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05 09:53:01
每經記者 溫雅蘭 每經編輯 張凌霄
最近關于SWIFT制裁威脅的問題,在金融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事實上,基于對市場的觀察,金融方面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這一威脅具體會給相關從業人員帶來哪些風險?所謂“SWIFT制裁威脅”的實質是什么?在威脅的過程中我們又會發現哪些機遇?
交大安泰EMBA課程教授費一文在“E堂大課”的主題分享中深入探討了上述問題,本文將要點內容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SWIFT與國際支付
國際支付是在貿易、投資以及個人日常生活中都會碰到的問題。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位就讀于交大安泰南洋EMBA項目的同學,需要將學費從中國匯款到新加坡。表面上這位同學只填寫了一張簡單的表格,看到個人賬戶上的數字發生了變化,但這筆錢要真正完成結算,背后要依靠兩個系統的共同運作。
一個是通訊系統,負責在資金結算之前進行銀行之間的信息傳遞;另一個是清算系統,負責在雙方銀行信息確認之后進行資金的支付。
SWIFT,全稱為國際資金清算系統(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是國際支付中的通訊系統,是進行資金結算的信息基礎設施。
不同國家的銀行通過SWIFT進行交易信息的傳遞,進而完成跨國結算。SWIFT實質上并不接觸資金,但它是資金清算的前提條件。
SWIFT是目前國際支付中使用范圍最廣、結算資金量最大的通訊系統。
這主要是因為,SWIFT是以美國主導、美元為基礎的建立起來的通訊系統。由于世界上大量的清算是以美元作為支付貨幣,美元的清算都離不開SWIFT進行信息傳遞,所以SWIFT的服務范圍相當廣泛。
另一方面,SWIFT還是歐元結算的唯一通訊平臺。歐洲國家有自己的清算系統,但在通訊系統方面,它現在完全依賴于SWIFT。
簡言之,基本上所有以美元和歐元進行的結算都繞不開SWIFT系統。
目前,直接接入SWIFT系統的銀行大概有1萬多家,幾乎全世界有一定規模的銀行都在這個系統里面。
交大安泰EMBA課程教授費一文 圖片來源:交大安泰EMBA
什么是SWIFT威脅?
從名義上來說,SWIFT是一個非官方的國際組織,但在這個體系搭建的過程中,美國在基礎建設方面投入了大筆資金,所以SWIFT實際上是受美國控制的。
美國對SWIFT系統里的信息了如指掌,可以掌握全世界資金的流向。不僅如此,美國還可以通過操縱SWIFT系統來進行金融制裁。
一旦某家銀行被剔除SWIFT系統,就等于對外斷絕了聯系,無法與外界產生資金往來。一家銀行如此,一個國家亦如此。以俄羅斯為例,美國把俄羅斯主要的銀行都剔除了SWIFT,給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出口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這就是現在飽受關注的SWIFT威脅。
對于任何國家來說,這個威脅并不遙遠。目前,為了應對風險,中國人民銀行正在兩個途徑上進行努力。一方面,努力提高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占比,并嘗試建立自己的支付體系;另一方面,推動貨幣數字化變革,建立一種新的支付體系。
CIPS能突出重圍嗎?
國際支付的信息通過SWIFT系統進行傳遞之后,就可以在清算系統里進行實際的資金結算了。
目前,世界上有三大清算系統,最大的是美國的CHIPS系統,其次是歐洲的清算系統,包括英國的CHAPS、德國的ELS等,第三位是中國的CIPS系統。
CIPS,全稱為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是中國自主建立的清算系統。
為什么要建立CIPS?
