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14 09:08:23
每經編輯 畢陸名
3月14日,美國明星機器人創業公司Figure發布了自己第一個OpenAI大模型加持的機器人demo。雖然只用到了一個神經網絡,但卻可以聽從人類的命令,遞給人類蘋果、將黑色塑料袋收拾進框子里、將杯子和盤子歸置放在瀝水架上。Figure表示,結合OpenAI(的ChatGPT等語言模型),Figure 01現在可以與人類全面對話。
Figure創始人Brett Adcock表示,視頻中Figure 01展示了端到端神經網絡框架下與人類的對話,沒有任何遠程操作。并且,機器人的速度有了顯著的提升,開始接近人類的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Figure AI已經成為馬斯克的“擎天柱”之外最受投資人關注的AI初創企業之一。英特爾的風險基金以及“木頭姐”Cathie Wood的Ark Invest、Align Ventures和現有投資者Parkway Venture Capital也參與了Figure AI的投資。
本周三,半個硅谷都在投的明星機器人創業公司Figure,發布了自己第一個OpenAI大模型加持的機器人demo。
這家公司不久前剛宣布獲得OpenAI等公司的投資,才十幾天就直接用上了OpenAI的多模態大模型。
如你所見,得到OpenAI大模型能力加持的Figure 01現在是這個樣子的。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它可以為聽從人類的命令,遞給人類蘋果。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將黑色塑料袋收拾進框子里。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將杯子和盤子歸置放在瀝水架上。
需要強調的是:你看到的這一切,只用到了一個神經網絡。
有網友調侃道:“波士頓動力:好的,伙計們,這是一場真正的競爭。讓我們回到實驗室,設計更多舞蹈套路。”
Figure創始人Brett Adcock表示,視頻中Figure 01展示了端到端神經網絡框架下與人類的對話,沒有任何遠程操作。并且,機器人的速度有了顯著的提升,開始接近人類的速度。
Figure機器人操作高級AI工程師Corey Lynch介紹了此次Figure 01的技術原理。他表示,Figure 01現在可以做到以下這些:
描述其視覺體驗;
規劃未來的行動;
反思自己的記憶;
口頭解釋推理過程。
他接著解釋道,視頻中機器人的所有行為都是學到的(再次強調不是遠程操作),并以正常速度(1.0x)運行。
此外,該模型負責決定在機器人上運行哪些學習到的閉環行為以完成給定的命令,從而將特定的神經網絡權重加載到GPU上并執行策略。
關于學到的低級雙手操作,所有行為均由神經網絡視覺運動transformer策略驅動,將像素直接映射到動作。這些網絡以10hz的頻率接收機載圖像,并以200hz的頻率生成24-DOF動作(手腕姿勢和手指關節角度)。
最后他表示,即使在幾年前,自己還認為人形機器人規劃和執行自身完全學得行為的同時與人類進行完整的對話是幾十年后才能看到的事情。顯然,現在已經發生了太多變化。
據外媒報道,美國人形機器人初創公司Figure AI于2月29日宣布,該公司獲得了來自微軟、英偉達、OpenAI以及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等投資人約6.75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
這是該公司繼去年上半年獲得首輪7000萬美元外部融資之后宣布的最新融資動態,這也使得該公司的估值達到26億美元左右。Figure AI表示,將利用這筆新的融資資金加速其人形機器人的開發,以投入商業用途。
Figure AI已經成為馬斯克的“擎天柱”之外最受投資人關注的AI初創企業之一。英特爾的風險基金以及“木頭姐”Cathie Wood的Ark Invest、Align Ventures和現有投資者Parkway Venture Capital也參與了Figure AI的投資。
Figure AI成立于2022年,該公司已經開發了一款名為Figure 01的通用機器人,其外觀和動作與人類相似,目標是能夠用來執行替代人類的危險或者無聊的工作,例如在制造、運輸和物流、倉儲和零售等行業。這些領域被認為是“勞動力短缺最為嚴重的領域”。
Figure AI還表示,將與OpenAI合作,為人形機器人開發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最終目標是讓Figure 01能夠自主執行“日常任務”。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開發更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此外,Figure AI將使用微軟的Azure云服務進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培訓和存儲等方面的部署。
目前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最知名的是特斯拉CEO馬斯克的“擎天柱”。就在3月初,馬斯克在社交平臺X上發布了一個最新的“擎天柱”視頻,這款人形機器人的步態更加接近于人類,可以實現自然轉彎等能力。
“擎天柱”首席工程師Milan Kovac表示:“這是我們有史以來最快的步態,速度約為0.6米/秒,與12月份發布的上一個視頻相比,速度提高了30%。”
據介紹,新版“擎天柱”的前庭系統、腳部軌跡,以及地面接觸邏輯得到了改進,運動規劃器得到升級,整個機器人的環路延遲也大大縮短;另外,研究團隊還為其添加了一些軀干和手臂的搖擺動作,使行走看起來更加自然。
然而,人形機器人市場尚處于發展的萌芽階段。人形機器人的開發成本昂貴,包括執行器、電機和傳感器等價格高昂的組件。高盛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成本預計在未來幾年會下降。高盛預計,單個人形機器人的開發成本已經從去年的5萬美元至25萬美元下降到目前的3美元至15萬美元之間。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Figure、公開消息
封面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