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07 18:28:38
每經編輯 王月龍
央視新聞消息,今天下午,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在華容縣舉辦新聞發布會,通報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決口有關搶險救援進展,并回答媒體關注的問題。
湖南省常務副省長張迎春介紹,7月5日16時許,岳陽市華容縣團洲鄉團北村洞庭湖一線堤防發生重大管涌險情并迅速發展,17時48分左右,緊急封堵失敗,堤壩潰決;截至7月6日,決口擴大至220米左右,導致團洲垸被淹。險情發生后,及時啟動了人員撤離、間堤加固、決口封堵、群眾安置等工作,目前,各項工作有力有序進行。
一是垸內群眾安全撤離。團洲垸需轉移7680人,其中,蓄洪區5445人,安全區2235人,已全部安全撤離,無一人傷亡,并得到妥善安置。
二是決口封堵全面啟動。7月6日15時,開始決口兩邊回車平臺和裹頭建設;7月6日23時正式開始決口封堵工作。截至今天15時,已封堵87.3米。確保在7月9日12時前完成封堵。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三是間堤防護有力加強。由岳陽市全面組織間堤加固防守工作,已完成電力架設、迎水面清基掃障,鋪設彩條布9.6公里,及時處置了7處滲漏險情,開挖導浸溝2700米。目前,間堤總體穩定。
四是受災群眾妥善安置。除選擇投親靠友的人員外,在華容縣職業中專等4個集中安置點共安置3224人。各安置點均已配備充足的生活用品以及空調、電扇等防暑降溫設施,并安排醫療衛生保障,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安全住處、有干凈水喝、有病能及時醫治。
張迎春介紹:截至目前,省軍區和武警總隊已出動1045人,消防救援投入1000余人,中國安能集團抽調350人,各方共投入450多臺套專業設備參與現場除險。
目前,洞庭湖水位下降,垸內水位略高,水正從垸內緩慢流向洞庭湖。
出現這樣的“回流”或倒流,封堵決口要“緩一緩”嗎?
據專家介紹,這樣的情形下,還是要加緊封堵。目前洞庭湖水位下降,是因為雖然周邊流域沒有強降水,但是要預防后續降雨洞庭湖漲水。另外,垸區地勢低洼,即使到汛期結束,洪水也無法完全自排出。目前還是要加緊封堵決口,之后進行抽排。
為掌握受災區域實時情況,長光衛星緊急調度“吉林一號”寬幅01A星過境岳陽華容縣,對災區進行觀測;并在成像后第一時間提供給相關單位,助力抗洪救災工作。
7月6日11時10分,“吉林一號”寬幅01A星拍攝到洞庭湖決堤后高分辨率衛星影像,此時團洲垸潰口寬度已延伸至226米,與較早前拍攝影像相比,當地被淹情況嚴重。
團洲垸,2022年被建成為蓄洪安全區,總面積為52.3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39.57平方千米,人口約為5000人。截至7月6日中午,團洲垸92.5%的土地被淹。
從今年6月16日到7月3日,湖南連續下了近20天的雨;整個湖南平均累計降雨量864.7毫米,比常年同期多了43.9%,是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的一次。這讓洞庭湖的抗洪壓力陡增,6月30日,隨著洞庭湖城陵磯水文站水位突破警戒水位33.0米,“洞庭湖2024年第1號洪水”形成。
另據央視新聞記者今天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7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安排2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湖南(含岳陽華容縣和平江縣)和江西受災地區受損學校醫院、水利防洪等設施應急恢復,推動災區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另據央視新聞消息,7月6日,湖南岳陽平江縣九峰水庫大壩發生滲漏險情,經專家組初步分析研究,滲漏險情的漏水主要來源為:大壩內坡左側塌陷隱患區滲漏至原底涵集中出流。險情發生后,省、市、縣緊急組建約110人的專業搶險隊伍趕赴現場,經過約27個小時的緊急搶險處置,滲漏險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7月7日13時,記者從平江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獲悉,當地已派潛水員下水摸排,未發現出險位置有變形、塌陷與集中滲漏等異?,F象;通過開啟輸水隧洞放水閘閥、安裝倒虹吸吸管和安排3臺大型抽水機排水等措施,來降低水庫水位,截至7日11時,九峰水庫水位已降至123.25米;搶險人員已對壩外滲漏處采取反濾導滲措施,目前已組織2臺挖機填充砂石料約300噸,將滲水排出。
據新華社稍早前消息,目前當地正在抓緊搶險,已組織轉移群眾1000余人。險情如果繼續發展,可能影響下游人口約2.1萬人。
接到險情報告后,省市縣水利專家現場會商,組織搶險隊伍進行緊急處置。措施包括:組織轉移近壩沿河群眾,并通知部分群眾做好轉移準備;降低水位、騰空庫容,開啟輸水隧洞放水閘閥,安排設備放水;組織搶險隊伍修筑反濾平臺包裹滲水涵管等。
據處險現場專家介紹,目前,水庫水位已下降,險情初步得到有效控制,暫不準備大規模人口轉移。
編輯|王月龍 蓋源源
校對|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