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23 21:55:56
◎AI的終極目標是打造一個超越互聯網的下一個全新網絡信息空間(CyberNext)。通用計算為主的傳統IDC迎來機遇,必須加速演進到面向大模型的AIDC,對GPU硬件(供應鏈)和軟件生態做到“兩手抓”。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劉雪梅
ChatGPT的橫空出世加速推動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而在中國,大模型的高歌猛進,對GPU智算、網絡、存儲等算力產業的每一環的都提出了新需求與新挑戰。
今年以來,包括零一萬物CEO李開復在內的多位大模型創業者也在公開場合多次強調,目前國內算力差距也是重要課題。近日,李開復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我們算力一直遠遠落后,甚至只有Google、微軟的5%。”不過他也提到,未來隨著推理算力每年降到過去的十分之一倍,國內大模型創業者基于更低的算力成本也能做出更好的模型。
如何解決中國AI大模型面臨的算力緊缺問題?
近日,在第四屆中國IDC(互聯網數據中心)行業DISCOVERY大會上,第三方中立數據服務商世紀互聯(VNET,股價1.91美元,總市值5.03億美元)創始人、董事長陳升指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的數據中心(IDC)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這場變革的核心便是人工智能數據中心(AIDC)。而在AIDC中,70%的投資將指向GPU和網絡。長期來看,現有的網絡體系難以支撐未來百萬倍的加速計算。
因此他認為,AI的終極目標是打造一個超越互聯網的下一個全新網絡信息空間(CyberNext)。通用計算為主的傳統IDC迎來機遇,必須加速演進到面向大模型的AIDC,對GPU硬件供應鏈和軟件生態做到“兩手抓”。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全球科技巨頭紛紛投入巨資研發AI大模型。
AI大模型因其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等領域展現出的卓越能力而備受矚目。從OpenAI的GPT系列到谷歌的BERT模型,這些龐然大物正推動著AI技術的新革命。但背后的算力需求同樣驚人,甚至呈指數級增長。
據IDC公司預測,全球AI計算市場規模將在2026年達到346.6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高達15.5%。生產式AI算力占比更是從2022年的4.2%預計增長至2026年的31.7%。
面對算力緊缺的挑戰,AI大模型的研發者們正在采取多種策略以應對。包括算法優化,通過精簡模型結構和改進訓練方法,降低對計算資源的需求。此外,分布式計算的廣泛應用使得計算任務可以在更多節點上并行處理,有效提升了計算效率。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榮譽主任兼首席科學家劉韻潔在上述會議上表示,大模型對算力的需求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2012年到2023年,整個算力需求增加了數十萬倍,而且最近五年GPU的算力就增加了90倍,但整個網絡的帶寬才增加了10倍,這個差距現在預示著將來對整個網絡帶寬的能力、通訊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為缺口會越來越大。
因此,在他看來,在中國,行業大模型會是最終出路。因為通用大模型受制于多重因素,而中國行業數據的完整性、系統性是最好的,尤其是在制造業,如果把這些行業數據利用好,通過行業大模型產生價值,會成為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的數據中心(IDC)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這場變革的核心便是人工智能數據中心(AIDC)。
陳升認為,AIDC給傳統IDC帶來的第一個改變就是改變交互界面。“過去的交互界面是機柜,風火水電是基礎。要是按照現在AIDC的定義,把所有的風火水電加在一起就是整個系統差不多30%的投資,70%是GPU和網絡。”陳升表示,如果是AIDC,吐出來的是Token和服務,面對這樣的形態,70%的投資是和GtanPU、超級網絡相關,這個行業可謂挑戰不小。
因此他認為,AI的終極目標是打造一個超越互聯網的下一個全新網絡信息空間(CyberNext)。通用計算為主的傳統IDC迎來機遇,必須加速演進到面向大模型的AIDC,對GPU硬件(供應鏈)和軟件生態做到“兩手抓”。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5月中旬,世紀互聯領投數據智能(Data&AI)平臺技術和服務提供商矩陣起源的Pre-A輪融資。據官方信息,本輪融資后,矩陣起源將擴展業務至AI Infra和AI Platform領域,并與世紀互聯的AIDC業務融合和協作。由此可以看出,傳統IDC企業正在圍繞GPU基礎設施持續創新,同時探索更開放、共享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
劉韻潔同時提到,面向AI大模型時代,需要計算、網絡、存儲、系統協同,構建高性能算力底座,實現超大規模集群萬卡協同。在此背景下,確定性網絡有望解決傳統互聯網擁塞無序的問題,推動互聯網從“盡力而為”到“確保所需”技術體系變革,能夠滿足工業互聯網、東數西算、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典型場景的網絡需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