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8 18:11:09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編輯 肖芮冬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披露了2023年三季度各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量百強榜單。記者注意到,無論是“股+混”保有規模,還是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機構的集中度都在持續下滑。另外,從銀行、獨立銷售機構、券商三類主力代銷機構來看,券商的市占比持續提升。
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三季度末的公募基金銷售保有量前100名中,銀行、獨立銷售機構、券商、保險、基金銷售子公司分別有24家、19家、53家、2家、2家,相比2023年二季度末,券商增加兩家、銀行減少一家、獨立銷售機構減少一家。
根據披露信息,三季度新增的券商為江海證券、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截至三季度末,江海證券代銷98家公司旗下的4031只基金,其中“股+混”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為33億元,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為36億元。
具體來看,權益基金的保有量方面,三季度期間共有49家機構實現了增長。其中,券商占據43家,其余6家主要為獨立基金銷售機構。
與此同時,每經記者注意到,中信證券、華泰證券是三季度權益基金保有量規模增長最快的兩家機構。資料顯示,中信證券權益基金保有量規模增長138億元,達到了1510億元,與排在前一名的農行相差24億元,差距進一步縮??;非貨幣公募基金保有規模三季度期間增長了192億元,季度末規模增長至1900億元。中信證券也成為三季度唯一“股+混”公募基金保有量增長過百億元的機構。而華泰證券“股+混”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增長了55億元,三季度末保有量到達到了1352億元。
從過往券商代銷公募基金保有量的頭把交椅來看,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一直都是最強的爭奪者,不過二者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步拉開。
海通證券非銀團隊分析人士認為,盡管從代銷規模來看,券商的代銷規模遠低于銀行,但進入百強榜單的券商機構數已遠超銀行。受益于ETF的熱賣,券商今年以來保有規模及市占率持續提升。近年來,券商財富管理轉型步伐加快,在組織架構以及產品引入上,比銀行更具靈活性,有較大上升空間。
此外,最新的數據顯示,三季度,螞蟻基金、招商銀行、天天基金保有規模分列冠亞季軍,但均較前一季度縮水126億元、186億元、286億元。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方面的前三名則是招商銀行、螞蟻基金、天天基金,分別為5481億元、5069億元、4276億元,也較前一季度下滑443億元、476億元、357億元。
事實上,2023年權益市場持續回調,權益基金的規模承壓,頭部代銷機構也感受到了壓力。
截至三季度末,“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量前100名的保有量共計5.3萬億元,環比二季度末上漲5.2%、同比下降6.9%。從各大機構的表現來看,其中銀行、券商、獨立銷售機構、保險分別占比48%、26%、25%、1%,券商較二季度末提升2.6個百分點,保險較二季度末提升0.1個百分點,銀行、獨立銷售機構較二季度末分別下滑1.9個百分點、0.7個百分點。
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量前100名的保有量共計8.4萬億元。其中,銀行、獨立銷售機構、券商、保險占比分別為45%、34%、19%、1%,券商較二季度末提升1.3個百分點,銀行、獨立銷售機構較二季度末分別下滑0.7個百分點、0.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近年來公募銷售保有量榜單持續披露,也顯示集中度持續下滑。海通證券非銀團隊研究指出,“股+混”保有規模方面,2021年、2022年、2023Q3的CR5分別為34%、33%、31%,CR10分別為48%、45%、44%;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方面,2021年、2022年、2023Q3的CR5分別為24%、22%、22%,CR10分別為33%、31%、30%。
該團隊人士認為,集中度下滑一方面是由于行業競爭加劇,另一方面是由于券商在ETF銷售方面具有優勢,搶占了頭部銀行和第三方獨立銷售的份額。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9809073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