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09 21:31:45
◎“這么活躍的創新藥管線的交易在早些年并不多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國內創新藥企的研發能力?!盋IC灼識咨詢合伙人王文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兩年,出現了非常多的跨國藥企購買國內創新生物醫藥企業的管線產品的交易,而且金額非??捎^,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創新醫藥企業在產品研發創新能力上有了長足的進步。
每經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董興生
8天10筆交易,國內創新藥企業的“開門紅”還在繼續。
1月8日,百奧賽圖發布公告,宣布與生物技術公司Radiance Biopharma Inc.(簡稱“Radiance”)達成一項獨家選擇與授權協議。該協議使得Radiance有權選擇獲得一款百奧賽圖同類首創全人HER2/TROP2雙特異性抗體偶聯藥物(雙抗ADC)的授權,用于針對任何人類疾病的治療性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的開發、生產和商業化。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進入2024年以來第10筆海外醫藥公司與國內藥企達成的合作。
2023年是國產創新藥授權“出海”大年。根據醫藥魔方數據,2023年,國內共發生了近70筆創新藥License-out(授權合作)交易,已披露交易總金額超350億美元,無論是交易數量還是交易金額都創下新高。
這種紅火的態勢延續到了今年。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1月1日至1月8日,國內醫藥企業已經官宣了10筆跨境合作,其中有8筆合作系國內創新藥企業完成藥物的對外授權,涉及藥明巨諾(2126.HK,股價2.18港元,市值8.99億港元)、宜聯生物、安銳生物、瑞博生物、馴鹿生物、舶望生物、百奧賽圖(2315.HK,股價11.46港元,市值46億港元)共7家藥企;信瑞諾醫藥、箕星藥業則被跨國藥企相中,前者將被完全收購,后者獲得1.62億美元的融資。
這些來中國“掃貨”的外國藥企,既有阿斯利康、羅氏、諾華、勃林格殷格翰等海外巨頭,也有Radiance Biopharma Inc、2seventy bio等專耕某一熱門賽道的藥企,已披露的對外授權首付款金額多在千萬美元級別。
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從產品類型看,ADC藥物(即抗體藥物偶聯物,是一類抗體、連接頭和細胞毒性藥物組成的靶向生物藥劑)和CAR-T細胞療法(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仍是跨國交易的寵兒,在上述8款授權“出海”的創新藥中占了一半。其中,宜聯生物與羅氏合作開發的藥物靶向間質表皮轉化因子(c-MET)的下一代ADC候選產品YL211,目前還處于臨床申報階段,潛在價值超10億美元。
百奧賽圖的HER2/TROP2雙抗ADC藥物雖然沒有披露具體的交易金額,但很容易讓人聯想到2023年12月,百利天恒子公司Systlmmune與百時美施貴寶的授權合作。彼時,BL-BO1D1作為國內首款成功出海的雙抗ADC新藥,簽單的首付款為8億美元,潛在總交易額最高可達84億美元。
另外,2024年的CAR-T療法“呼之欲出”。根據國聯證券2023年12月研報,2023年以來,中國藥企達成的已披露金額的26起創新藥出海交易中,細胞治療產品只有1起。而在2024年的第一天,藥明巨諾就宣布與2seventy bio達成獨家戰略合作,開發自身免疫疾病CAR-T治療產品,交易額高達千萬美元。
而且,馴鹿生物和Umoja Biopharma宣布就新型體外和體內細胞與基因療法的研發和商業化開展一系列新的合作。去年6月,公司與信達生物共同開發的國內第三款CAR-T產品剛獲批上市。
盡管ADC和CAR-T療法備受市場矚目,但小核酸藥物也毫不遜色。1月3日,勃林格殷格翰宣布,攜手蘇州瑞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及瑞博國際研發中心共同開發治療非酒精性或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的小核酸創新療法,總交易金額超過20億美元。
幾天后,舶望制藥宣布,公司與諾華就RNAi療法(核糖核酸干擾分子療法)達成兩項獨家許可合作協議,將從諾華獲得1.85億美元的首付款,并有資格獲得潛在的期權和里程碑付款,以及商業銷售的分級版稅。兩項交易潛在總價值高達41.65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數字不僅刷新了開年以來藥企的Licence-out最高交易額,還挺進了中國藥企出海交易Top 10,而此時距離舶望制藥成立還不足3年,類似案例在業內比較少見。
1月9日,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劉立鶴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他認為,這是因為諾華的心血管領域核心產品Entresto即將進入專利懸崖,急需新的業務增長點,對并購交易有巨大的需求。同時,諾華一直對siRNA藥物(小干擾RNA)有著獨特的偏好,為了獲得Inclisiran(英克司蘭鈉注射液)的權益,公司在2019年曾以97億美元收購The Medicines Company。
劉立鶴還表示,舶望制藥的核心管理層曾在siRNA藥物領先企業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有過工作經驗,舶望制藥的核心技術平臺RADS又是圍繞siRNA藥物的極大核心關鍵技術建立的,這才使得兩方一拍即合。
此外,記者注意到,小核酸藥物的市場熱度連年攀升,這類藥物通過調節RNA進而實現治療/預防疾病,包括反義寡核苷酸(ASO)、小干擾RNA(siRNA)、微小RNA(miRNA)、小激活RNA(saRNA)、信使RNA(mRNA)、RNA適配體(Aptamer)等。
國金證券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與小核酸藥物相關的投融資事件數量共有33起,投融資金額近60億美元;2021年起,小核酸藥物全球試驗數目迅速增加,2022年突破200個。
弗若斯特沙利文則預測,2020年全球小核酸藥物市場規模為3.62億美元,預計2030年該市場有望達到250億美元。中國小核酸藥物市場規模在2022年預計為400萬美元,2025年有望達到3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300%。
“這么活躍的創新藥管線的交易在早些年并不多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國內創新藥企的研發能力。”CIC灼識咨詢合伙人王文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兩年,出現了非常多的跨國藥企購買國內創新生物醫藥企業的管線產品的交易,而且金額非??捎^,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創新醫藥企業在產品研發創新能力上有了長足的進步。
對跨國藥企來說,它們的成熟藥品品類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需要通過自研或外購的形式,更加前瞻性地布局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重磅大品類。另外,國內企業對政策更加熟悉,渠道的鋪陳覆蓋更廣,更適應中國的醫藥宏觀大環境以及一些創新模式,跨國藥企在商業化上也需要和國內的企業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跨國交易中,處于早期發展階段的創新藥企業的出場頻率很高。以前述7家藥企為例,除了藥明巨諾和百奧賽圖已經登陸資本市場,其余企業多處于融資階段,其中舶望制藥完成A+輪融資僅2個多月,公司發展還處于相對早期階段。
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對此,劉立鶴認為,從跨國公司(MNC)收并購策略的角度來說,發掘早期企業能更容易以較低的價格進行整體性的收購。很多MNC并不局限于對單一產品的偏好,更多的是希望收購整體技術平臺,從而增強自身的研發能力,而越是進入融資后期的創新藥公司越不愿意出讓大部分核心研發平臺的權益,因此MNC更容易與早期階段的創新藥公司達成收并購合作。
與此同時,未上市的創新藥企業往往有巨額的研發支出,也需要外部“輸血”。未來,期待“造血”的跨國藥企和急需“輸血”的國內創新藥企或將繼續“雙向奔赴”。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gic1037824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