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23 19:14:30
◎據三元生物方面在電話中透露,目前,公司出口業務的比例已達八成左右,其中美國占比超半數。因此,反傾銷事件對公司在歐盟方面業務的影響不大。
◎“至少等到明年下半年大部分新廠家都轉產、老廠家也壓縮部分產能后,供需逐漸恢復平衡,赤蘚糖醇的價格才能回到相對合理水平?!?/p>
每經記者 黃海 每經編輯 梁梟
代糖行業再起波瀾。
據商務部網站11月22日消息,歐盟委員會已于11月21日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赤蘚糖醇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案件調查期為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損害調查期為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共涉及三個涉案產品海關稅則號編碼。
11月23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國內赤蘚糖醇龍頭企業三元生物(301206.SZ,股價29.95元,市值60.6億元)。對方表示,目前該事件對公司還“沒有什么影響”。“我們現在已經報了名,歐盟給我們一個初步7天(時限)的調查問卷,我們完成調查問卷之后,會通過律所去看下一步怎么弄,應該時間會比較長。”
不過上述人士亦對記者表示,目前該事件國內對歐盟出口確有所影響。11月23日下午,另有一家相關上市公司證券部人士在電話中對記者表示,截至目前,該事件尚未對公司的出口業務產生明顯影響,歐盟業務在公司海外市場中占比較小。
據三元生物方面表示,提出此次反傾銷調查訴求的為一家歐洲公司。“據我們了解,應該是歐盟一個成員國的企業,向他們當地的商會進行了反映。”
三元生物口中的公司名為Jungbunzlauer。據歐盟官方通知,相關部門曾在2023年10月9日接到Jungbunzlauer公司投訴,稱中國赤蘚糖醇產品存在價格和成本不匹配等問題,因此展開反傾銷調查。
公開資料顯示,反傾銷調查主要是指進口國依法對造成進口國產業損害的傾銷行為采取征收反傾銷稅等的調查,是以反傾銷法為依據、立足于進口國產業及其生產者的利益,維護正常國際貿易秩序和國內市場公平。
用更為通俗的話來講,反傾銷調查主要關注產品的出口價格是否低于正常價值,并對進口國同類產業造成損害。如果被認定傾銷行為,則涉事企業將面臨被征收反傾銷稅的結果。
據悉,目前國內赤蘚糖醇企業面臨的反傾銷調查尚處于第一階段。“現在是要求中國境內所有生產赤蘚糖醇的企業在七天內先報名一個調查問卷,不強制”,三元生物方面表示,“后面他們可能會在抽檢之后,有一個比較詳細的現場(調查)……但據我們律師估計積極配合的話,將來稅率可能會稍微低一點。”
談及反傾銷調查的影響,三元生物方面表示:“目前來說還沒有什么影響,因為不好估計,時間應該還挺長的。據我們了解,有上市公司(應對)類似氨基酸的這種反傾銷調查,應該是有7~8年的時間,這個東西不好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三元生物主營業務中出口部分的占比較大。2022年年報顯示,在公司當期6.75億元的營收中,國外業務占比高達68.22%。
另據三元生物方面在電話中透露,目前,公司出口業務的比例已達八成左右,其中美國占比超半數。因此,反傾銷事件對公司在歐盟方面業務的影響不大。
11月23日下午,另一家有赤蘚糖醇業務的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同樣對記者表示,歐盟在公司的出口業務中占比不大,目前事件對公司業績暫無影響。
近兩年,赤蘚糖醇陷入價格戰旋渦。2021年至2023年,赤蘚糖醇的價格經歷過山車,從最高點的約3萬元每噸,跌到8千元至9千元每噸。相關上市公司業績也隨之下降。今年前三季度,三元生物營收約3.51億元,同比減少37.6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4167萬元,同比減少72.43%。
據《每日經濟新聞》今年7月報道,一位代糖企業內部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赤蘚糖醇前幾年火了以后,很多人都投這個項目,市場上的供應量很大……市場價格基本上跟成本差不多了。
行業龍頭三元生物坐不住了。公司在今年7月份的一份投資者交流紀要中表示,2021年赤蘚糖醇供不應求,導致2022年新增20多家新廠家,而市場年消化能力約20萬噸,新增產能是實際需求的5倍左右。新廠家和部分老廠家都試圖通過低價競爭來搶奪市場。公司為了不丟市場,最初采取“隨行就市”的銷售策略,跟著一起降價。但因為公司在行業內銷量最大,低價銷售導致的虧損額也最大,不可持續。2022年下半年到今年1月是公司最艱難的階段。
三元生物表示,今年2月份,公司已決定退出惡性競爭,把售價硬性提高了10%~15%,確保公司不出現全面虧損,同時盡量能讓客戶接受。
“赤蘚糖醇行業的價格內卷尚未結束……整個行業的恢復預計需要經過3~5年的市場周期。至少等到明年下半年大部分新廠家都轉產、老廠家也壓縮部分產能后,供需逐漸恢復平衡,赤蘚糖醇的價格才能回到相對合理水平。”三元生物方面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