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17 22:19:12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每經編輯 劉艷美
1991年,世界科幻專業協會年會來到成都,全球科幻作家、出版人等齊聚,召開自其成立以來“開得最成功的一屆年會”。那一次,也是中國第一次舉辦國際科幻交流活動。
32年后,世界科幻大會也進入中國。世界科幻大會創辦于1939年,更偏重幻迷們的狂歡,因為會頒發世界科幻最高獎“雨果獎”而備受矚目,最多時聚集過2萬余人。10月18日,隨著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正式開幕,成都也成為繼日本橫濱之后,第二個舉辦此會的亞洲城市。
兩大盛會首次且唯一一次進入中國,都選擇了成都。這讓人刷新對這座“科幻之都”地位的認知之余,難免好奇:為何是它?
2023年10月15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主場館——成都科幻館的夜晚燈光璀璨 視覺中國圖
火種:成都是中國地理上的洼地,卻是中國科幻的高地。
——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首屆科幻銀河獎得主吳顯奎
科幻小說之于中國,是個舶來品。其在國內生長的近一百二十年間,經歷了波浪式的發展。
成都在中國科幻史上與眾不同的地位在于:當科幻文學在國內發展最為低迷的時候,偏居西南的一隅,為中國科幻保留了“一星火種”,一直是一線活躍科幻作家的搖籃,是公認的“中國科幻小說大本營”,其影響綿延三代科幻迷。
保留“火種”的關鍵是成都人民南路四段11號——全國發行量最大的科幻雜志《科幻世界》編輯部所在地。
人民南路的車水馬龍、氣派華麗,與11號大院內略顯古舊與逼仄的辦公樓形成鮮明對比。但這并不妨礙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科幻迷們,時不時就會帶著“朝圣”的心情造訪。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全國洋溢著學科學愛科學的激情。第二年,這本雜志在成都創刊。至今44年間,即使全國征訂數一度下滑至600多冊,即使全國各地的科普科幻刊物關停,《科幻世界》也從未斷更。
老一輩“中國科幻四大天王”,鄭文光、葉永烈、童恩正、劉興詩與之交集頗深;新一代“四大天王”劉慈欣、韓松、王晉康、何夕的創作之路從此起步,說雜志是他們的“伯樂”也不為過。
經過四十余年的沉淀,這本雜志培育了數不清的科幻作者,連接了數不清的科幻讀者,誕生了諸如《三體》《流浪地球》這類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幻作品,一位英國作家將這本雜志視為“我在中國的家”??苹米骷液Q告訴城叔:“我覺得成都在科幻出版這個環節是不可替代的。”
除了刊物外,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科幻“銀河獎”“星云獎”“未來科幻大師獎”等,也在成都孕育。
這座城市還與世界科幻多次對話,除了引進世界科幻專業協會年會、世界科幻大會等國際會議外,2017年起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永久落戶成都,每兩年一屆。用《科幻世界》雜志社首任社長楊瀟的話說:既然科幻是舶來品,那就把它(注:指會議)舶來。
成都有十所高校都成立了學生科幻協會,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還成立了科幻相關研究院(所),開展相關理論方面的研究。
“成都是中國地理上的洼地,卻是中國科幻的高地。”這句經典的評價,來自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首屆科幻銀河獎得主吳顯奎,生動說明了成都在中國科幻圈的地位。
