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18 18:08:06
每經編輯 張凌霄
7月17日,上半年國民經濟成績單出爐。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9303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1個百分點。
“5.5%的經濟增速明顯快于上年全年3%的經濟增速,也快于疫情3年年均4.5%的增速,經濟增長回升態勢明顯。”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17日舉行的2023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總的來看,經濟運行逐步擺脫疫情影響,向常態化增長軌道回歸。
值得注意的是,付凌暉用了“含金量比較高”來形容上半年的經濟增長。
那么上半年的經濟數據說明了什么?要如何理解“高含金量”?又該如何看待下半年的復蘇趨勢?今天帶大家解讀當前的經濟增長態勢。
“含金量”怎樣才叫高?
所謂的“含金量”,其實指的是高質量的增長,具體來講有5個方面。5.5%的經濟增長是結構改善、動能優化的增長。從需求看,經濟增長由去年的以投資和出口拉動為主,轉為今年的以消費和投資拉動為主。從生產看,經濟增長由去年以工業推動為主,轉為服務業和工業共同推動,服務業的貢獻大幅增加。
5.5%的經濟增長是創新驅動、發展方式轉變的增長。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2.5%,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9%,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0.8%。同時,綠色轉型成效明顯,與經濟增長協同作用增強。
5.5%的經濟增長還是就業擴大、民生改善的增長。今年以來,經濟恢復向好,穩就業政策持續顯效,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總體下降,6月降至5.2%,已接近疫情前同期的水平。就業擴大帶來居民收入增加。
此外,5.5%的經濟增長也離不開我國高水平開放擴大和貿易結構優化,以及糧食、能源安全得到鞏固。
在外貿領域,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1%,其中附加值較高的一般貿易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上升到65.5%。隨著我國產業升級發展,新產品市場競爭力穩步提升,成為推動外貿增長的新亮點。上半年,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同比增長61.6%。
在糧食與能源領域,今年夏糧生產在收獲時期盡管遭遇到“爛場雨”的不利影響,但仍然實現豐收,產量居歷史第二高位,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打下堅實的基礎。能源保供也持續加強,上半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同比增長2.7%,有力保障生產生活用能。
下半年形勢如何?
對于下半年的經濟走勢,一些專家已經表達了對中國經濟復蘇的信心。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考慮到去年的基數問題,預計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會有所放緩,全年GDP增長預計達5.4%左右,超過5%的全年預期增長目標。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認為:“總體來看,中國經濟逐步向常態化運行軌道回歸。從服務業、工業等具有先行意義的指標來看,中國經濟正處于加速轉型升級的軌道上,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分析道,今年三季度和下半年,隨著美聯儲本輪加息的終結,我國資金流動性將有顯著改善,各行業的發展動能有所增強,疊加中秋國慶假期,以及“金九銀十”的消費旺季,預計今年三季度將迎來新一輪消費爆發,中國經濟保持5%的增速應該沒有問題。
雖然目前經濟恢復態勢看起來向好,但下半年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
徐洪才強調,接下來中國經濟發展關鍵還是要解決總需求不足的問題。
從內需來看,主要是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一方面要增加收入,尤其是城鄉居民低收入群體;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通過供給側的結構優化創造新的消費需求。為此可以加大在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及體育、文化等領域的供給側投資,滿足和創造人們的升級性、改善性和結構性需求。要重點補齊民生領域和投資領域短板,比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制造業投資領域的短板。
而從外需來看,要主動擴大開放,拓展多元化的海外市場,培育核心競爭力,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18645438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