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揭秘除夕夜非遺火龍鐵花秀:他在延續最美“繁花”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23 15:08:06

    此次演出,龍人世家帶來了一支110人組成的火龍隊,9條18米長的紅色火龍,100斤生鐵和500斤炭,“一般演出,還從來沒帶過9條龍的。這次為了達到最佳效果,還特別增加了‘火流星’與‘風火輪’表演?!?/p>

    每經記者 石普寧    每經編輯 唐元    

    回顧2024春節假期,電影票房交出了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最佳成績”,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74億人次,文旅消費火爆的當下,在成都過節的游客和市民,也越發感受到傳統年味的“出新”:

    當年輕人排隊走進川劇院,當無人機表演與打鐵花同臺“飆戲”,當燈會里出現元宇宙場景……一系列推陳出新的背后,少不了為傳統文化“加戲”的他們:在不同領域對春節進行“氣氛組營造”的辛勤文創文旅人。

    尋找“成都春節的AB面”今天,讓我們一起聚焦2024農歷除夕夜刷屏朋友圈的非遺火龍鐵花秀的“幕后操盤手”——重慶市銅梁區龍人世家龍燈藝術有限公司(下稱“龍人世家”)董事長李朝國,聽聽他與成都,與非遺的故事。

    除夕晚上11時許,成都天府國際會議中心禮儀廣場,非遺火龍鐵花秀現場,漫天的鐵花與飛舞的火龍在點亮夜空的同時,也點燃了觀眾的熱情。全場驚呼聲此起彼伏,來自重慶的趙明說“巴巴掌都拍紅了”。震撼,壯觀,絕美,是這場表演帶給觀眾最直觀的感受。

    “除了在天安門前演出,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么多人。”龍人世家董事長李朝國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此次演出,龍人世家帶來了一支110人組成的火龍隊,9條18米長的紅色火龍,100斤生鐵和500斤炭,“一般演出,還從來沒帶過9條龍的。這次為了達到最佳效果,還特別增加了‘火流星’與‘風火輪’表演。”

    事實上,除了上鏡的“絢爛繁花”之外,銅梁龍舞的背后實際上還有一個完整的體系,歷史悠久、建制完備,蜚聲海內外,曾出現在國慶聯歡表演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等重要場合。

    在以非遺為代表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的喜愛之下,如何用創新的方式來更好呈現銅梁龍舞?李朝國說,“我今年有個想法——舉辦銅梁龍舞全國巡演,把銅梁龍舞和當地的非遺結合起來,弄成一臺耀眼的節目。”

    重慶市銅梁區龍人世家龍燈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朝國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幕后

    規模大,無疑是此次演出的最大亮點之一。光說龍的數量就足足有9條,作為對比,一般的舞龍通常只用2條。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龍生九子”的說法,九龍也代表著尊貴與祥瑞。

    據李朝國介紹,此次帶來的9條18米長的紅色火龍,制作時間共計20多天,“專門請彩扎的藝人加班加點來做。”此外,歷經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不斷發展,銅梁龍的長相最終形成龍頭像獅子,有馬的嘴巴、蝦的眼睛、雞的冠、魚的鰓、驢的角、魚的尾等特色。

    “9條龍代表著整個九州中華的團團圓圓。剛好演出的地點在成都,相當于川渝一家人一起過春節。”與此同時,此次演出也編排了9組造型,包括龍舞九天、群龍交匯、翻江倒海等,充分考慮到了龍舞動作的精髓以及火龍自身的特點。

    再看此次演出中特意加上的火流星與風火輪。前者實際上起到導引火的作用,預示著龍即將登場。麻繩兩頭燃燒的是鋼絲棉,需要恰當的力度和弧度才能“耍”得好。

    “火流星”表演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視頻由受訪者提供)

    風火輪則是依靠兩臺機器,燃燒的材質依舊是鋼絲棉,高速旋轉的流光四溢之下,“轉出一年又一年的好光景、好年頭。”

    與此同時,舞龍人和龍也紛紛進場。從現場觀眾的反應來看,火流星出場之時便引起贊嘆,而風火輪肆意地轉動起來時,歡呼聲已成一片。

    “風火輪”表演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視頻由受訪者提供)

    打鐵花是整場演出的重頭戲,也是提起銅梁舞龍時,大多數人腦海里會浮現出的場景——星光漫溢,火龍騰飛。此次演出的龍身里,特意安裝了燈,與漫天的鐵花相得益彰。而拋灑的鐵水,實際上需要提前用高溫燒化,等到演出時再用竹勺舀出來,接著用木板拍擊,形成滿天火花。

    李朝國表示,要保證演出的效果,關鍵有兩點。

    一是舞火龍的演員要不怕燙。“鐵水散放在空中再掉下來,雖然不是很燙,但還是有一定溫度,這也體現了一種勇敢的精神。”

    二是燒鐵水的火候一定要掌握好。“如果鐵水沒燒好,打出來是會燙傷人的。所以師傅一定要專業的,選擇的鐵也是專門加工過的。”

