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01 16:49:18
現在,相信更多人聽到的是大型企業“搶灘”落戶西咸,且手筆不小,常以百億計。?
拆解來看,這些年來西咸新區的投資、產業進階路,也是觀察“西安都市圈”產業嬗變、迭代的一面鏡子……
11月30日,《西安都市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正式發布。
西咸新區,或者說西咸一體化,向來是西安都市圈核心看點,本次《計劃》發布也給了外界重新衡量西咸新區“關鍵詞”的機會。
自2014年西咸新區獲國務院批準成為國家級新區,細數已將近十年。甫一開始,西咸新區便自帶諸多光環,承載諸多愿景,高標準規劃、生態田園、創新城市……據此前媒體梳理,西咸新區僅各類“首個、首批、第一、唯一”試點示范就不少于50個。
但現在,相信更多人聽到的是大型企業“搶灘”落戶西咸,且手筆不小,常以百億計。
拆解來看,這些年來西咸新區的投資、產業進階路,也是觀察“西安都市圈”產業嬗變、迭代的一面鏡子……
談及西安招商大戶,西咸新區絕對是異軍突起的一支。
11月,絲博會上的一場投資推介會,西咸新區“攬金”683億元,簽約70個產業項目,不僅賺足了眼球,也再次證明其依舊是資本關注的焦點。
去年7月19日,陜西西咸新區暨秦創原重點項目建設合作推介會舉行,共征集推介項目149個,總投資5829億元。
“西咸這些年很重視產業,包括招商引資,而且很注重實體經濟。”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委員、西安石油大學教授曾昭寧表示。
以往,土地問題是西安發展的一大掣肘因素,而當西咸新區這樣擁有廣袤土地,亟待白紙作畫的新區開始發力招商后,項目、資本流入大西安新中心的速度,超乎人們想象——截至今年9月底,西咸新區高能級項目簽約167個,總投資額超過1509.26億元;截至年底前,擬簽約重點儲備項目75個,總投資額1223.22億元。
從先進制造、數控機床,到光伏、智能網聯汽車,再到現代金融、人工智能……其中或明或暗的是——實體、高端、制造是西咸招商的關鍵詞。
圖片來源:西咸新區官微
本次《計劃》中,制造業的補鏈、強鏈,是被重點提及的一筆,而這離不開堅固的實體經濟支撐。
曾昭寧表示,“我在調研的時候很吃驚,它(西咸)都是那些高端的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舉個例子,隆基對應光伏、陜汽對應新能源重卡,還有氫能裝備等,這些都是實業,都是先進制造業,而且都是高端的。”
眾所周知,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一直是“馬拉松賽場”,比拼的是穿越時間周期的耐力和產業賦能的長期主義。
錨定實體經濟下,西咸新區已有了不錯成績。2022年西咸新區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占全市的30%,在19個國家級新區中居“第一方陣”;2023年前三季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8%,增速位列全市開發區第一。
做強實業之后,西咸新區目前航空航天、生物科技等高新科技產業、金融商務、文化旅游等服務產業的發展還不夠充分,產業鏈條長度有限,導致的二、三產業和新興產業的產品附加值相對較低等,也是亟待破題的“短板”。
對此,西咸新區也已有了一番動作……
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是——西安,需要轉化。長久以來,西安乃至陜西,高校院所、科技教育的地位和經濟發展的地位不相稱、不對等,難以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實打實的科創企業、科創產業。
西咸新區,亦需要創新。僅靠大企業不足以產生輻射帶動作用,西咸新區仍需培育、孵化產業鏈配套企業,完成從“頂天立地”到“鋪天蓋地”的蛻變。
與之對應,《計劃》中提出,共同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吸引都市圈大院大所大企設立孵化器、產業園.....
因此,關鍵創新、成果轉化、打破藩籬,是西咸新區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其成為國家級新區的深層使命之一。
“相比投資、土地驅動,其實國家給西咸新區的定位是創新驅動。白紙作畫下,西咸不像老開發區,有一些中低端歷史存量需要‘騰籠換鳥’,再加上秦創原總部所在,從創新驅動的要素來說,西咸新區應該是條件最好的。”
以數據觀之,今年前三季度,西咸新區新登記市場主體224721戶,同比增長58.72%,全市占比52.84%,截至9月底實有企業總量125304戶,全市占比14.04%,多項數據均列全市第一。
追根溯源,風起秦創原。
今年前三季度,秦創原總窗口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8%、制造業投資增長26.1%、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34%,1-10月共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56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4970家,分別是去年同期的4.3倍、2.8倍。
從秦創原兩年半的發展來看,同樣能看到西咸新區當下用力的方向,以及未來的氣質和面貌,從宏觀到微觀、從大到小都在朝著同一個目標——創新型城市發展格局探索。
年初,西咸新區·秦創原總窗口2023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舉行,167個項目成功簽約總投資1082.49億元,其中101個產業項目中先進制造類項目61個,占比60%,66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中有51個項目因“三項改革”落地轉化,不僅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大學、西安科技大學等省內院校,還有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涵蓋了新能源、高端裝備、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金融支撐方面,秦創原資本大市場已聚集金融機構超過150家,科創投資基金已儲備子基金218只,總規模277億元,完成對外投資決策項目210個,今年來已為質子汽車、迪泰克、普利美等143家新區科技企業實現融資共計16.1億元。
國家級新區,都是帶著使命的,一個國家級新區的成長,勢必將改變一個區域的骨架。
西咸新區是我國第七個國家級新區,前有浦東新區、濱海新區、兩江新區,后有貴安新區、天府新區、贛江新區等。
其中,浦東新區的三大主導產業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金融業、商貿業;兩江新區的主導產業是汽車制造業、電子信息業和裝備制造業;天府新區的是電子信息、數字經濟、會展博覽等。
而這些主導產業,都代表著區域競爭優勢,是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天然稟賦,也是實現國家戰略任務的關鍵。
從這一角度講,西咸新區的主導產業也代表陜西的嬗變與機遇。
首要的是,在創新城市發展方式上,怎樣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讓土地承載更多的人口,承載更多的生產,產生更多的GDP?
這就需要厘清板塊要素,合理規劃設計,向新科技,新技術,新理念“要”利用率。
2022年8月26日,《秦創原總窗口特色產業園區布局總體方案》提出,圍繞全省23條、西安市19條重點產業鏈,布局光伏、氫能、智能網聯汽車3條主導產業鏈,打造新能源、數字經濟、大健康等7大產業集群,培育生物醫藥、新材料等若干特色產業,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上述“3+7+N”布局特色產業確定后,明顯可見,西咸新區招商引資、企業選址針對性更強了。
例如,圍繞光伏、氫能、智能網聯汽車3條主導產業鏈,西咸新區新引進了維納氫能、綠能慧充、光伏綠色應用等項目。圍繞7大產業集群引進了中國系統、中國華能、聯東集團、陜煤集團、陜文投、延鐵物流等項目。圍繞N個特色產業引進了南斗星、亞信數字、長江迪馬、重裝偉肯等項目。
而這些新項目、新技術,意味著陜西未來產業轉型的方向及優勢區間,與“西安都市圈”建設息息相關。
在此過程中,也需注意產業體系建設“有機協同”,形成錯位發展,相互銜接、有機配套,畢竟,“城市間產業同構的傷害,是對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最大挑戰”。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西安發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