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01 13:32:04
每經北京7月1日電(記者楊煜)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在北京召開“數字科技企業創新”研討會。會上,由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眭紀剛研究員組織編寫的《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一書正式發布。多位知名專家參與研討,呼吁以發展數字經濟培育新質生產力動能,鼓勵更多耐心資本為企業創新保駕護航。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永強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需要新的動力和增長點來支撐可持續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的提出,展示了我國對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視,也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和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在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去認識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在發言中指出,“中國數字經濟關系發展大局,事關中國未來競爭力。”劉尚希表示,數字經濟的特性決定了其在國際競爭中“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數字技術的迭代升級具有加速度特征,比如說現在人工智能一旦落后,后面很難追上去,因為它不是靠著實驗室搞出來的,人工智能技術的迭代是依托于社會的大環境。
多位與會專家一致指出,產業生態在數字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劉尚希強調,如果不做生態,沒有競爭力,搞出來的東西技術再先進,在商業上也毫無價值。比如,我國十多年前就做出性能不亞于微軟的操作系統,但難以產業化,因為微軟事實上就是一個終端的平臺,已經形成了一種生態,這種競爭不是孤零零的單一產品競爭。
科技部調研室原主任、研究員胥和平也認為,建立完善產業生態是新興產業發展基本邏輯和思路。不應該以傳統工業時代的做法去發展數字技術驅動的未來產業,當代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產業基本邏輯和思慮發生了根本變化,由工業經濟時代主要關注的技術、產品、產能,走向數字智能時代更多關注產業創新生態建設。
產業生態怎么建?胥和平認為,要素、創新體系、創新載體以及創新服務要同步發展。他表示,科學、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經濟發展,有特定的聯系規律??茖W好不一定技術好,技術好不一定經濟好,產業是關鍵環節??萍家苿咏洕l展,必須落到產業上。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孫克也表示,和傳統工業技術最大的不同是,數字技術是一種群體性技術突破。比如信息通信技術技術,是很多種技術的融合,融合在一起就能產生“1+1>2”的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謝富勝認為,有一些“黑燈工廠”已經出現了新質生產力的跡象,但是要想中國整個經濟發生轉變,要形成數字化的新的產業生態系統,形成龍頭企業+專業特精+大規模生產方式企業相配合的社會分工模式,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配置、按需生產,這就是未來新質生產力的具體形態。
另外,據《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一書,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還需要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第一點就是要持續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新的制度環境,尤其是要破除制約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障礙,允許并持續鼓勵多種技術路線競相發展,真正激勵廣大企業參與優勝劣汰的創新競爭并獲取創新收益。
近期,政策端屢次提到“耐心資本”。在新質生產力的培育中,耐心資本的作用不可忽視。
關于如何壯大耐心資本,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員盛朝迅表示,要大力培育逆周期的投資者和有獨到眼光的天使資本、專業敬業的創業資本、耐心專注的長期資本等多種來源的資本,對未來產業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的培育進行接續支持。但他也強調,耐心資本、長期資本首先要具備長期性的特征,要能從長期的投資里面獲益,而且獲益高于短期資本波動的收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