    非遺火龍鐵花秀 圖片來源:天府發布

    傳承

    非遺火龍鐵花秀的背后,實際上是一個更大的體系——銅梁龍舞。

    2006年,龍舞(銅梁龍舞)成為第一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的項目,名錄稱“興起于明,鼎盛于清,在當代重放異彩,飲譽全球”。2021年,彩扎(銅梁龍燈彩扎)亦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除了日常與普通觀眾接觸比較多的火龍之外,還有競技龍、大蠕龍等龍舞品種。前者出現在今年春晚中的武術《爭春》中,由于其技巧性強,觀賞性高,更適合去“打比賽。大蠕龍表演則氣勢磅礴,特色鮮明。

    武術《爭春》拍攝現場 圖片來源:四川在線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此次非遺火龍鐵花秀的火龍隊,可以視作銅梁龍舞在當代傳承的縮影。隊伍中資深的非遺傳承人,擁有制作龍、舞龍、打鐵花、耍火流星等“技能”,而其余大多數都是年輕人,“從全國來看,銅梁在傳承舞龍上是數一數二的,所以我們公司更多做的是發現好的苗子來培養。”李朝國說。

    據報道,銅梁本地除了堅持開展龍燈會、龍舞比賽、“一鎮一品”龍舞展演等活動外,還開展了銅梁龍舞進校園活動。比如,銅梁二中具有專業水平的舞龍隊3支、隊員30多名,具有舞龍基本技術水平的300人左右。每個班級都有舞龍隊。目前,全區中小學校全部組建舞龍隊,各學校每周至少安排1節舞龍訓練課。

    與此同時,這也給龍人世家除了演出之外,帶來了更多機會。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其近兩年來,研學業務的開展,包括文化課、手工課等內容。

    李朝國告訴記者,“文化課讓大家了解銅梁龍的輝煌歷史。手工課就是彩扎,比如怎么去扎個龍珠之類。除此之外就是看表演,以及去體驗怎么表演。”

    非遺火龍鐵花秀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視頻由受訪者提供)

    發揚

    作為以辦公司的方式來運營、傳承非遺的“老資格”,李朝國對市場有直觀的感受。“公司成立的幾年需要不停地拓展業務,雖然很辛苦,但是樂在其中。而現在同類型的公司相對多了,看到更多人加入非遺傳承,我還是很高興。

    與此同時,龍人世家也在不斷找準自己在市場中的位置,主打技術與創意以突出自己的競爭優勢。李朝國以此次非遺鐵花秀為例表示,單以一家公司的力量來看,要在大型活動中達到上述效果還有些欠缺。因此,公司會特別看重與當地資源的結合,比如此次活動,就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再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目前已在上下游衍生出彩扎、教習、研發、展演、產品等在內的環節。但是,就龍人世家而言,目前的難點還在于如何從規模上進行突破,“要養活一大幫人還是有一些難度。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至少還需要政策支持、人才培養甚至創辦專門的龍舞藝術學校。”

    非遺火龍鐵花秀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視頻由受訪者提供)

    此外,行業內也有周期性的因素影響。例如,每逢旺季可能大家都忙不過來,而在非旺季,公司更多是“自己去找市場”,通過和景區合作等方式來實現創收。

    在此背景下,李朝國也萌生了新的想法:“舉辦銅梁龍舞全國巡演,把銅梁龍舞和當地的非遺結合起來,弄成一臺耀眼的節目,在全國應該還是很有市場的。”

    在這方面,銅梁龍舞是有“底氣”的。僅以時長為例,銅梁龍舞足以撐起一場1-1.5小時的專場演出。談到這里,李朝國一口氣說出大蠕龍等10多個的龍舞品種,“銅梁28個鎮街都有關于銅梁龍舞的節目,形式豐富多樣,各種龍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非遺火龍鐵花秀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視頻由受訪者提供)

    后記

    在成都的除夕夜,火龍舞動的鐵花照亮了夜空,不僅展示出非遺的獨特魅力,更生動“點燃”文化創新與傳承的魅力。由古至今延續下來的非遺,在現代社會中找到了新的表達方式和生命力,不僅保留了傳統技藝的精髓,還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走進了廣泛的觀眾,成為了文旅融合發展的亮點。

    文旅部早在發布今年春節假期市場情況時就指出,“歡喜過年文化味濃,傳統文化出彩出新”成為一大趨勢。僅以成都為例,除了非遺鐵花秀之外,川劇也排起長隊。此外,還有武侯祠成都大廟會、成都國際熊貓燈會等各類新春活動熱鬧非凡,成都博物館、成都市美術館等熱門文化旅行地刷屏網絡。

    事實證明,以非遺為代表的傳統文化一旦得到合適的傳承和創新模式,便能更加激發廣泛的社會和經濟活力。對于企業而言,這意味著如何結合市場,讓傳統文化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當然,這同樣需要政府、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以激起公眾的廣泛參與和支持。

    當然,具體到非遺,其傳承與發展也面臨著不少機遇與挑戰。一方面,通過技術創新、跨界合作、教育等方式,我們可以開辟非遺傳承與利用的新途徑,讓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新的光彩,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另一方面,對于非遺的商業化探索也需謹慎,避免文化本身被過度消費而失去其真正的價值。

    對我們來說,除夕的這抹“繁花”,還將繼續閃耀,如果說煙花易逝,或許這抹“繁花”能夠一直陪伴我們。

    *本文作者系天府文創云記者石普寧,轉載合作相關可搜索“天府文創云”公眾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2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