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6 22:33:40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彭水萍
臨近國慶中秋長假,市場資金面效應再趨緊勢,債市出現較為明顯的“短強”預期,不過從投資收益的結果來看,公募產品中的中短債基金上周并未出現強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有市場分析指出,節前短端利率易先漲后跌,但考慮持續的資金分流及贖回壓力,目前的短債投資缺乏上攻的條件。
上周現券成交明顯縮量
上周,債市進入節前倒數第二個交易周,從市場表現來看,現券成交縮量明顯,久期下行明顯。不過從過往的節前效應來看,與往年趨同。
具體來看,上周現券成交量整體下滑,呈現非銀買債、銀行賣出、同業存單成交活躍的格局。華安證券的統計顯示,主力賣盤為城商行,凈賣出1997億元,而其同業存單凈賣出1249億元,其交易對手方主要為非銀機構。值得注意的是,上周大行增配506億元存單,且通常為買盤的農商行拋售23億元存單。
在此背景下,上周利率與信用債成交量出現明顯下滑,導致基金幾乎不增配國債(前一周為137億元),且政金債的凈買入減半(上周252億元,前一周56億元),但其對中票的減持力度大幅減少,且由負轉正凈買入106億元短融、超短。
不僅如此,中小行配債的現象仍在部分延續,一些股份行的配債需求增加,像國債、政金債和地方債分別買入66億元、69億元和44億元,且行間債市杠桿率是為數不多出現攀升的單周。種種跡象均表明,債基久期下行,現券成交明顯縮量。
事實上,節前的資金面效應是指在長假前,由于居民和企業等實體經濟部門的現金提取需求增大,導致資金流動性緊張,資金利率大幅抬升,而假期結束后,隨著現金回流到銀行部門,資金面再度由緊轉松。
就當前債市的反應而言,資金面延續緊勢,預計稅期過后資金面邊際轉松,但長假期間需關注我國9月PMI(采購經理人指數)和美國非農等重要數據,不少機構有預計指出,債市后續震蕩偏弱,建議減倉。
目前市場情緒依然偏弱
前述機構增持短債品種,特別是基金凈買入短債資產,背后的邏輯也與短期債券的節前效應有關,但就目前運行的收益情況來看,公募基金的中短債基金上周走勢平淡。
Wind(萬得)統計顯示,短債基金指數上周微漲0.04%,較前一周漲幅有所收窄,具體到頭部產品收益方面,僅有一只漲勢較大,諾德中短債A周內漲幅達0.58%。其余則全部在0.2%以下,且僅有13只基金(統計初始份額)漲幅在0.1%以上。
有市場分析指出,雖然債市的節前效應會導致短端利率上漲,但考慮持續的資金分流及贖回壓力,目前的短債投資缺乏瞬間爆發的條件。
另據諾安基金指出,當前國內經濟邊際出現回暖,但強度未超過季節性影響,尤其政策不斷加碼下的地產領域恢復斜率不強,考慮相關政策仍在出臺,需進一步觀察變化,短期對債券市場影響偏逆風。
考慮資金市場稅期后央行大量投放有所緩和,適逢跨季疊加利率債供給放量,其波動在所難免。配置建議方面,維持債券市場偏震蕩走勢判斷,組合策略建議保持倉位杠桿套息,提升資產流動性。
當然,節前仍有交易日,從時間的維度看,隨著9月份稅期擾動結束,國海證券研報就分析指出,本輪降準及政府債務資金下撥對資金面的補充,即將在資金利率上有所體現,9月下旬或是一個合適的參與窗口。故而指出,節前資金“跨季”、居民“取現”仍會對資金面有一定季節性擾動,考慮到這些擾動不改變10月份資金面再度走寬的趨勢,債市或提前反應,建議投資者近期密切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