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30 23:19:16
◎從原理看,植發手術并不復雜,即將對雄性激素最不敏感的后枕部毛囊“移植”到脫發區域,并保持毛囊原有特性正常生長。
◎那么,不同技術的植發效果真的差距很大嗎?蔣文杰給出了否定答案。他表示,就毛囊提取而言,全球植發市場只有FUT和FUE兩種技術,其中FUT是切取頭皮條獲得毛囊,FUE則是用小環鉆來提取毛囊。
◎“畢竟每個年齡段有每個年齡段的外在,不用刻意追求‘逆天改命’。但如果脫發增加,我還是會重視,這是不是因為最近熬夜多了?是不是飲食有問題?身體會不會哪兒出問題了?”
每經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梁梟
被工作截止日逼著碼完幾千字的文檔,幾根頭發落在桌上,劉強(化名)淡然地將它們撥開,似乎這一幕已經成了日常。不過,第二天早上擠地鐵時,他想起不斷后退的發際線,不自覺地多看了幾眼植發廣告:那么濃密的頭發真的存在嗎?花幾萬塊跟風值嗎?
類似疑問,或許你也曾有過。據央視網等多家媒體援引國家衛健委數據,我國有超過2.5億人正在飽受脫發的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發,其中男性約1.63億,占比65.2%。國內30歲前人群脫發的比例高達84%,比上一代人的脫發年齡提前了20年,呈現明顯的年輕化趨勢。
與防脫洗發水、生發液等產品相比,主張“毛囊移植”的植發是頭發守衛戰的最后一道防線。近年來,以雍禾、大麥、碧蓮盛為代表的植發品牌主動樹立各自人設,將廣告貼滿大街小巷,但攬客卻越來越難。消費者支付意愿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對植發效果的懷疑——植發之所以是“一錘子買賣”,究竟是因為效果好,還是效果不夠好?
從寫就《感發落》《嗟發落》《嘆發落》的白居易,到自嘲“聰明的腦袋不長毛”的葛優,再到“遺傳禿”的威廉王子,“脫發”似乎是困擾古今中外男性的難題。
其實人人都逃不過脫發。從生長規律看,頭發生長包括周期性,包括生長期、退行期和休止期,正常脫落的頭發是處于退行期及休止期的毛發,能與進入生長期的新毛發達成動態平衡;而病理性脫發是指頭發異?;蜻^度脫落,其中最為常見的是雄激素性脫發(又稱脂溢性脫發,簡稱雄脫),占脫發人群的90%以上,多見于男性。
40歲的鄭剛(化名)就被雄脫“選中”了。作為習慣了熬夜的廣告人,他對米諾地爾酊、非那雄胺片等脫發藥物如數家珍,但嘗試后收效甚微。三年前,他在朋友的推薦下走進一家民營植發機構,很快就被銷售人員口中“97%的毛囊存活率”和“術后不花冤枉錢”打動,當天便全款支付1.8萬元上了手術臺。
從原理看,植發手術并不復雜,即將對雄性激素最不敏感的后枕部毛囊“移植”到脫發區域,并保持毛囊原有特性正常生長。不過,醫生第一刀扎進頭皮的時候,鄭剛就后悔了——即便打了麻醉,未被提前告知的疼痛還是從頭皮傳來。“你想想在頭上扎幾千個窟窿能好受嗎?”
