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03 17:22:57
每經編輯 王月龍
ST康美(600518)7月2日晚間公告,公司股票2024年7月4日起撤銷其他風險警示,股票2024年7月3日停牌。撤銷后A股簡稱為康美藥業,股價日漲跌幅限制為10%。
康美藥業成立于1997年,2001年,公司于上交所上市,是一家以中藥飲片業務為核心的醫藥制造公司。二級市場上,ST康美報1.93元/股,總市值267.57億元。
2016至2018年,康美藥業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等通過虛開和篡改增值稅發票、偽造銀行單據,累計虛增貨幣資金887億元,虛增收入275億元,虛增利潤39億元。康美藥業也由此成為A股史上財務造假金額最高的公司。
每經記者 吳澤鵬 攝
“ST康美”變更為“康美藥業”
連續5年扣非凈利潤仍為負
7月2日晚,康美藥業發布《關于公司股票撤銷其他風險警示暨停牌的公告》,官宣即將“摘帽”,引發關注。
公告稱,因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撤銷其他風險警示,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該公司股票將于2024年7月3日停牌1天,2024年7月4日開市起復牌并撤銷其他風險警示。撤銷其他風險警示后,公司股票轉出風險警示板交易,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由5%變更為10%,公司股票簡稱由“ST 康美”變更為“康美藥業”。
公告顯示,康美藥業此次申請撤銷“其他風險警示”主要基于三點原因:該公司2022年度、2023年度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為標準無保留意見;該公司已收到渤海信托案件二審終審判決且對該公司的不確定性影響已經消除;該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改善,核心主業情況持續向好。
據央廣網,這并非是該公司首次申請“摘帽”。2023年4月,康美藥業曾提出撤銷“其他風險警示”的申請,但不到兩個月就決定撤回該申請。彼時,康美藥業表示,公司尚有未最終判決的歷史訴訟,盈利能力尚待進一步恢復與提升。
從業績來看,康美藥業已經出現正向發展,該公司2023年度營業收入48.74億元,同比增長16.6%;歸母凈利潤1億元,實現扭虧為盈。2024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12億元,同比增長5.01%;歸母凈利潤747.13萬元,同比扭虧為盈。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2023年,康美藥業扣非凈利潤連續5年處于巨虧狀態,分別為-48.65億元、-305.86億元、-79.68億元、-15.09億元、-7.53億元。2024年一季度,扣非凈利潤仍為負(-0.58億元)。2022年、2023年、2024年一季度,其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亦為負。
財務造假事件曾震驚資本市場
據財聯社,康美藥業財務造假事件一度震驚了整個資本市場,也給公司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2018年,康美藥業因涉嫌財務造假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康美藥業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等通過虛開和篡改增值稅發票、偽造銀行單據,累計虛增貨幣資金887億元,虛增收入275億元,虛增利潤39億元。
鑒于康美藥業的財務造假行為嚴重違反了信息披露規定,上海證券交易所于2019年5月對公司股票實施了“其他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簡稱由“康美藥業”變更為“ST康美”。
康美藥業巨額財務欺詐被發現后,公司也從A股市場醫藥“白馬股”神壇跌落,股價一落千丈,陷入無休止訴訟,一度游走在退市邊緣。直到此次宣布“摘帽”,這也意味著公司在二級市場已經走出了造假風波的至暗時刻,康美藥業如愿“復活”。
廣藥集團最終出手救下了懸崖邊緣的康美藥業。2021年年底,在廣東神農氏主導下,康美藥業完成破產重整工作,全部債務已通過現金、股份、信托權益等方式實現100%清償。廣東神農氏也通過出資成為康美藥業第一大股東。廣東神農氏是廣藥集團一員,其股東包括廣藥集團、粵財產業投資基金、恒健資產、揭陽金葉等。
據第一財經,談及公司2023年度業績,一位接近ST康美的知情人士說,“在主業發展的過程中,公司沒有把‘歷史遺留問題’扔在一邊,也在逐步解決,所以才會有了‘扣非后虧損’。”事實上,當前ST康美還需要著力推動“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例如中藥城板塊涉及的歷史訴訟仍將制約公司短期內盤活資產的努力。
據接近康美的知情人士稱,ST康美公司發展其實還是任重道遠,“公司還是要走先發展的路徑,要把主業發展起來才有資源和能力去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過去的‘老康美’步子邁得太大了,產業面鋪得太廣,當時進駐上市公司之后,管理層所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摸清底數,小心甄別上市公司的相關資產,出清邊緣業務,聚焦中醫藥主業。”上述接近康美的人士表示。
編輯|王月龍 杜恒峰 杜波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公司公告、央廣網、財聯社、第一財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