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16 22:00:26
◎西南證券交運團隊發布研報指出,隨著航運市場的復蘇,船東公司經營情況大大改善,出于老舊船、非環保船的更新需求,開始下新造船訂單。2023年以來船板等原材料價格有所回落,但船廠手持訂單充足,新造船市場仍處于賣方市場,新造船價格走勢趨于平穩但仍處于高位。
每經記者 張韻 每經編輯 魏官紅
7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2024年上半年我國造船業最新數據,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同步增長,以載重噸計分別占全球總量的55.0%、74.7%和58.9%。這意味著,全球每10份造船新訂單,就有超過七成流向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船舶(600150.SH,股價41.69元,市值1864.56億元)股價經過今年7個多月的連續上漲,公司市值已超1800億元,累計漲幅超40%。造船行業復蘇、船舶制造板塊走高的背后,是全行業利潤的顯著攀升。今年1月—5月,中國造船業實現利潤總額160億元,同比增長187.5%。
工業和信息化部披露,今年1月—6月,我國造船完工量250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8.4%;新接訂單量542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3.9%;截至6月底,手持訂單量1715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8.6%。
7月12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江南造船、滬東中華、外高橋造船交出了一份生產經營的“成績單”。2024年上半年,三家船廠實現完工交船38艘、經營接單65艘,中高端船型占比達到90%以上。
目前,上述三大船企同時在建民船近80艘,生產任務飽滿。在承接的65艘新船訂單中,特種氣體船占比達到60%以上,創下歷年新高。除了斬獲18艘27.1萬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大單外,近年來三大船廠還首次承接了超大型液氨運輸船(VLAC)、超大型乙烷運輸船(VLEC)等船型訂單。
在特種氣體船造船領域,7月15日,中國最大民營船企揚子江船業宣布投資30億元建造清潔能源船舶制造基地。近年來,揚子江船業在經營散貨船、油船和集裝箱船三大主力船型的基礎上,持續深耕液化氣船市場,成為國內第四家進軍大型LNG船建造市場的船企。目前揚子鑫福造船廠正在建造2艘17.5萬方LNG船以及1艘超大型VLEC。
那么,特種氣體領域的運輸船需求如何?根據Xclusiv的數據,截至2024年6月初,氣體運輸船的訂單占現有船隊的比例為47.7%。
目前,滬東中華同時在建的LNG運輸船數量達到18艘,今年全年計劃完工8艘,居國內首位。2022年,中國新接大型LNG船訂單的市場份額首次超過30%;今年6月,據克拉克森數據,氣體運輸船價格環比增長0.1%、同比增長9.4%,17.4萬立方米LNG運輸新船價格為3.64億美元。
而液氨被認為是實現零碳航運目標的替代燃料之一,今年上半年,繼散貨與集裝箱氨燃料運輸船訂單出現后,氨燃料油輪設計項目也開始加速發展。例如,江南造船去年就在推進甲醇燃料、氨燃料以及二氧化碳捕獲低碳替代解決方案船型。隨著氨燃料船舶搶占綠色航運制高點,未來海運市場對液氨長途運輸船的需求也將不斷增加。
截至今年5月24日,揚子江船業集團手持訂單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93艘,價值160.8億美元,其中綠色能源船舶在揚子江船業手持訂單價值中占比達61%。
從船型分布來看,揚子江船業現有手持訂單涵蓋各型傳統、雙燃料集裝箱船66艘(92.8億美元),各型散貨船47艘(18.8億美元),氣體運輸LNG/LPG/LEG/VLEC船22艘(20.9億美元),MR/LR1/LR2各型油船58艘(28.3億美元),交付期已排至2028年。
利潤方面,據中國船舶業績預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預計實現歸屬凈利潤為13.5億元至15億元之間,同比增加約144.04%至171.16%;扣非凈利潤預計扭虧為盈,為11.2億元至12.7億元之間。
中國船舶在上述公告中表示,公司手持訂單結構改善,報告期內交付的民品船舶價格和數量同比提升,本期營業毛利同比增加。
其中,外高橋造船上半年實現3型15艘新船完工交付,系列7000TEU中型集裝箱船創造了平均每兩周交付一艘的紀錄。另外,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自4月20日轉入塢內連續搭載至今,已完成26個總段、20個分段的搭載,較首制船搭載效率顯著提升。
2023年,中國船舶加強中高端船型批量化訂單承接,重點瞄準大型LNG運輸船、大型郵輪、雙燃料超大型集裝箱船、豪華客滾船、極地運輸船、汽車運輸船等中高端產品領域,加大科技研發投入。
廣發證券研報指出,根據clarksons數據,當前中國船舶的在手訂單中低價船占比約為5%,低價船已基本交付完畢,整體交付進度較快,高價訂單開始進入確認周期,預計此后的盈利能力改善節奏將更快。
中國船舶表示,新船訂單結構不斷優化,LNG、甲醇動力等綠色船舶訂單快速增長,氨燃料預留、氫燃料電池等低碳零碳船舶訂單取得突破,新接綠色船舶訂單國際市場份額達到57%。另外,全球新造船市場需求活躍,船企新接訂單大增,平均生產保障系數(手持訂單量/近3年造船完工量平均值)達到3.5年,部分企業排產到2028年。
7月16日,西南證券交運團隊發布研報指出,隨著航運市場的復蘇,船東公司經營情況大大改善,出于老舊船、非環保船的更新需求,開始下新造船訂單。2023年以來船板等原材料價格有所回落,但船廠手持訂單充足,新造船市場仍處于賣方市場,新造船價格走勢趨于平穩但仍處于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西南證券在研報中表示,日本、韓國、歐洲等造船企業加快整合融合步伐,船舶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大型優勢企業加大對市場爭奪力度,市場復蘇導致部分船廠重啟封存產能,也將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
今年6月,氣體運輸船方面,全球成交新船訂單10艘84萬載重噸,同比上升68%,其中LNG運輸船8艘均被韓國船廠拿下。不過,中國船廠繼續穩居全球造船新接訂單首位,6月中國船廠成交新船訂單81艘,按載重噸計,市占率達67.2%,韓國、日本船廠則分別為30.5%、1.4%。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