因為國外的清算系統不愿意接受人民幣結算,如果沒有自己的系統,我們的國際貿易只能用美元、歐元等貨幣進行結算。為了便于人民幣走出去,提高人民幣結算的比例,中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立自己的結算系統。
CIPS最大的特點是可以脫離SWIFT。它采用了兩套通訊系統,一方面可以接入SWIFT,借船出海;另一方面還有自己的報文系統,可以直接傳輸信息。
即使SWIFT這邊出現問題,我們依然有通路可以進行跨境結算,這就是在防范SWIFT威脅帶來的風險。
交大安泰EMBA“E堂大課”活動現場 圖片來源:交大安泰EMBA
隨著國際貿易的進行,CIPS的交易額數量在急劇上升。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銀行是希望通過CIPS跟對方進行貿易結算的。
但是CIPS作為一個新的系統,在國際支付中的服務范圍還非常有限。截至今年7月底,參與到CIPS的銀行一共只有1456家,雖然已經增加了很多,但是跟國際上廣泛使用的美國和歐洲系統的15000家相比,差距還是很大。
差距源于很多方面,既涉及到使用習慣變更、成本增加的問題,也跟系統的運行效率、技術的穩定性以及法規監管的差異性有關。但最根本的,還是取決于國家的經濟實力。
如果中國日后的經濟發展持續向好,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量日益增加,CIPS在資金結算中的優勢自然會越來越明顯。
數字貨幣的時代要來了嗎?
為了防范SWIFT威脅帶來的風險,中國主導建立了CIPS系統,但這并非是萬全之策。
一方面,CIPS系統的成熟和推廣還面臨著很多挑戰;另一方面,有些國家并不想牽涉到大國爭端之中,希望能通過更直接、便捷的方式來進行結算。
數字貨幣能不能進行一個直接的結算呢?
目前,很多國家的中央銀行的都開始發行數字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央行數字貨幣,簡稱“CBDC”),嘗試探索新的結算方式。
新的機遇或許就在這里。
與傳統的現金和信用貨幣相比,數字貨幣更加便利、成本更低。它可以跨越國家和地域進行交易,沒有匯率和國際支付的限制,而且因為它是通過電子數字化的形式完成的,它的交易成本是非常低的。
與私人信用貨幣相比,CBDC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流動性。中央銀行作為一個公共機構服務于公共利益,CBDC以央行的信用來做擔保,交易過程中使用加密技術進行保障,有效防止欺詐和篡改。
基于上述優點,CBDC在理論上可以為改善跨境支付體系、提升國際往來效率提供新的可能性,進而有助于強化本幣競爭力,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數字化變革。
新技術 新模式 新格局
現在,我們已經看到,通過貨幣數字化可以走出一條跟傳統的結算系統不一樣的道路,通過獨立于包括SWIFT系統在內的任何的報文系統,繞開很多原有的環節來實現直接的兌付。
很多國家都在進行積極的探索,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中國也開始進行嘗試,其中之一就是“mBridge”。
2019年,中國香港和泰國合作推出了“Inthanon-LionRock”項目,嘗試通過數字貨幣的結算替代原有的清算系統。2021年,中國和阿聯酋加入該項目,項目重新命名為多種央行數字貨幣跨境網絡(m-CBDC Bridge,mBridge),中文翻譯成貨幣橋。
從技術原理上來說,mBridge采用了“走廊網絡”。各個銀行接入本國央行,在走廊網絡各自運行自己的節點。央行對國內的銀行具有管轄權,有管理節點的核心權力,利用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保持整個鏈路的安全暢通。
鏈路上面跑的是本國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也就是一個局域區塊鏈。以各國央行為中心可以形成多個局域區塊鏈,通過mBridge把這些局域區塊鏈接入一個平臺,由各個央行組成的機構使用標準化的存托憑證,也就是Token,直接進行結算。
mBridge有什么好處?
第一個實時額度的監控;幾乎所有的央行都可以看到其他央行的數字貨幣發行量,有助于透明化監督和管理。
第二是低風險與實時性;通過運用智能化合約可以自動實行結算,從而大大降低風險。
到目前為止,運用最新的區塊鏈技術,通過mBridge進行結算的模式基本上是可行的。但是各個國家對發行數字貨幣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其中大概有兩類國家持消極態度。
一類以美國為代表,以數字貨幣結算的mBridge如果日漸成熟,會對原有的以美元為核心的金融體系形成沖擊;另一類是科技力量和基礎設施較弱的國家,加入mBridge需要國家進行大量人才和科技的投入,對他們來說,這是不小的負擔。
預計未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會形成以傳統的支付體系為主、多種新型支付方式共存的格局。
從中國的角度來說,不論是自主建設CIPS,還是合作建設mBridge,這些只是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更好的硬件基礎,中國整體的經濟實力才是影響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根本因素。另一方面,數字貨幣在技術層面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實現穩定和成熟。在逐步推進的過程中,規避風險依然是我們要著重考量的方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