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1 22:16:47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葉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9月21日晚間,“老十家”基金公司華夏基金發布公告,原董事長楊明輝因工作需要離任,新任董事長張佑君從9月20日開始任職。
公告顯示,張佑君于中信證券1995年成立時加入,2016年1月19日獲委任為中信證券執行董事、董事長,亦兼任中信集團、中信股份及中信有限總經理助理,中信金控副董事長。
根據其股東中信證券公布的半年報,截至今年6月30日,華夏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突破1.8萬億大關,創出成立以來的歷史新高。公開資料顯示,楊明輝從2013年11月開始出任華夏基金董事長,到今年已是近10年。如今,這家萬億基金巨頭迎來了新掌門。
中信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佑君,新任華夏基金董事長
9月21日晚間,華夏基金發布了新任和離任基金管理人董事長的公告,引發行業廣泛關注。
公告顯示,華夏基金原董事長楊明輝因工作需要,在9月20日離任。新任董事長由張佑君出任,并且該變更事項已經華夏基金第七屆董事會2023年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該公司將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備案,并辦理張佑君擔任華夏基金法定代表人的工商變更登記等相關事宜。
華夏基金還在公告中表示,對楊明輝擔任董事長期間為公司發展所做出的重要貢獻表示衷心感謝。
公開資料顯示,楊明輝歷任紡織部北京紡織機械研究所工程師、室副主任,中信興業信托紡織處項目經理,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證券部項目經理,中信證券北京營業部副總經理,中信證券董事、襄理、副總經理等,中信控股董事、常務副總裁并兼任中信證券董事、中信信托董事,中國建銀投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總裁,其中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兼任信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2011年11月至今,他任職于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歷任黨委委員、董事總經理等,現擔任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執行委員會委員。
2013年11月,楊明輝正式出任華夏基金董事長,至今已有近10年時間;2014年6月起,他還擔任華夏基金黨委書記。
楊明輝離任后,“接棒”華夏基金董事長一職的是中信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佑君。
公告顯示,張佑君也是中信證券的“老人”,曾于1995年起任中信證券交易部總經理、襄理、副總經理,1999年9月至2012年6月獲委任中信證券董事,1998年至2001年期間任長盛基金總經理,2002年5月至2005年10月任中信證券總經理,2005年至2011年期間先后任中信建投總經理、董事長,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任中信集團董事會辦公室主任,2020年4月至12月期間任中證國際有限公司董事,2016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間先后任中信證券國際、中信里昂(即CLSA B.V.及其子公司)董事長,中信里昂證券、賽領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金石投資董事長,中信證券投資董事長等。
上半年資產規模突破1.8萬億大關,未來發力四大方面創新
在不久前公布的半年報中,中信證券披露了子公司華夏基金的業績。2023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發行市場遇冷的背景下,華夏基金權益基金中長期業績仍表現優秀,ETF規模和絕對增量保持行業龍頭地位,產品發行數量保持行業第一。
截至今年6月30日,華夏基金本部管理資產規模突破1.8萬億元大關,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1.25萬億元,機構及國際業務資產管理規模5490.33億元。該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37.11億元,凈利潤則為10.75億元。
除此之外,近日證監會核準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子公司。而這也意味著,基金業首家股權專業子公司已是箭在弦上,該公司的出現將填補行業發展空白。不僅如此,今年7月末該公司已經又提交了設立境內子公司的申請材料,并在8月初獲監管接收。
由此可見,多個子公司協同發展或許也是華夏基金未來的發力點之一。
在今年4月底的一場公開論壇中,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在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思想指導下,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有四個方面:以產品創新為基、業務創新為劍、科技創新為翼、人才創新為源,邁進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并結合華夏基金的實踐和未來規劃做了分享。
首先是深耕產品創新。華夏基金這幾年提出了構建多資產全能平臺的發展戰略,希望以多資產全能平臺和資產配置的理念來打通公司的整體業務鏈條,構建資產配置框架下的投研體系、服務體系和產品體系,打造特色鮮明、風格穩定的多元化優質配置產品,為投資者提供可解釋、可預測、可復制的投資收益。同時在多資產全能平臺的支持下,根據客戶不同的投資收益目標和風險偏好,提供包含策略制定、執行及運作管理的全流程、跨資產的解決方案。
其次是重視業務創新。李一梅指出,當前個人養老金業務、基金投顧業務、ESG業務或者說綠色金融業務都是華夏基金需要更新理念去探索和重視的創新業務。
第三是擁抱科技創新。該公司正在推進“數字化服務體系”的搭建,基于對客戶深入洞察,推動精準化、千人千面的數字化客戶服務。
此外還要緊抓人才創新。李一梅以華夏基金研究員的培養為例,介紹除了老帶新的傳統模式,還增加了入職前后的多維度培訓、職業發展規劃,形成覆蓋投研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體系。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10172055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