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7 18:37:08
伴隨著電信運營商IPTV電視業務,以及互聯網在下沉市場的普及,有線電視的生存空間正在逐級收縮,廣電運營企業“躺平”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只得加快轉型升級,押寶“5G”業務,試圖尋求下一個業績增長點。
這點,廣電網絡深有體會。
每經記者 張文瑜 西安 每經編輯 賀娟娟
早年間,有線電視曾經一度作為家庭主要的視頻來源,手握電視網絡資產的廣電運營企業可謂是日進斗金,且毫無競爭壓力。
伴隨著電信運營商IPTV電視業務,以及互聯網在下沉市場的普及,有線電視的生存空間正在逐級收縮,廣電運營企業“躺平”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只得加快轉型升級,押寶“5G”業務,試圖尋求下一個業績增長點。
這點,廣電網絡深有體會。
廣電網絡成立于2001年,是陜西省11個市(地)區,106個縣(市、區)的廣電網絡通過資產重組建立的省級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公司,控股股東為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以下簡稱“陜西廣電”)。
2001年11月,陜西廣電對瀕臨退市的ST黃河科進行了大規模資產重組,置出了家電制造類資產,置入了廣電傳媒類資產。2002年8月重組的股權轉讓手續完成,“黃河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陜西廣電網絡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廣電網絡亦實現借殼上市。
手握資源的廣電網絡趕上了好時候:有線電視正值黃金年代,客戶群體十分龐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財報發現,2002年至2006年,廣電網絡實現營收分別為1.91億元、2.17億元、2.20億元、2.76億元、3.0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620萬元、1905萬元、1703萬元、1775萬元、1965萬元,總體趨于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
2007年,廣電網絡對陜西省11地市有線電視網絡資產和用戶完成移交手續,上述地市有關資產自2007年7月31日后的收益并入廣電網絡,其經營范圍從寶雞市區擴大到陜西全省,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亦大幅提高。
業績顯示,2007年和2008年,廣電網絡實現營收分別為5.45億元、8.34億元,實現凈利潤分別為4101萬元、4307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為廣電網絡實現全網資產整體上市運營的第一個完整年度,但涉及公司退出廣告代理業務涉及對陜西電視臺2950萬元的經濟補償,以及對地震災害影響損毀等資產進行報廢處理,實際上廣電網絡該年扣非凈利潤達到7746萬元。
彼時有線電視作為我國最大的流媒體網絡,是所有家庭的“標配”,疊加廣電網絡在地方傳統有線電視領域的“唯一性”,公司數字電視的轉換及付費節目營銷、數據業務的突破,其盈利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2010年至2017年,廣電網絡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2.22億元、14.19億元,17.24億元,20.32億元、22.98億元、23.87億元、25.96億元,28.53億元,同期分別實現凈利潤為1.13億元、1.40億元、1.40億元、1.37億元、1.17億元、1.33億元、1.33億元、1.76億元。
在此期間,廣電網絡投資成立了以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為主業的華通創投公司,以經營機房建設和家庭綜合信息接入業務為主業的廣通博達公司,以經營酒店賓館數字電視業務和智能社區為主業的新媒體技術公司,同時參與新媒體廣告及影視業務,逐步多元化發展。
日子好的時候,廣電網絡也沒有虧待股東。
2010年至2017年8年間,廣電網絡共分紅6次,累計現金分紅總額超過1億元。而重組上市以來,廣電網絡累計分紅14次。
由于同一行政區域只能設立一個區域性有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的行業管理要求,廣電網絡是陜西省內唯一合法的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與省外廣電同行業公司之間不存在競爭關系,早年日子可謂是“順風順水”。
但隨著行業、市場、政策、技術等環境的深刻變化,多種視頻收看方式的出現,以及用戶收視習慣的改變,有線電視領域面臨來自電信運營商、互聯網視頻服務商等的激烈競爭,對其盈利能力亦提出挑戰。
2019年,廣電網絡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為-9998萬元,同比下降195.16%,出現重組上市以來首次虧損。主要系有線電視收視、用戶安裝、衛視落地等傳統業務受市場競爭等因素影響出現下滑。