術后,鄭剛將這一過程比喻成賭博,因為業內普遍宣傳的97%毛囊存活率并未降臨到自己頭上,而是打了七折(70%左右),三年后移植的頭發則脫落了30%~40%。在他看來,毛囊移植不可逆,植發作為最后的選擇,效果似乎是門因人而異的“玄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130074990
95后金融從業人士劉明(化名)也很認同這點。因為“有時候大數據會給我推,刷評論基本上效果不太好”,劉明對以“植發四大家(即雍禾、大麥、碧蓮盛、新生)”為代表的民營植發機構敬而遠之,最終花費2.5萬元在一家全國排名TOP30的公立三甲醫院完成了植發“初體驗”,改善了天生發際線高的問題。
“我選的醫生比較有名,從預約到手術等了三個月的時間。他詳細地講了手術的問題和風險,也告訴我存活率應該在90%以上。”對于這一數字,劉明沒有什么概念。因為對術后的發際線效果比較滿意,他再沒去過那家醫院復診。
根據大麥植發招股說明書,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國有超過100家毛發診療服務供應商。按2021年的收入計,中國毛發診療服務市場主要包括民營植發機構、美容機構和公立醫院,其中公立醫院的市場份額占比僅為10%,民營植發機構的占比高達55%,四家頭部植發連鎖機構的市場份額占比達到25%。
這種差距與供給側有關。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毛發移植中心主任蔣文杰在電話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毛發移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非技術密集型產業”,醫生團隊的熟練程度和美學觀更重要。他認為,公立醫院的優勢在于解決病人的診斷問題,以及手術適應癥問題上的掌握較嚴、更規范,對疑難雜癥的解決能力更強,但專門從事植發手術的人員較少;而民營機構的優勢在于人員較多且大量做謝頂(雄激素性禿發)等案例,實際操作經驗相對更豐富。
不過,在鄭強等植發人群的印象里,公立醫院和民營植發機構的差距不僅僅是醫生,還有技術,而這更多是靠廣告打出來的,例如大麥植發主推“微針”概念,稱半徑更小的精密針孔更有助于方向把控和術后恢復;碧蓮盛則力薦“不剃發植發”,認為長發取、長發種,可以免去短發種植生長期長的尷尬。另外,寶石刀植發、無痛植發等概念同樣常被提起。
那么,不同技術的植發效果真的差距很大嗎?蔣文杰給出了否定答案。他表示,就毛囊提取而言,全球植發市場只有FUT和FUE兩種技術,其中FUT是切取頭皮條獲得毛囊,FUE則是用小環鉆來提取毛囊,是目前主要的植發技術。而寶石刀植發、微針植發等概念是根據毛發種植工具提出的,大致可以分為刀具和針具兩類,這兩類方法各有其優缺點,而非毛囊存活率有差別,并且毛囊存活后很難區分出是使用哪種種植工具種植的。
“種眉毛、種胡須、種鬢角這些小地方,肯定用針頭,因為針頭可以改變方向,角度方向更好(控制)一些;做大面積中間謝頂的時候,我可能要用到刀具,就更快一些。”他表示,專業醫生應該根據患者情況靈活運用種植工具,也可以搭配使用。
蔣文杰表示,目前植發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市場上所謂的技術差也只是種植工具的微小改進,沒有太大的發展。此前備受市場關注的植發機器人本質上也是FUE的一種,但由于價格昂貴且功能尚不完善,目前還較難普及。
“5000元的和價格上萬的植發手術有什么區別?不知道。各家植發機構都會說自家效果最好,但到底哪種好?不知道。我只知道這個和銷售有關系,講到痛點你會立馬下單。”
如鄭剛所說,在營銷方面,植發機構越來越“卷”了。2018年到2022年,雍禾醫療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占比一直在50%徘徊,今年上半年這一比例達到60.2%,甚至超過毛利金額;2019年到2021年以及2022年截至7月31日,大麥植發的營銷費用占比則為67%、52%、50%、45%,近一半收入用于宣傳。
但奇怪的是,植發人群正在變少,資本市場對這一賽道的態度也逐漸轉冷。以“植發第一股”雍禾醫療為例,2019年~2023年上半年,其植發客戶總人數分別是4.3萬人、5.07萬人、5.86萬人、3.93萬人以及2.83萬人。今年以來,公司股價累計跌幅達75%。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澤鵬 攝(資料圖)
往日的“脫發”救星為何突然褪去了光環?最關鍵的還是效果難以令人信服。
一方面,被銷售人員吹捧至90%多的毛囊存活率保證,其實是一張“空頭支票”。蔣文杰對記者表示,術前,醫生很難預測患者的植發效果,術后也沒有明確指標來評價植發手術的成功與否。“有一些宣傳聲稱可以保證95%的毛囊存活率,但其實難以通過計算判斷驗證。另外,對于長時間處于疲勞狀態下的醫生,保證毛囊的提取、分離、種植各個環節100%的精準也很有難度。”
另一方面,隨著各家機構對養發業務的重視,植發正在從“一錘子買賣”變成引流入口。根據雍禾醫療2021年報,公司患者在植發術后繼續選擇醫療養固服務的轉化率高達44.6%,而接受醫療養固服務后繼續選擇植發手術的轉化率僅為4.4%,因為難以維持的效果,關于植發“一錘子買賣”的說法,正在從贊譽成為質疑。
而在這些復雜的聲音中,尚有“頭頂大事”的脫發青年們,有的還在猶豫,有的果斷棄坑,還有的打算再試一次。
鄭剛告訴記者,如果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自己還是會選擇植發,但前提是不要那么疼;而劉強在多方了解下,基本放棄了植發的想法,他現在通常會目不斜視地路過植發廣告。
“畢竟每個年齡段有每個年齡段的外在,不用刻意追求‘逆天改命’。但如果脫發增加,我還是會重視,這是不是因為最近熬夜多了?是不是飲食有問題?身體會不會哪兒出問題了?”劉強說。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gic1887009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