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1 23:04:04
每經記者 石雨昕 每經編輯 陳 星
7月31日,國務院印發的《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對外發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行動計劃》明確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提出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保障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權利、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多元化住房保障體系、擴大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障覆蓋面等任務。
視覺中國
《行動計劃》明確,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推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全面落實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取消落戶限制要求,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城市落戶條件。
各城市要因地制宜制定具體落戶辦法
《行動計劃》提出,以進城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為重點、兼顧城市間流動人口,進一步拓寬城鎮落戶渠道,努力縮小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險、住房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等享有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逐步使未落戶常住人口享有均等化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
記者注意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曾表示,我國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還有較大差距,中國整體城鎮化率也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目前仍有1.7億進城農民工和隨遷家屬尚未在城鎮落戶,有序推進這部分人群市民化是城鎮化的首要任務。
《行動計劃》明確,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推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全面落實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取消落戶限制要求,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城市落戶條件。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鼓勵取消年度落戶名額限制。各城市要因地制宜制定具體落戶辦法,促進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并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履行同等義務。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羅楚亮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最主要的是在制度層面消除相關的區別性對待規定。這次的《行動計劃》在這方面邁出了積極步伐,其中戶籍制度和隨遷子女教育方面的進展明顯。如果能得到有效落實并長期穩定實施,對于促進農業轉移人口的社會融入、進一步提高城鎮化的水平和質量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保障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權利
《行動計劃》明確,保障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權利。以公辦學校為主將隨遷子女納入流入地義務教育保障范圍,加大公辦學校學位供給力度,持續提高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加快將隨遷子女納入流入地中等職業教育、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范圍。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依據常住人口規模變化動態調整、統籌優化各地教師等人員力量。
羅楚亮表示,這次《行動計劃》在這方面有兩個非常明確的規定,一是明確強調流入地公辦學校對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的供給責任;二是教育資源配置要與人口變化相協調,也就是強調流入地公共資源配置中對隨遷子女的教育同樣負有保障責任。
羅楚亮表示,保障隨遷子女在流入地的受教育權利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兒童時期的留守經歷對其后續階段的發育成長會存在多方面不利影響。隨遷子女可以在流入地接受教育,將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留守兒童數量,增加兒童階段的父母陪伴和照護,對于未來人力資本形成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另一方面有助于促進教育公平。一般而言,勞動力流入地的教育質量要高于流出地。隨遷子女接受流入地的公辦教育,這將增加欠發達地區學齡兒童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從而促進教育公平。
此舉還有利于促進勞動力流動。隨遷子女不能在流入地接受教育,是勞動力流動的重要阻礙因素,特別是會更加不利于女性勞動力的流動,因為母親在照看子女中通常會承擔更多的責任,從而造成事實上的性別不平等。
此外,《行動計劃》還明確,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政策。要建立新增城鎮建設用地指標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協調機制,合理安排人口凈流入城市義務教育校舍、保障性住房等用地指標。城市政府要加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權益保護和人文關懷。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