即便廣電網絡亦在培育融媒體等轉型業務,但由于起步時間短、規模小,不足以彌補傳統業務下滑的缺口。
2020年,廣電網絡通過云平臺、光網絡和智能終端,為用戶提供“電視+寬帶+應用”的融合業務,以“融媒體”思路聯合頭部互聯網平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7.60億元,同比增長4.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100萬元,實現扭虧為盈。
2021年,廣電網絡營收進一步擴大,達到30.05億元,為歷年之最,但其凈利潤增長幅度并不高,為6387萬元。2022年,廣電網絡凈利潤進一步下降,僅有3366萬元,其扣非凈利潤為-1459萬元,實際經營狀況壓力變大。
2023年前三季度,廣電網絡虧損擴大,歸母凈利潤為-6134萬元。
針對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廣電網絡表示:一是有線電視基礎業務收入降幅較大,而固定資產折舊、網絡運行維護、人工等成本占比較高且具有一定剛性,二是應收賬款規模較大、賬齡增加、回收緩慢,導致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增加;三是債務融資規模高位運行,導致財務費用大幅增長。
與此同時,廣電網絡參股的多家子公司關停并轉,其中,華一傳媒已停止經營,華源影視已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壹線影業股權退出和云上陜西部分股權轉讓。
即便如此,報告期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的25家子公司中,仍有10家虧損、7家凈資產為負。
每經記者注意到,三季報發布后不久,廣電網絡公告稱,公司及相關責任人收到陜西證監局出具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
決定書提到,經查,廣電網絡存在2022年度報告披露不準確、部分臨時公告信息披露不準確等問題。除此之外,在公司治理方面,廣電網絡董事會秘書未實質擔任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公司董事會秘書沒有作為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而是接受財務總監的管理。
根據相關規定,陜西證監局決定對廣電網絡采取責令改正并對董事長王立強、總經理韓普、財務總監胡曉萊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
有線電視生存空間逐級收縮、企業盈利能力下滑,毫無疑問,廣電行業面臨競爭加劇的陣痛,迫使運營企業加快轉型。
每經記者注意到,廣電網絡把寶押在了“5G”上。
2019年6月,中國廣電代表廣電行業獲得5G牌照,成為中國廣電正式入局拿到了5G牌照。但由于各省級廣電公司大多數與中國廣電不存在股權關系,尚不能使用這張5G牌照。
2020年10月,中國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電股份”)正式掛牌成立,成為除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家運營商外,國內第四大運營商。廣電股份的發起人為中國廣電以及各地廣電系企業,廣電網絡就是其中之一,現持股比例為0.1488%。
彼時廣電網絡在公告中表示,此舉有利于公司深度參與全國一網整合及廣電5G建設,符合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
2021年,廣電網絡開啟了多個5G試點項目,為搶抓陜西省數字政府建設機遇,本公司擬與控股股東陜西廣電共同投資組建運營公司,開展數字政府建設運營。并與陜西廣電共同投資云上陜西科技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上陜西”),旨在開展陜西省數字政府建設運營。
不過,運營不到兩年,今年3月底,廣電網絡將云上陜西22.67%的股權轉讓給聯通、移動、電信三大頭部運營商旗下平臺及中電云數智科技有限公司。此次股權交易旨在發揮各方資源優勢和協同效應,加強在數字政府建設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
圖片來源:廣電網絡公告
2023年上半年,廣電網絡5G新放號50.73萬個,實現移動用戶規模上量。下一步廣電網絡將進一步加強集客業務體系化建設,加快發展5G行業應用和云網融合類業務。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5G加持和各項措施共同推動下,廣電網絡上半年有線電視用戶流失較上年同期減緩,但凈流失態勢仍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凈流失6.18萬戶。
針對上述經營情況,記者亦致電廣電網絡董秘辦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對方電話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封面圖片來源:VCG41N130198345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