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18 22:13:22
◎“目前在視頻平臺,對房產的具體約束,整體上沒有金融、保險等行業強,比如你做一個財經類的直播,你講到具體的代碼跟股票全稱,如果你不是專業的證券分析師,可能直播就直接封了。但是在房產領域,在這一快門檻會低一點。”10月13日下午,一位對視頻平臺運作較為熟悉的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
每經記者 陳榮浩 每經編輯 薛暉
在互聯網上,很多段子相當火熱。近期一個“以前的房產中介VS現在房產中介”的視頻,在各大視頻平臺火出圈。
視頻通過調侃的方式講述了房產中介這些年“營業方式”的變化,引發了諸多網友共鳴。
事實上,在各大視頻平臺,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吸引客源,然后賣房,已經成為不少中介、機構的常用手段。“我們現在公司要求每天需要在項目案場直播兩個小時,通過線上渠道聯系過來看房獲客成本相對較低,幾乎已成為各類房產中介的常用手段。”此前房產中介許欽向記者介紹道。
然而,越來越方便的技術,也同時帶來了陷阱和餡餅。
“買錯后,交了160萬首付款
現在只能退30多萬”
10月12日,有購房者王女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爆料稱,自己在某視頻平臺上看到中介的宣傳視頻到廣州增城買房,中介最開始視頻宣傳這個房子是二手房,宣稱業主急售并送裝修;但實際等她從北京飛到廣州后,發現這個房子就是新房的樣板間,中介說這只是宣傳手段。
視頻截圖 受訪者供圖
中介宣稱的急售實際為新房樣板間 受訪者供圖
“到了項目后,知道不是二手房,但在中介和銷售經理陪同下還是看了項目的房子,到現場也才知道,上述中介所說的房子,實際是(一手房的)樣板房,所謂業主急售、家具家電全送只是中介的宣傳手法。”王女士表示。
后來王女士看了臻湖苑(又名:臻湖譽園)的樣板間的房子后,對樣板間較為滿意,并跟開發商達成一致,雙方先買下一套非樣板間的房子,然后再將所買房源打造成與樣板間一樣。
但雙方出現意見分歧的地方在于,王女士認為自己在交了160萬的首付后,是可以買到跟樣板房一樣的房子的,王女士提到,現場工作人員當時也是這樣的表述。“當時在簽訂《認購書》《預售合同》以及后面的《退房申請》和《退款申請》時,一個銷售人員,一個跟你聊天,一個給你給合同翻頁并指出簽字的位置,等你簽完后才知道,簽完后才知道買的這個并非樣板間房源,如果要打造成樣板間一樣,還得再簽一份其他合同,還得再重新補交錢。”
而項目方面則回應,其中涉及多個合同,購房者簽訂的合同并不含“軟硬裝合同”,只是認購與預售的合同。10月13日,臻湖苑開發商則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當時,現場銷售跟客戶明確,需拆分款項并重新簽署草簽和軟硬裝合同,客戶表示知悉并同意。后續施工方要求簽署合同后方可施工,客戶拒絕簽署并要求退房。”
受訪者供圖
“我們現在正在跟此客戶溝通,目前給出了三個解決方案,一個是按照合同執行20%撻定,余款退款;一個是重新簽署房屋合同,并幫忙咨詢施工單位配合要求,后續由客戶跟施工單位直接對接,按照最新交付時間重新簽訂購房合同。方案三則是跟客戶溝通更換房源。”臻湖苑項目回應稱。
受訪者供圖
不過對于上述開發商給出的方案,王女士似乎不太認可,一是認為開發商扣得錢太多,二是認為目前雙方的合同并未正式生效。
受訪者供圖
此外,王女士還向記者表達了猜疑,認為正是開發商“環環相扣的套路忽悠行為”,才使得她在購房合同上簽字。
不過對于上述說法,開發商方面并不認可。項目方有關人員向每經記者表示,王女士在視頻中看到的在售房源的確是臻湖苑的,但中介如何發視頻吸引客源,并不受企業委托,項目方與發視頻的中介并無關聯,也不存在“環環相扣”的套路。
于是,事件真相變得撲朔迷離。
那么,問題來了。眾所周知,如果是在中介人員那里出現購房糾紛,可以找中介公司維權,甚至找經紀人協會仲裁,但在直播平臺上吃了虧,平臺有沒有監管之責呢?
