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微信文章

    每經網首頁 > 微信文章 > 正文

    我的第4個記者節 | 在流量和責任間尋找平衡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2 10:14:06

    每經編輯 段煉    

    成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是此前的我未曾設想的道路。2018年影視圈查稅風波后,行業進入蕭條期,大量公司倒閉,而作為一名劇本責編的我也未能幸免。

    2020年初,就在疫情爆發的那一周,我來到了每經,成為了一名新聞編輯。一開始,我并沒有覺得新聞編輯和劇本編輯有多大不同,不過是從審核編劇的劇本變成了審核記者的稿件。

    直到2021年成為微信編輯,仿佛為我打開了新的大門。作為國內知名的權威財經媒體,每經的微信公眾號擁有數以百萬計的粉絲,編發的文章動輒數萬、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閱讀量,有時還能引發全網轉載,引領輿論風潮。而我參與編輯的每經頭條稿件《嬰兒之殤與“雅培母乳強化劑”召回疑云》還十分榮幸地獲得了中國新聞獎。看著一篇篇10萬+稿件從我手中誕生,那種流量在手,仿佛能左右輿論的感覺真的很令人陶醉。

    然而,流量背后,承載的卻是一種社會責任,流量越大,責任越大。制造噱頭、炒作放大、煽動情緒……這些“流量密碼”固然好用,但也是雙刃劍,過度使用雖能獲得一時的流量,卻有相當大的隱患。作為新聞媒體,沒有流量就沒有影響力,但過度追求流量又會走入歧途。

    而我們也不僅僅是新聞工作者,同時也是宣傳戰線的一員。因此,要把握“時、度、效”,在新聞報道和輿論引導中要講究方式方法,尤其注意力度和分寸的把握,不能用力過猛、過分渲染。在編發稿件時應以事實為基礎,確保報道的準確性和客觀性,可以適當在標題提煉有看點的新聞點、合理運用文字技巧制造懸念,但絕不是單純以吸引眼球、博取流量為目的。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受眾,在流量和責任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才是長久之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聞 微信 記者節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