”?
此事隨后在互聯網領域開始發酵,引起更大范圍討論。對此,知乎方面回應稱,“知乎有完善的社區治理機制,我們反對編造不實信息、惡意誹謗他人等行為。歡迎用戶通過舉報途徑反饋給我們,平臺將第一時間進行核查和處理?!?/span>
據億歐網介紹,黃淵普,無黨派人士;億歐創始人,EqualOcean創始人。本科畢業于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院碩士研究生,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MBA。學生時代曾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實習,后就職于騰訊、美團等知名企業。2014年2月,創辦億歐。
黃淵普是上海市長寧區青聯委員,領英LinkedIn影響力人物。2019年5月獲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2020年11月當選為APEC中國數字經濟委員會專家咨詢工作組成員;2021年11月入選2021胡潤全美創新杰出人物。
公司官網顯示,億歐是一家專注科技+產業+投資的信息平臺和智庫;成立于2014年2月,總部位于北京,在上海、深圳、南京、紐約有分公司。億歐立足中國、影響全球,用戶/客戶覆蓋超過50個國家或地區。
知乎曾多次因用戶匿名發帖引爭議
還曾被告上法庭
事實上,這并非知乎因為用戶匿名發帖造謠誹謗而引發的第一次關注。
今年1月份,“1888萬天價彩禮”事件引發了站內外廣泛關注,引起討論的網帖出自知乎。
據濟南時報報道,在這條回答中,一匿名用戶自稱是上海“土著”中產,在美國留學時與一名來自江西萍鄉的女留學生相識相戀,最終因結婚彩禮未談攏分手。該匿名用戶稱,前女友的父母向他提出1888萬天價彩禮、數千萬房產過戶到女方名下、女方上百個親戚每人給十萬元紅包等要求,他對此無法接受。
該帖子迅速引發關于“天價彩禮”的議論,也有網友對該帖子的真實性提出質疑。
1月13日,知乎平臺官方賬號知乎小管家發公告稱,第一時間進行了核查,相關內容出自某匿名用戶于2022年10月16日發布的回答。該回答于2023年1月12日被發布者修改為致歉聲明,承認了杜撰事實。
知乎小管家稱,我們進一步核查了其過往發布內容,發現該用戶存在以互相矛盾的身份發布內容的行為。依據《知乎社區規范》,該用戶存在“胡編亂造虛假或引人誤解的背景、情節,欺騙、誤導他人”的行為,引發嚴重后果,平臺決定對該用戶帳號永久封禁。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276510678
在更早之前,澎湃新聞也報道過,北京一高校研究生張銘(化名)在知乎留言區發表了對“文科考研網”(下稱“文考網”)的評價,他與另一名網民“馬倩”一同被起訴至法院。
據報道,張銘介紹,他2020年2月購買了文考網的復試班,課程結束后,他認為課程質量一般。一個多月后,他在知乎“文考網怎么樣”話題下,匿名評價時稱“......文考虎視眈眈在微信上拉架,誰敢實名誰必定被網暴......”
法院審理認為,張銘上述言論中“虎視眈眈”“網暴”用詞系侮辱或誹謗原告,構成名譽權侵權?!榜R倩”也因評價文考網言論中“爛、白給都不要、惡心等”用詞,構成名譽權侵權。
值得留意的是,平臺方知乎網也被告上法庭。原告文考網表示,除兩被告外,還有多名匿名用戶在知乎上發表類似評論,這是知乎用戶對文考網的造謠、誹謗和污蔑,帶來了名譽和經濟損失。原告要求知乎刪除,但其遲遲未處理。在原告把知乎告上法庭后,后者把相關言論刪除,遂原告放棄了對知乎的訴訟請求。
律師:可先起訴平臺,再起訴匿名發帖者
維權成本相對高昂
據界面新聞,對于類似事件的誹謗者身份曝光問題,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游云庭律師對記者表示,根據民法典規定個人的名譽權受保護,如果平臺上存在有涉及侮辱和誹謗的言論個人應該向平臺舉報,去刪除這些言論,如果需要進一步維權的,可以起訴平臺,然后向法院申請調查令,要求平臺披露匿名用戶的身份。
在這起事件中,游云庭認為正確的維權途徑是通過司法來救濟,“向北京互聯網法院起訴知乎,要求平臺提供匿名人士的注冊信息,然后再追加被告進行訴訟?!彼硎荆斑@個媒體人現在以以暴制暴的方式,對知乎的創始人進行人身攻擊,也涉嫌侵權了知乎創始人的名譽權?!?/span>
事實上,黃淵普與周源之間矛盾的本質是UGC機制和平臺的沖突。知乎,或者說所有類似互聯網平臺的匿名發表機制,曾不止一次作為社會話題進入公眾視野。在匿名機制的包裹下,不僅僅是難以啟齒的真相更容易被表達,那些不必承擔明確道德壓力乃至法律壓力的負面言論也會隨之泛濫,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污蔑、誹謗,以及大量的惡意解讀與揣測。
這種現象難以抑制,甚至一度成為當前社會普遍詬病的“網暴”的根源。面對這樣的情形,平臺所能做的工作知乎在回應中已經表達得很明確:社區治理機制、反對誹謗行為、建立舉報途徑、迅速核查處理。?
游云庭指出,根據民法典的規定,理論上平臺有海量的用戶,所以對于名譽侵權的事件可以享受避風港待遇,也就是收到侵權通知后刪除就可以免責。但對于平臺而言,如果相關文章成為熱點,點擊量超過一定的數字或者或者平臺已經明知了,比如這位媒體人用戶向知乎的創始人進行投訴,并且已經變成公共事件的,在這種情況下,平臺如果不予刪除,則構成了幫助侵權責任。
不過,從前述維權途徑也可以看出,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精力成本,受到匿名誹謗的當事人的維權成本都相對高昂。因此在更長遠的視角下,平臺需要為引導用戶價值觀,以及建立更完善的內容篩選機制等工作付出更大努力。
編輯|段煉 杜恒峰 杜波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界面新聞、財經網、澎湃新聞、濟南時報、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