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2024-03-12 10:21:55
四川日報·川觀新聞記者 寇敏芳 李強 朱文博
新華日報記者 張宣 楊易臻 周天琦 王子杰
安徽日報記者 吳量亮 羅廣心
海報設計 周桐
今年全國兩會上,“新質生產力”成為高頻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如何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本期“黨媒連連看”,四川日報全媒體創新方式,運用數字記者跨省聯動新華日報和安徽日報的記者,邀請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計算機系主任兼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周志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陳仙輝,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翟剛進行共同探討。
搶抓“新”機遇,擁抱人工智能新技術
今年初,隨著大模型Sora的爆火,人工智能被更多人熟知,不少地方將人工智能視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并將其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和陣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陳仙輝 安徽日報供圖
“新質生產力的最大特點是創新,創新在其發展中起主導作用,擺脫了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 陳仙輝說,相比“互聯網+”的巨大作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新質生產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推動作用和影響,更是不可限量的。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計算機系主任兼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周志華 新華日報供圖
江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位居全國第一梯隊,周志華在調研中發現,江蘇不少科技型企業正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新技術,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機遇,在智能制造領域開拓新市場。
“人工智能賦能推進的生產力就是新質生產力的一種典型代表。” 周志華說,想要讓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發揮更大作用,一方面需要在算法、算力、數據這三方面更好地形成合力;另一方面,需要把工業領域的成熟經驗知識和現在的人工智能技術結合起來。去年,他和團隊原創了“學件”這一全新的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發展路徑,將系統解決機器學習的復用難題。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翟剛 李強 攝
今年,四川也將人工智能定位為“1號創新工程”,將從組織重大科技專項、支持創新團隊、布局創新平臺、打造應用場景、科技金融服務等方面超常規推進,以科技創新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翟剛介紹,今年四川將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瞄準六大優勢產業重點領域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建設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中試熟化基地、產業化基地等創新平臺,大力培育發展新興產業。
把握“新”優勢,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
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是引領。周志華認為,江蘇作為經濟大省、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第一高地”、創新資源集聚的科教強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具備良好的條件和基礎。今后,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在科技創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的重要指示,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促進江蘇新質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相匹配的人才體系支撐。“人才是第一資源,應把大力發展交叉學科、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去認識。”陳仙輝認為,現代學科發展越來越深入、越來越細分,但現在很多像光刻機之類的高科技產品,就是由很多不同學科技術聯合交叉探索的成果。因此,應進一步打破現有高校、研究機構的不同學科、院系的壁壘,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不僅要為自主培養和引進的各類人才提供良好的物質和生活條件,更要為他們創造更多成長平臺和發展機會,打通人才價值實現通道,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對四川來說,傳統產業體量大、占比高,尤其在六大優勢產業中,有七成為傳統產業。統籌“新”與“老”,四川提出大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前瞻布局和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加快構建富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翟剛表示,四川將統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深入實施制造業“智改數轉”專項行動計劃,高標準推進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攻關任務,聚力支持幾十個具有戰略性、帶動性、成長性和比較優勢的標志性產品,打造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
編輯:蔣華
校對:羅玉龍 曾滄海
責編:唐偉薦 任鴻
審核:葉建平
來源:川觀新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