刊物、獎項、活動會議、研究、人才,各種事件和人物相互呼應,科幻之于成都是一面旗幟。
揚名:引入“雨果獎”是一個機會,為產業發展注入源頭動力。
——成都市科幻協會秘書長、成都2021年申幻現場代表陳石
今年7月6日,第81屆雨果獎入圍名單揭曉,《中國科幻口述史(第一卷)》入圍最佳相關作品。首卷收錄的7個人,其中4人也出現在了《追夢人:四川科幻口述史》中。論中國科幻史,成都是當仁不讓的重鎮。
帶著這樣殷實的家底,成都提出申辦2023年世界科幻大會,這項工作簡稱“申幻”。
2021年,成都為“申幻”專門成立了主體機構——成都市科幻協會,協會秘書長陳石也成為最終出征華盛頓世界科幻大會現場爭取舉辦權的代表之一。
“申辦這個會,除了會議本身,最重要的就是把‘雨果獎’帶到成都來。”回憶“申幻”的初心,陳石談到,“目前科幻消費的還是過去沉淀下來的科幻IP(知識產權),缺少對新內容、新人、新思維的凸顯。引入‘雨果獎’是一個機會,讓中國和全球的作品進行大范圍的交流。”
按慣例,每一年“雨果獎”會設置19個項目,每屆有114個作品或人入圍。“這次中國入圍的作品和人超過了20個,在非英語國家的作品中創造了一個歷史的高點。”陳石告訴城叔,“對于產業發展,起到提供源頭庫、注入源頭動力的作用。”
舉辦世界科幻大會,既是夯實成都創作高地的基石,也被視為中國科幻文化在全世界“破圈”的一次重要開端。
當時“申幻”成功后,不少科幻作家發來祝賀。劉慈欣表示:“盼望了這么久,成都終于獲得了世界科幻大會的舉辦權,這是值得被載入中國科幻史冊的一筆。成都‘科幻之都’的名片也將因此響徹五湖四海。”
白駒過隙,倒計時不到一個月,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就將真正啟幕。在成都城西的菁蓉湖畔,一座“星云”狀的世界科幻大會主場館已經成型。場館設計出自扎哈之手,整座城市的科幻氛圍已經拉滿。
談到對這場大會的期待,一面是文化交流,另一面是資源鏈接。
吳顯奎提到,舉辦世界科幻大會是“成都融入世界,世界聚焦成都”的重要契機,也是借勢而為、加快成都科幻產業發展的重要契機。
“我們能借機打響‘科幻之都’這張名片,就有了走向世界的名片,以一個充滿想象力、創造潛力、未來感的城市形象,與世界對話。”吳顯奎告訴城叔,“通過大會的舉辦,能得到影響力就是成功。接下來,人才聚集、創作高地、推動產業等方面,就更加水到渠成。”
專業:積累了四十多年的科幻IP,我們知道它們好在哪里。
——《科幻世界》雜志主編拉茲
從10月18日到22日,世界科幻大會的會期只有短短5天。讓世界關注成都、記住成都,然后呢?整合科幻產業,才是這座城市謀求的長遠目標。
楊瀟在《中國科幻口述史(第一卷)》中回憶,她1987年曾到日本考察,感觸頗深:日本科幻如此發達,日本科幻迷這么多!不光停留在小說期刊層面,科幻圖書、科幻影視、動漫、博物館、夢工廠、玩具、T恤……涵蓋多個領域。
《2023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科幻產業總營收877.5億元。吳顯奎分析指出,其中電影占83.5億元,游戲約占565億元,科幻衍生品為48.3億元,科幻文化總營收150.3億元,科幻閱讀僅占30.4億元。“這里能看出什么問題?第一個就是科幻閱讀的體量小,第二是有影響的科幻大片太少,第三是科幻衍生品明顯不足。”
業內已有共識,亟需將科幻小說、科幻IP延伸至動漫、影視、游戲、周邊等整個產業之中,多元化的尋求協同發展。
尤其是,當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拿下逾40億元的票房成績,一款科幻游戲《無盡的拉格朗日》躋身中國iOS手游收入榜第八,超預期的回報,讓更多地區加快了布局“科幻產業”的步伐。
比如,北京正在打造全國首個科幻產業集聚區,上海舉辦科幻會展、賽事等活動,江蘇提出希望科幻產業進軍“中國科幻第一梯隊”。
成都競逐其中,有何優勢?《科幻世界》雜志主編拉茲分析,包括電影、游戲、文創、文旅、教育、學術研究、研學機構,成都都已有所嘗試。此外,相關的頂層設計、產業政策、人才政策,成都也已謀篇布局??傮w來說,“在一個科幻產業開始起步的時代,成都依然走在全國前列”。
