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03 23:24:04
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部署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下一步,如何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如何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行長潘功勝。
會議還對做好新時代金融監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如何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如何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對此,新華社記者專訪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書記、局長李云澤。
支持實體經濟穩定增長
新華社: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中國人民銀行將如何有力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和實體經濟穩定增長?
潘功勝:中國人民銀行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必須平衡好短期與長期、穩增長與防風險、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的關系,始終保持穩健性,管好貨幣總閘門,守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為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維護國際收支平衡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一是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同時引導金融機構積極盤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目前,我國銀行體系貸款余額超過20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余額超過300萬億元;近年來,我國每年貸款新增20萬億元左右,社會融資規模新增30多萬億元。盤活存量貸款、提升存量貸款使用效率、優化新增貸款投向,這三個方面對支撐經濟增長的意義本質上是相同的。
二是加強與財政、監管等政策的協調配合,持續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持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對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的支持力度,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積極配合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做好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提供中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賃金融政策體系,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三是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去年以來,美聯儲快速加息,但我國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為主,政策利率穩步下行。2023年9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82%,處于歷史最低水平。我們將堅持實施好利率調控,按照經濟規律和逆周期宏觀調控需要,引導和把握宏觀利率水平,保持利率水平與實現潛在經濟增速的要求相匹配。發揮好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促進降低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發揮好利率自律機制作用,維護市場競爭秩序。
四是統籌內外均衡,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我們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有效發揮匯率的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功能。根據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形勢,穩定市場預期,堅決對市場順周期、單邊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外匯市場的市場參與主體更加成熟,交易行為更加理性,市場運行更有韌性。我們在面對市場變化時也更加從容,經驗更加豐富,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維護外匯市場的穩定運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我國金融風險總體可控
新華社:中國人民銀行將如何統籌發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潘功勝:當前,我國金融風險總體可控,金融機構經營整體穩健,金融市場平穩運行,高風險金融機構無論是數量還是資產規模在金融系統的占比都很小。中國人民銀行將配合有關部門和少數高風險機構相對集中的省份制定實施中小銀行改革化險方案,進一步壓降高風險機構數量和風險水平,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處置金融風險,依法保護最廣大儲戶、中小投資者和被保險人的利益。
中國人民銀行還將加強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建設,完善金融風險防范、預警和處置機制,對金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同時強化存款保險專業化、常態化風險處置職能,豐富存款保險風險處置措施和工具。
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將會同有關部門指導金融機構按照依法合規、平等協商的原則,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債務風險,嚴格控制新增債務,健全債務風險防范長效機制,必要時對債務負擔相對較重地區提供應急流動性支持。支持地方政府通過并購重組、注入資產等方式,逐步剝離融資平臺政府融資功能,轉型為市場化企業。
堅持深化金融改革開放
新華社: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在深化金融改革開放方面有何考慮?
潘功勝: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堅持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
在加快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將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完善廣泛覆蓋、高效安全的現代支付體系,持續提升境內外人員支付服務水平。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推進我國征信市場發展。
在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我們將強化大型商業銀行主力軍作用,深化政策性銀行改革,推動中小銀行回歸本源和主業,健全公司治理和內部管理,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在規模、結構、區域布局上更加合理。同時,加強債券市場制度建設,提高債券市場市場化定價能力和市場韌性,進一步優化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是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和重要保障。中國人民銀行將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升跨境人民幣業務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促進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穩步擴大金融市場制度型開放,拓展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和合作,務實做好中美、中歐金融工作組工作,提升我國在重大國際金融規則、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堅決打好攻堅戰和持久戰
新華社: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要求“及時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金融監管總局將如何貫徹落實?
李云澤:防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對于當前存在的金融風險,既要正視困難,更要堅定信心。我國有獨特的政治和制度優勢,同時,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這是我們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最大底氣、最大保障和最大支撐。
目前,我國金融業運行總體平穩,整體風險抵御能力較強。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61%,撥備覆蓋率207.89%,資本充足率14.77%,保險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94%。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以改革增活力、以發展解難題、以增量盤存量,妥善應對各類金融風險挑戰。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堅決打好攻堅戰和持久戰,重點是加快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一是堅持穩妥有序。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力度推進風險處置。把握好時度效,充分考慮機構和市場的承受能力,有計劃、分步驟開展工作,切實防范處置風險的風險。二是分類精準施策。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加強指導協調,推動“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制定風險處置方案,避免“一刀切”。三是深化標本兼治。推動中小銀行機構優化結構、提質增效。推進保險公司回歸本源、突出保障功能,引導資管、非銀等機構堅守定位、差異化發展。
持續提升監管有效性
新華社: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金融監管總局如何進一步提升監管質效?
李云澤:黨中央要求,金融監管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金融監管總局成立以來,系統改革組織架構,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探索改進監管方式,努力為全面提升監管質效奠定良好基礎。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強監管嚴監管,堅決做到“長牙帶刺”,持續提升監管的前瞻性、精準性、有效性和協同性。
一是全面強化“五大監管”。堅持風險為本原則,抓準入、抓法人、抓治理,強化機構監管。堅持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強化行為監管。堅持“同一業務、同一標準”原則,強化功能監管。堅持“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強化穿透式監管。堅持圍繞金融機構全周期、金融風險全過程、金融業務全鏈條,強化持續監管。
二是嚴格執法敢于亮劍。深入整治金融市場亂象,做到堅持原則、敢于碰硬、一視同仁、公平公正。聚焦影響金融穩定的“關鍵事”、造成重大金融風險的“關鍵人”、破壞市場秩序的“關鍵行為”,把板子真正打準、打痛。會同有關部門嚴肅處理違法違規第三方中介機構。強化監審聯動、行刑銜接、紀法貫通,切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三是著力加強監管保障。進一步健全金融法治,做好法規政策的“立改廢釋”,與時俱進完善審慎監管規則,扎緊制度的“鐵籬笆”。加快監管大數據平臺建設,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快速有效識別、精準鎖定金融風險。同時,我們還將堅持刀刃向內,強化“對監管的監管”,切實做到“打鐵自身硬”。
實現金融監管全覆蓋
新華社: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對此,您怎么理解?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李云澤:實現金融監管全覆蓋,是全面加強金融監管的必然要求。初步考慮,全覆蓋的要義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管合法更要管非法,始終堅持金融特許經營、持牌經營原則。二是管行業必須管風險,嚴密防范一般商事行為異化為非法金融活動、衍生出金融風險。三是金融監管總局牽頭建立兜底監管機制。這是實現全覆蓋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是黨中央明確部署的重要任務,我們責無旁貸,堅決用鐵肩膀扛起重擔子。
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在中央金融委員會的統籌領導下,協同構建全覆蓋的金融監管體制機制,做到同責共擔、同題共答、同向發力,確保監管無死角、無盲區、無例外。主要包括:
一是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對各自監管領域分兵把守,既要管“有照違章”,更要管“無照駕駛”。二是行業主管部門在職責范圍內防范和配合處置本行業本領域的非法金融活動。三是相關職能部門嚴把登記注冊、廣告營銷等關口,堅決防止亂辦金融。四是金融監管總局將牽頭建立監管責任歸屬認領機制和兜底監管機制,確保一切金融活動特別是非法金融活動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擔責。推動明確跨部門跨地區和新業態新產品等金融活動的監管責任歸屬。確實難以明確責任的,由金融監管總局負責兜底。(綜合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