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17 11:17:43
◎近年來,安達科技生產的磷酸鐵及磷酸鐵鋰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內磷酸鐵鋰動力電池行業。實際上,安達科技也是一家上市企業。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公司已具備12萬噸/年磷酸鐵及9萬噸/年磷酸鐵鋰產能。
◎當時成立合資公司,鋰鹽企業通常掌握合資公司控股權。然而,在此次贛鋒鋰業與安達科技的合作中,控股權由材料企業掌握。
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編輯 梁梟
鋰礦龍頭贛鋒鋰業(002460.SZ,股價45.61元,市值920.03億元)和正極材料企業安達科技(830809.BJ,股價4.51元,市值27.6億元)共建材料廠合資公司。與去年鋰價牛市時不同,這一次合資公司的控股權轉到了正極材料企業。
根據贛鋒鋰業公告,合資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贛鋒鋰業持股40%,安達科技持股60%。雙方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在鋰鹽產品供應方面、新型鋰鹽領域開展合作等。
10月16日晚間,贛鋒鋰業公告稱,為進一步發揮各自在產業領域的專業與資源優勢,在新能源產業上下游方面建立長期、穩定、緊密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贛鋒鋰業與安達科技于近日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為了進一步提升雙方的產業競爭力,雙方基于各自的產業優勢,擬共同成立合資公司以投資建設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制造項目。
據公告披露,合資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贛鋒鋰業持股40%,安達科技持股60%。合資公司的項目建成后,雙方應按市場價或雙方約定的價格和比例優先保障合資公司原材料供應和產品銷售。
此外,雙方開展多領域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在鋰鹽產品供應方面開展供應鏈深度合作;在磷酸鐵鋰正極產品供應方面開展供應鏈深度合作;在新型鋰鹽領域開展合作,拓展鋰鹽產品的應用領域,在新產品開發、應用研究、產業化轉化等領域開展合作。合作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業務合作、股權合作等。
贛鋒鋰業表示,協議的簽署將建立起雙方的深度戰略合作關系,雙方優勢互補,實現產業鏈協作和互利共贏。本協議的簽署有助于完善公司的產業鏈布局,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符合公司上下游一體化的戰略。
贛鋒鋰業作為鋰礦巨頭,較為市場熟知。相比之下,安達科技的知名度稍低。根據公告內容,安達科技是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的生產廠商。
近年來,安達科技生產的磷酸鐵及磷酸鐵鋰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內磷酸鐵鋰動力電池行業。實際上,安達科技也是一家上市企業。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公司已具備12萬噸/年磷酸鐵及9萬噸/年磷酸鐵鋰產能。在建項目有6萬噸/年磷酸鐵鋰項目,擬建項目有20萬噸磷酸鐵鋰項目、12萬噸/年磷酸鹽前驅體項目、1萬噸/年碳酸鋰提純項目及5000噸/年補鋰劑建設項目。
上述項目全部完工后,預計在2025年,安達科技將形成40萬噸/年磷酸鐵鋰及前驅體生產規模,1萬噸/年碳酸鋰生產規模,5000噸/年補鋰劑生產規模。公司客戶包括包括比亞迪(002594.SZ,股價238.4元,市值6940.16億元)、中創新航(03931.HK,股價19.7港元,市值349.1億港元)、欣旺達(300207.SZ,股價17.25元,市值321.25億元)、派能科技(688063.SH,股價124.73元,市值219.06億元)等,涉及到電動車和儲能領域企業。
今年上半年,安達科技的業績并不好看。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58億元,同比增長8.84%;凈利潤虧損2.40億,同比下降138.77%。公司上半年毛利率為﹣2.01%。
安達科技分析了上半年業績下滑原因,一方面是碳酸鋰在報告期內價格大幅下跌,在鋰電池產業鏈的價格傳導機制下,磷酸鐵鋰產品價格跟隨下跌。其次是受碳酸鋰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下游鋰電池及儲能領域企業對磷酸鐵鋰的需求放緩,磷酸鐵鋰訂單不穩定導致產線開工率不穩定。最后是碳酸鋰價格向下波動過程中,公司消化此前積累的較高價位碳酸鋰導致公司生產成本增加,綜合導致毛利率大幅下降。
然而,從安達科技和贛鋒鋰業的合作來看,有兩個變化值得行業重視。
一方面,盡管碳酸鋰價格下跌,一度跌破每噸17萬,但材料企業仍然重視保供。雙方合作也是圍繞供應鏈上下游的協作,上游供給和下游需求的合理搭配。
另一方面,2022年鋰價高企,作為香餑餑的鋰企是產業資本合作的優勢方。當時成立合資公司,鋰鹽企業通常掌握合資公司控股權。然而,在此次贛鋒鋰業與安達科技的合作中,控股權由材料企業掌握。贛鋒鋰業更重視上游材料保供后在下游應用端的拓展。這也可看出,經過去年供需錯配之后,上游企業和材料企業議價能力的變化。
總而言之,盡管今年鋰價經歷寒冬,但材料企業在虧損時仍然愿意主動擴產。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gic1986352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