拉茲提到,科幻產業的發展脈絡又有其“特性”,“所謂科幻產業本質上屬于內容產業,具有強烈的IP(知識產權)屬性。依托于IP這一核心,可以像樹根般向外發散,進行IP授權內容的開發、轉化、運營??苹卯a業的特點是具有‘二次授權轉化’的特征,第一階段是將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游戲、動漫等視覺產品,第二階段是在可視化形象的基礎上,再進行服裝、玩具、食品、日化用品甚至文旅、主題公園等衍生授權開發。一級一級往外拓展。”
當科幻文學轉化為各類型“商品”,延伸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需要有足夠專業化、復合型的人才和載體平臺來實現。
“成都作為中國科幻原創版權策源地,不僅是積累了數量眾多且優質的IP,更核心的優勢在于我們知道它好在哪里,以及更適合改編成哪種產品。”在拉茲看來,從“科幻文化中心”轉向“科幻產業中心”過程中需要專業的“翻譯”,這是成都最容易形成專業優勢的地方,“科幻世界幾十年來培養、鏈接的幻迷群體,已經奔赴各個崗位,他們是未來科幻產業發展的生力軍”。
一旦跨界人才與轉化平臺有了突破,則可預見科幻產業的繁榮未來。拉茲提到:“科幻文學是小眾的,科幻迷也是一個小群體,但科幻產業的消費者是大眾的,這是科幻產業大有前景的原因。科幻作品往往講的是全人類的故事,所以消費受眾也是全球性的,這一點并不局限于文學作品。”
創新:科幻文化是科技在社會生活大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反映。
——日本科幻界元老深見彈
構建文化影響力與尋找經濟增量,其實是追逐科幻與科幻產業的外在動力。透視內因,科幻本身,滿足的是人類想象的本性;科幻產業的繁榮,則映射著科技創新時代的演進。
換言之,推動科幻與科幻產業的發展,天然帶著一份來自時代的勢能,也是地區科技大發展的側面反映。
拉茲說,農業文明語境下,人們會想象近在眼前的東西,生產與生活靠的是“經驗傳承”。而當人類進入科技文明和城市文明時代,人們對科學力量的驚奇和對未來的向往,催生了仰頭看天的精神追求,“不僅是科幻迷需要科幻,科幻已經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剛需”。
“天眼”觀天、“嫦娥”探月、“夸父”逐日……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的時代,需要適應于科學時代的文化。哪類文化類型滿足這個時代的文化需求?答案就是:科幻。“它可以告訴你,從現在到未來,依托于科技進步的社會變化將是一種常態,并啟發你如何應對變化。”
上世紀80年代,楊振寧說:“沒有哪個科學家是通過看科幻小說來學科學知識的,但科幻小說可以開拓廣闊的思維空間。”由于人能想到,所以他才去創造。
當我們進入原始創新這個階段,想象力變得尤為重要。“發展想象力就是發展生產力。”交流過程中,吳顯奎亦多次強調。
當年,楊瀟訪問日本科幻界元老矢野徹、柴野拓美、深見彈時,他們說:“凡屬科技興國的國家,科技化的國家,都會走科幻這條路。西方是如此,日本是如此,中國現在正在向現代化進軍,你們也會走這條路。”深見彈還說:“科幻文化是科技在社會生活大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反映。”楊瀟感嘆:“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是站在歷史的必然通道上。”
三十多年后,科技的時代、創新的時代翩躚而至。
2021年,國務院將“實施科幻產業發展扶持計劃”寫入《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城叔了解到,借81屆世界科幻大會舉辦之機,成都也將出臺支持科幻產業的發展規劃、行動計劃。這座“科幻之都”,科技創新的氛圍早已就位,頂層設計的推進也已做好鋪墊。
抬頭仰望,燦爛的星河,正匯入銀河。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