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21 17:12:23
每經記者 梁宏亮 每經實習記者 溫雅蘭 每經編輯 張凌霄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3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
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1.0個百分點,進出口方面,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0.1萬億元的新高點,規模在歷史同期實現首次突破。
下半年推動持續健康經濟發展的利好因素有哪些?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貨物進出口正在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香港作為中國與世界聯通的“樞紐”,對經濟發展起到怎樣的作用?圍繞以上問題,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林江表示,現階段經濟增長充滿韌性,但真正的復蘇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下半年經濟預計平穩增長
NBD: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明顯快于去年全年3%的經濟增速,經濟增長整體回升。您如何看待這一經濟數據?
林江: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第二季度GDP增幅達6.3%,上半年整體增長5.5%。這一增長幅度主要是由“基數效應”所導致。去年同期,因為疫情封城等特殊情況,GDP總體基數較低,給今年經濟增長提供了較大空間。因此,我們應對這一數字持客觀的態度,一方面可以看出經濟增長仍然充滿韌性,但也要看到,這一數據是在整體基數較低的情況下所達成的,所以真正的經濟復蘇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NBD:您認為下一步支撐中國經濟穩步向的利好因素有哪些?
林江:首先,隨著防控政策的調整,疫情這一因素對消費意愿和企業生產等方面的影響已經消退。雖然上半年大家可能還保持觀望心態,但是通過半年的磨合,公眾基本已經適應這樣一種“新常態”,這對于下半年經濟平穩增長是很有利的。
同時,各級政府也在政策扶持方面加碼。比如,近日國家發改委針對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推動鋼鐵等重點行業加快聯合重組等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此前“穩中求進”的貨幣政策——貸款利率下調10基點、存款利率下調15個基點等,都是推動下半年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積極因素。
財政政策方面,國家鼓勵企業投資。今年上半年多地上馬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聚焦基建??梢灶A測,上半年上馬的項目將會對下半年經濟“穩增長”產生積極且明顯的效果,這是我們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利好因素。
此外,各級政府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方面持續發力。在刺激消費方面,今年上半年多地政府在延續去年消費券的發放模式,并不斷改進提升。
在推動產業升級方面,上半年也密集出臺多條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如廣東多地政府,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相關城市,都在推動招商引資,尤其是引進高科技、戰略型新興產業項目。
但是政策的落實有一定的“時滯效應”,因此上半年各地政府集中出臺的關于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將會陸續在下半年體現出“功效”。同時,對照去年的情況以及今年經濟增長的基數來看,下半年的經濟增長幅度可能會減緩,但是這些政策對刺激經濟起到的積極作用,將能夠對沖一部分不確定性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所以整體來看,下半年經濟將呈現出平穩增長的態勢。雖然高增長相對困難,但我們仍應保持樂觀的態度。
拉動消費需出口、投資暢旺
NBD:貨物進出口方面目前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0.1萬億元的新高點,規模在歷史同期實現首次突破,但其中進口總值同比下降0.1%。您認為我們在面臨挑戰的情況下,仍可以抓住哪些機遇?
林江:一方面,我們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的大環境是比較好的。比如在節能減排、生活科技、數字經濟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表現仍然是不錯的。
值得一提的是,像特斯拉等外資品牌和跨國公司,雖然不是我們自己的品牌,但他們在中國也設有工廠進行生產制造。這對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出口能力方面也會有一定積極影響。
從數據來看,上半年的出口形勢除第一季度外,并不樂觀。我認為,這是由于疫情的不確定性,很多訂單在去年年底被集中投放,而一到四月的出口增長情況正是集中投放訂單的效應逐步被釋放而產生的結果。同時,訂單集中投放會產生一定的庫存,消化庫存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在四到五月出口的勢頭有所放緩,這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關鍵在于下半年訂單會有怎樣的發展。一方面,在加工出口方面,加工貿易的訂單未必會迅速回流,因為東南亞、印度等都將給我們帶來了競爭壓力。另一方面,我們很多企業,比如美的、格力等企業在自有品牌出口、拓展國際市場和推動產品升級方面都做了很大努力。他們在努力穩住外銷市場的同時,也在拉動內需。
總體來看,我們在出口方面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但是,我們在寄希望于這些自有品牌,希望他們能夠在今年下半年穩出口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同時,也要重視在中國建廠生產的外來品牌和跨國公司,他們也將對中國穩出口發揮積極作用。
NBD:近年來,香港與內地的聯系更加緊密,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蓉港鐵路通車等措施正在一步步落實。您認為這些舉措將可能產生怎樣的影響?
林江:香港在對外開放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是中國經濟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是我們的一條“命脈”。
雖然我們正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但是消費是一個結果,關鍵問題在于如何拉動內需。拉動內需需要大量資金,那么資金從何而來?靠投資、靠出口、靠稅收。
企業出口暢旺,收入增加,在推動經濟增長,增加稅收的同時,也會刺激房地產,從而增加土地出讓金收入。地方政府有資金,在固定市場投資方面就會更加暢旺,所以這是一個閉環,出口好、投資好,消費就會暢旺。由此可見,并不是只要拉動消費,不在意出口、不在意固定投資就能實現經濟發展,他們是一個有機整體。
從這個角度看,香港具有重大意義。大灣區戰略的提出,也與國家保持持續開放的態度有關,我們不能離開對外開放。在外向型經濟中,外商投資非常重要。外商投資一部分為出口做準備,另一部分也要瞄準中國市場,這兩塊是相輔相成的。
雖然現在外需整體環境并不明確,歐洲市場的修復仍需很長一段時間,但是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外需的復蘇對于中國平穩增長非常有利,這也說明為什么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在這個過程中,香港是必不可少的,它將對大灣區、西部經濟圈的發展起到重要帶頭作用。
正如蓉港高鐵通車,不僅對于國家交通網絡完善有重要作用,關鍵更在于能不能使其成為對外開放的抓手。香港一方面與東南亞關系密切,另一方面與歐美也有關鍵聯系,歐美投資人在香港的大量投資將產生很大的經濟利益。如果香港能夠持續繁榮穩定,將中國整體的對外開放有所幫助。所以在“一帶一路”中,香港應該發揮更加積極的角色。
總體來講,香港是聯通內地與國際的重要“橋梁”。推動香港自身“強身健體”穩定發展,提升香港國際化競爭力,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將對中國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18645438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