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2 18:10:37
每經編輯 李澤東
今年3月,一場席卷全行業的汽車“價格戰” 打響。如今,“價格戰”的風吹到摩托車行業。
據央視財經9月22日報道,目前,摩托車的各零售門店銷量都在下滑。為了促進銷量,目前大部分摩托車車型都有降價或優惠活動,降價幅度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
在北京一個比較集中售賣摩托車以及裝備的園區,工作日的下午,記者看到好幾家門店都是只有一兩個客人來購買。
消費者 陳先生:我跟我弟弟一起換了兩輛車,加一塊比原來沒降價之前的便宜近10萬元。
某進口品牌摩托車零售店店長 郭哲豪:部分車型目前有2萬多元的現金優惠。比較大優惠的車型都已經銷售得差不多了。
不僅在線下零售店,摩托車市場的“價格戰”也在線上電商平臺同步上演。記者在某電商平臺看到,“某國產摩托車官方旗艦店”已打出“9折購車”的福利,部分車型最多可省6000元。
另據紅星資本局調查發現,今年7月以來,國內中高端摩托車市場迎來了一輪降價潮。全球銷量最大的品牌本田年內兩度降價,寶馬也加入了降價行列,有車型降了8萬元。9月初,意大利高端摩托車品牌杜卡迪也開始全線降價,降幅最高達35%。哈雷滑翔也降價數萬元。
有市場人士稱,國內終端市場上,杜卡迪部分車型降幅近半,幾乎是“五折大甩賣”。
9月20日,紅星資本局采訪多地杜卡迪經銷商,確認了降價的消息。杭州杜卡迪一名銷售人員表示,降價政策是9月10日出來的,品牌全線降價。但對于網傳“五折大甩賣”的消息,該銷售予以否認,稱最低只有65折。
上述銷售人員發來了一張“杜卡迪中國全系產品價格政策”的圖片,可以看到,杜卡迪品牌車型折扣從10%-35%不等,暢銷款V2系列(暴風綠)原價17.7萬元,降價后為11.51萬元,V4(普版紅)則從21.5萬元降到了13.98萬元。
不止杜卡迪,今年7月以來,國內中高端摩托車市場迎來了一輪降價潮,寶馬、川崎、哈雷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價,甚至包括全球銷量最大的品牌本田。
9月20日,本田北京一名銷售人員告訴紅星資本局,本田已經是第二輪降價了,目前大部分車型都有優惠,例如CM1100車型,原價170910元,去年底降到15萬元左右,這兩天又有新優惠,147910就能提車。
廈門某寶馬經銷商告訴紅星資本局,7月開始,寶馬摩托車部分車型開始打折優惠,R1250GS水鳥系列原價25.59萬元,現在降價8萬元,降幅達31%。寶馬R18高配版降價6萬元,低配版也降了4萬元。
同一時間,高端摩托車品牌哈雷也宣布降價。“7、8月就開始了降價,最低可以到8折,大車型比如滑翔可以優惠好幾萬。”9月21日,成都某哈雷經銷商稱。
除了進口中高端摩托車品牌,國產摩托車品牌也卷入“降價潮”。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宗申摩托車官方旗艦店打出“94折購車福利”的宣傳;春風摩托車有車型降價1.8萬元,官網還發布了“7000元優惠券”“12期免息”等優惠政策。
此外,新車市場價格不斷下探,摩托車行業降價潮也傳導至二手車市場。一家二手摩托車行老板感嘆道,二手中高端摩托車在回收價的基礎上還要虧幾千甚至上萬元才能賣掉。
“降價與否對我來說,沒有什么影響。”據證券日報,有消費者告訴記者,摩托車非必需品,對不需要的人來說降價多少都無所謂,而對于一些摩托車愛好者來說,可能價格再貴也會買。
對摩托車產業來說,“價格戰”將加快市場優勝劣汰。“‘價格戰’可能導致市場集中度增加,一些較小的企業因無法承受價格競爭的壓力而退出市場,為優勢產品留下生存空間。”上述業內人士補充道。
每日經濟新聞 譚玉涵 攝
據報道,隨著消費升級,當前摩托車從“工具車市場”向“玩樂車市場”轉型已成為趨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摩托車行業雖面臨復雜嚴峻的形勢,但大排量休閑娛樂摩托車(排量250CC以上,不含250CC)產銷分別同比增長2.19%和1.66%。從滲透率來看,250CC以上摩托車滲透率僅占摩托車總量的2.66%,隨著摩托車由代步工具向中大排量娛樂車型轉變,大排量摩托車市場仍然具有較高增長潛力。
當下,電動摩托車成為更多人的出行選擇。尤其是在城市交通日益擁堵的背景下,電動摩托車憑借其高效、環保、經濟等方面的優勢受到了廣大上班族的青睞。此外,新國標帶來的行業巨變,標志著行業進入強監管、高質量發展階段,長期來看,電動摩托車市場增長空間廣闊。業內人士認為,新能源摩托車市場有望繼續擴大,企業也需要關注和角逐這一新興市場。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表示:“從長遠來看,‘雙碳’背景下,燃油摩托車將逐步被技術更強的電動摩托車取代。”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財經、證券日報、紅星資本局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譚玉涵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