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23 20:16:23
◎美中宜和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胡瀾對記者表示,字節跳動收購美中宜和并未對醫院的自主經營產生影響,目前公司更專注于線下醫療,2025年可能會建設互聯網醫院平臺。公司短期內沒有登陸資本市場的計劃。
每經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張海妮
作為美中宜和的起家業務,“高端婦兒”一直是集團最鮮明的標簽,但在18周年媒體溝通會上,美中宜和宣布已完成了由婦兒專科醫療向綜合醫療平臺的轉型。
這是公司被字節跳動全資收購近兩年后,首次在公開場合發聲。4月22日,美中宜和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胡瀾稱,近十年集團持續探索多學科建設,目前已經形成了在腫瘤、輔助生殖、骨科/運動醫學、婦產、兒科、醫療美容、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膚等多個學科的多元格局,三級醫院綜合體計劃于2024年年底在北京落成。
胡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漆t療向綜合醫療轉型并不是行業發展趨勢,主要挑戰在于轉型路徑,對于美中宜和來說,MDT(多學科診療模式)將是主要驅動力之一。
資料顯示,美中宜和在國內擁有15家服務機構,包括1家三級腫瘤??漆t院、1家生殖專科醫院、6家婦兒醫院、2家門診中心、4家月子中心和1家寵物醫院。
雖然美中宜和的轉型讓人聯想到國內分娩量減少、產科服務需求下降的宏觀趨勢,但胡瀾否認了二者之間的關聯。她表示,生育率下滑導致產科規??s減的確是業界的普遍現象,但頭部機構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美中宜和的轉型思考始于生育率還處于較高水平的10年前,重點在于舍棄簡單的規模擴張,專注探索醫學的更深層次。
不過,胡瀾也告訴記者,從??漆t療向綜合醫療轉型并不是行業發展趨勢,其主要障礙在于團隊是否想清楚轉型路徑。復制擴張院區和追求醫療高度這兩種選擇本無優劣之分,但會指向不同的發展戰略,后者要克服的最大挑戰是醫療本身的難度,不僅需要耐心而且需要堅持。對于未來可能的階段性虧損,集團已經做好準備,目前整體現金流良好。
胡瀾還表示,無論是醫療服務還是醫院管理,計劃于2024年年底投入運行的三級綜合醫院與集團已有的6家婦兒醫院有很大的不同,但執業醫生將仍以集團自有醫生為主,多點執業醫生為輔。按照工作時間計算,醫院約90%的主要醫療服務將由全職醫生提供,多點執業醫生則為醫院帶來額外的專業技能和經驗。
另外,美中宜和未來不會簡單復制現有模式或醫院,而是會對所有現有醫院進行升級。例如,集團計劃將位于北京的麗都院區和亞運村院區整體搬遷到三級綜合醫院,原本兩家醫院的床位將不再存在,新院區則將擁有數百張床位。
“有人問,建了這家(三級綜合)醫院后會不會在全國開新院區?我們可能也不會選擇。這家醫院做起來是我們的一個升級,未來會在這個平臺上把所有東西做到極致。”胡瀾說。
記者注意到,在國內老齡化程度加劇、生育率下降的大背景下,公立和私立醫院的產科都在探索轉型之路,但鮮少有跨科轉型的先例。對于美中宜和,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保持婦兒業務優勢、推動新業務穩健發展,是需要面對的現實挑戰。
對此,胡瀾給出了她的思考。她認為,短期內產科業務很難起量,但產科是醫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女性平均生育年齡推遲,產科業務的精細化和復雜性將持續增加,輔助生殖技術的使用量也很可能持續增加,醫院和醫務人員需要為應對這些變化做好準備。
胡瀾透露,目前美中宜和的產科業務占比約為1/3,輔助生殖業務已經成為集團的主力業務之一,相較被收購前,北京寶島婦產醫院的業務量已經翻了數倍。胡瀾認為,雖然輔助生殖牌照仍然樹立了行業的高門檻,但隨著生育率下滑,牌照的稀缺性已沒有那么顯著,機構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應該是先進的技術和手段,以及高成功率的醫療服務。
另外,對于腫瘤、骨科等重點布局板塊,全程實時的MDT模式將成為重要驅動力。胡瀾介紹,在美中宜和的綜合醫療平臺中,包括婦科腫瘤中心、肺癌中心、婦產科中心、全科家庭中心等二十多個醫療中心,未來還計劃在疾病預防及亞健康狀態管理方面進行更多布局,這種區別于公立醫院傳統科室設置的核心在于圍繞患者需求進行診療。
胡瀾認為,很多人將MDT與傳統的會診混為一談,但MDT應該是一種更為先進和系統的診療模式。在這種模式中,患者不需要在不同科室間來回奔波甚至擔當“傳聲筒”,而是由不同醫學背景的醫生針對患者病情進行充分溝通和討論,共同制定出最佳診療方案后再向患者進行解釋。
“國家一直鼓勵社會辦醫,多元化辦醫格局的形成,它使大家所理解的婦兒、口腔、眼科、整形這些消費醫療逐漸成為核心力量。”胡瀾認為,雖然很多資不抵債的私立醫院慢慢退出舞臺,但這并不意味著私立醫院沒有生存空間,而是應該從市場需求出發,解決行業和患者的痛點問題,其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醫療是不是扎實”。
胡瀾還對記者表示,字節跳動收購美中宜和并未對醫院的自主經營產生影響,目前公司更專注于線下醫療,2025年可能會建設互聯網醫院平臺。公司短期內沒有登陸資本市場的計劃。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