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10 12:36:36
下一步將提升產供鏈合作新水平,將進一步提升中歐班列運輸效率,加快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
將支持港澳企業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打造重要的功能平臺。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星
10月10日,國新辦舉行《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新聞發布會。
白皮書系統闡述共建“一帶一路”的歷史淵源、理念愿景、實現路徑、實踐成就和世界意義,全面介紹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的豐碩成果,闡明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同各國一道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和行動。
經貿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十年來“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將如何繼續深化?圍繞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提問。
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十年來,商務部會同有關各方,深化與共建國家經貿領域的務實合作,攜手推動各國互利共贏,有力促進全球開放合作。
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談及十年來“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所取得的成效,郭婷婷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首先是貿易合作量增質升。“2013年到2022年,我們與共建國家的貨物貿易累計規模達到19.1萬億美元,實現年均6.4%的增速,這個增速既高于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增速,也高于同期全球貿易增速。我們是110多個共建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已經與20個共建國家簽署了14個自貿協定,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在不斷提升。”
二是雙向投資成果豐碩。2013年到2022年,我國與共建國家的累計雙向投資超過3800億美元,其中對共建國家的直接投資超過2400億美元,涵蓋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個領域。還與共建國家合作建設了一系列的經貿合作區,截至2022年底累計投資已經超過600億美元。同時,共建國家也積極投資中國,共享中國的發展機遇,十年來累計對華投資超過1400億美元,在華新設的企業接近6.7萬家。
三是項目建設穩步推進。2013年到2022年,我國在共建國家的承包工程年均完成營業額大約1300億美元,建設了中老鐵路、雅萬高鐵、蒙內鐵路等一系列標志性項目,有效改善了東道國的基礎設施條件,大幅提升了互聯互通水平。同時,實施了菌草等一系列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大力推進綠色化、數字化發展合作,今年前八個月,與共建國家新簽的節能環保類項目合同額同比增長22%。
“此外,我們還持續打造共建‘一帶一路’貿易投資平臺,成功舉辦了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投洽會、消博會以及一系列區域性展會,促進了共建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郭婷婷說。
接下來如何推動“一帶一路”經貿合作進一步走深走實?郭婷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首先是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將擴大和便利優質商品的進出口,辦好重大展會,深化與共建國家的貿易合作。多措并舉打造“投資中國”品牌,更大力度吸引外資。持續優化對外投資結構,提升與共建國家投資合作的質量和效益。建設更高水平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高標準對接國際經貿規則。
其次,提升產供鏈合作新水平。郭婷婷介紹,將進一步提升中歐班列運輸效率,加快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與共建國家商建更多貿易暢通、投資合作、服務貿易等方面的工作機制,促進政策溝通和戰略對接,保障“一帶一路”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
三是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將統籌推進重點項目和“小而美”項目建設,幫助共建國家夯實發展基礎、改善民生福祉。將促進投資建設運營綜合發展,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工程項目。同時,創建“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辦好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與各國共享發展紅利。
“四是開拓經貿發展新空間。我們將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也就是通常說的CPTPP和DEPA,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加快規則、規制、標準等對接。我們還將支持港澳企業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打造重要的功能平臺。深化綠色、數字等領域合作,與共建國家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郭婷婷說。
記者注意到,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秉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重大歷史性成就。
“硬聯通”方面。中老鐵路、雅萬高鐵、匈塞鐵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標志性項目陸續建成并投運,中歐班列開辟了亞歐陸路運輸新通道,“絲路海運”國際航線網絡遍及全球,“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
“軟聯通”方面。與共建國家持續深化規則標準等領域合作,《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已對15個簽署國全面生效,中國與2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1份自貿協定,與65個國家標準化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07份標準化合作協議,與112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
“心聯通”方面。教育、文化、體育、旅游、考古等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已與45個共建國家和地區簽署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與144個共建國家簽署文化和旅游領域合作文件,設立了“絲綢之路”政府獎學金,打造了“魯班工坊”、“光明行”、菌草等一批“小而美”合作品牌。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