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30 15:40:34
◎五一假期前期,即5月1日~2日,我國中部大部分地區天氣比較平穩,氣溫比較適宜,適合戶外旅游。不過,3日至5日前后,江南大部、華南等地將出現降雨過程。
◎章建成強調,由于近期江南和華南等地降水偏多,容易導致山洪地質災害,還可能帶來中小河流洪水甚至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計劃前往山區、水上游玩的人員一定要密切關注當地天氣預報預警信息,做好日程安排和安全防范。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旭
4月全國共發生8次區域性暴雨過程,較常年同期(3次)明顯偏多。
4月30日,中國氣象局舉行5月新聞發布會,發布了4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征、5月氣候趨勢預測及氣象服務提示、五一假期天氣預報等相關情況。
五一假期即將到來,相關天氣情況備受關注。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就假期天氣情況相關問題提問。
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章建成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假期前期,即5月1日~2日,我國中部大部分地區天氣比較平穩,氣溫比較適宜,適合戶外旅游。不過,3日至5日前后,江南大部、華南等地將出現降雨過程。
章建成介紹,5月北方部分地區雷暴天氣也逐漸增多,要注意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的影響。南方地區5月則逐漸進入夏季,氣溫升高,高溫天氣開始會時有發生。
章建成(右)回答記者提問 每經記者 李彪 攝
4月全國天氣呈現氣溫偏高、降水偏多的特征。截至4月28日,全國平均氣溫13.2℃,較常年同期偏高1.9℃,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同時,4月,全國平均降水量61.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51.8%,為歷史同期第二多。
4月全國共發生8次區域性暴雨過程,較常年同期(3次)明顯偏多。其中4月2日至7日、19日至21日發生在南方的暴雨過程影響范圍廣、綜合強度強。受暴雨過程影響,珠江流域北江接連發生兩次編號洪水。
“考慮到5月開始進入旅游旺季,特別是五一假期,公眾如何獲取更精細化的天氣預報服務?游客們需要注意哪些天氣現象或者天氣類型?”
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提問,章建成回應表示,5月1日、2日,我國中部大部分地區天氣比較平穩,氣溫比較適宜,適合戶外旅游;5月3日至5日前后,江南大部、華南等地有降雨過程。
章建成強調,由于近期江南和華南等地降水偏多,容易導致山洪地質災害,還可能帶來中小河流洪水甚至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計劃前往山區、水上游玩的人員一定要密切關注當地天氣預報預警信息,做好日程安排和安全防范。
章建成進一步介紹,進入5月,北方大多數地區處于春夏交替的關鍵時期,日均氣溫變化大,晝夜溫差也大,同時,大多數時候天氣晴朗、紫外線強度逐漸增強,風干物燥、風力較大,有時會出現沙塵天氣,因此,在這個季節,北方地區公眾需多關注天氣變化,注意隨時添減衣物、以防感冒,戶外活動做好防曬保濕措施,并關注風沙天氣對交通能見度等影響。
章建成稱,5月北方部分地區雷暴天氣也逐漸增多,要注意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的影響。南方地區5月則逐漸進入夏季,氣溫升高,高溫天氣開始會時有發生。“5月仍是華南前汛期的關鍵時段,特別是在華東南部、華中南部、華南東北部等地降水偏多,建議游客要關注旅游目的地的天氣預報預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4月,全國共發布預警信息4.0萬條,其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3.88萬條。強對流、冰雹、雷雨大風、暴雨、大霧、雷電、高溫等預警信息同比增加,其中,強對流、冰雹、雷雨大風、暴雨、大霧、雷電、高溫等預警信息均為歷年(2017—2023)同期發布量最高值。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預計5月,山西大部、內蒙古西南部、上海、江蘇南部、浙江、安徽南部、福建、江西、湖北東部、湖南、廣東中東部、廣西東北部、重慶東南部、四川北部、貴州東部、西藏西部、陜西大部、甘肅中東部、青海東部、寧夏、新疆北部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內蒙古西南部、浙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江西、湖北東南部、湖南大部、廣東北部、西藏西部、陜西中北部、甘肅中部和東部、青海東北部、寧夏等地偏多兩成到五成。我國其余地區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
針對厄爾尼諾后續會對我國氣候產生什么影響,賈小龍稱,統計顯示,在厄爾尼諾衰減年的春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持續偏強,有利于引導水汽向我國東部地區輸送,伴隨著冷空氣活動,易造成我國東部地區降水偏多。
預計5月份,我國江南到華南北部地區的降水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多,出現洪澇災害的可能性較大。預計夏季(6月~8月),副熱帶高壓偏強,華北、內蒙古東部、東北、華東、華中、西南地區北部、西藏西部、西北地區東部等地降水偏多,可能發生極端強降水過程,并可能引發洪澇災害。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彪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