對于直播平臺上的賣房生態,記者展開了調查。
視頻平臺的“房地產生意”
通過視頻、直播賣房的形式,在行業內,并不算啥新鮮事,不少地產行業的從業者,從短視頻到直播,早已在視頻平臺選好了賽道進行轉型。
而這么做的優勢也比較明顯,對長期接觸客戶及跑市場的專家、中介們來說,在這塊具有天然優勢。
這些視頻/直播宣講者,往往從地產知識宣講,收獲客戶認可,然后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推薦,再到成立團隊為更多人購房提供意見和幫助,最后引導線下成交,在這過程中,要么賺錢“咨詢費”,要么引導成交獲得“中介費”。
10月12日下午,一位房產自媒體從業向記者透露,“從產出投入比來看,通過直播或視頻的手段比寫文章效果更直觀,文章真正引流有限,而通過視頻或直播過來得,大多為目標購房人群。”
而在目前的視頻平臺,他們的“房產生意”也取到了不錯成效。2022年度快手理想家房產總結大會上,快手房產業務中心負責人透露出了一則消息,去年快手房產業務GTV(總交易額)突破100億元。
此外,在快手app上,通過“快手理想家”小程序上,可以直接查看樓盤的項目信息,點進去后則可以預約項目咨詢。
而在抖音平臺,房產視頻內容也已成為視頻生態的重要一環。據巨量算數發布了的《2023抖音房產生態白皮書》顯示,2022年,抖音房產內容的互動量超過200億次,用戶對房產內容的需求持續推動著內容生態豐富完善,高活躍興趣用戶體量達到1.2億。
目前在抖音、快手平臺,房產內容基本已成為視頻生態的重要一環。而對于抖音、快手等這樣的視頻平臺來說,本身自身擁有著廣泛流量優勢,通過線上的方式進軍房地產行業具備天然優勢。
但該視頻平臺與快手和抖音有所不同,由于該平臺本身并“沒有做房產生意”。因而也沒有向經紀人提供直播插件,更沒有賺取開發商的傭金。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平臺本身也不對房產直播和銷售行為負責。然而,視頻平臺雖然“不作房產生意”,但并不防礙有人利用平臺“作生意”。王女士所遇到的直播賣房就屬于這種情況。
規避行業亂象仍需多方努力
當越來越多的玩家涌入直播賣房陣地,對經紀人、平臺也迎來了更深層次的挑戰。畢竟,短視頻流量優勢雖然大,但房屋交易終究是一項“低頻次、重決策”的交易。
對于經紀人來說,保證宣傳的真實性,自身內容輸出的專業性,有了更高要求。而對平臺來說,如何判斷視頻、直播內容的真實性,也成了各大視頻平臺都面臨的挑戰之一。
根據住建部發布的《關于規范房地產經紀服務的意見》,要求房產經營類賬號創作者須進行實名登記,并提交所在機構工商營業執照和機構備案。具體措施為:平臺將陸續對于發布房源租售類視頻為主,具有明顯的導流獲客訴求,或以獲客引導成交、收取傭金作為主要經營方式的房產內容創作者,提出資質要求。
而在各大視頻平臺都有著一定的審核方式。例如對房產主播制定了準入機制、退出機制、紅線處罰、權益體系,如準入要求具備房產經紀從業資質,虛假宣傳、宣傳違規房源飛單都會有相應的處罰方式,嚴重者直接封禁賬號等,幾乎已成為各大視頻平臺的共性選擇。
10月12日,數字化領域專家袁帥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線上賣房,包括視頻、直播等都涉及買家、賣家、平臺等多方,這個只能多方共同去維護。”
袁帥提到,對買家來說,只能提到購房者的風險意識和知識水平,注意甄別網上的虛假信息;對宣傳者來說,中介和其他宣傳者應加強行業自律,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規范,對線上房源信息進行充分核實和把關;平臺方應加強對線上賣房的監管和管理,建立嚴格的審核和管理機制,而線上平臺則十分有必要對房源信息進行審核和把關,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同時,平臺方應加強對惡意營銷和虛假宣傳的打擊力度,保護購房者的合法權益。
如果說要減少行業亂象的話,有些辦法可以借鑒。“包括建立規范的宣傳流程,對虛假宣傳內容及時處理等;通過第三方機構或平臺對線上賣房進行評估和審核等。”袁帥說道。
“目前在視頻平臺,對房產的具體約束,整體上沒有金融、保險等行業強,比如你做一個財經類的直播,你講到具體的代碼跟股票全稱,如果你不是專業的證券分析師,可能直播就直接封了。但是在房產領域,在這一快門檻會低一點。”10月13日下午,一位對視頻平臺運作較為熟悉的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
對此,接近快手房產的人士表示,快手的模式是和開發商、機構、主播合作,房產主播以傳統中介轉行為主,從而在房源和經紀人資質上都有核查和約束。換句話說,如果是正式簽約的房產主播經紀人,就不會出現購房人被“套路”卻查不出原因的情況。
當然,直播賣房還是新生事物,平臺方、開發商、經紀人以及購房人,都還要一步步摸索前行。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