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5 16:07:38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趙云
上周(7.29-8.4),債市又火了一把,存量債市資產的收益率又見下探,市場關于債市投資的謹慎態度也愈發顯得尷尬,甚至有觀點認為,債市風險正在脫敏。
然而,量價關系背后畢竟是供求體現,在目前低風偏資金配置抱團的大背景下,未來債券資產的供應壓力正在增加,而這也進一步推升了現存債券資產的投資風險。
上周,債市行情再度火熱,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又贏麻了”。有公募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債市的風險不斷在業內被脫敏,似乎不是一件好事。
理解起來并不難,就是因為收益率曲線的持續下行,已經讓越來越多的綜合評估要素開始發出警報。
一方面,收益率的下降對資產配置的新增資金來說是利空,并沒有更多選項支持他們繼續做多;
另一方面,長端利率的下行也在影響匯率穩定,市場干預對前期進場的資金獲利了結也構成壓力。
換言之,目前的債市行情其實對短期套利和中期投資都不友好,但這樣的情況一直在市場中上演,并且在上周繼續加強了資金的抱團。
從收益率曲線能看出,30年國債利率下行臨近突破2.35%,10年期國債利率不斷下行逼近2.1%。雖然有疊加跨月因素,在央行未采取利率調控操作前,長端國債利率下行趨勢仍難扭轉。廣發期貨的研報就指出,目前的行情適合快進快出,單邊策略上前期多單可暫時持有,一旦央行采取措施需要快速止盈,無單謹慎追漲。
因此,在基金投資方面,短期收益激增也使得一眾中長期純債基金業績出眾。Wind統計顯示,上周中長期純債基金平均收益率水平達到0.2165%,超過短債基金的0.1139%,更鮮明的是頭部業績產品當中,興業嘉華一年錄得1.5174%,超過1%周收益的有6只基金(統計初始份額)。
這樣的高收益率水平在此前多周統計中不曾上演,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還是資產荒背景下的低風偏資金聚集效應所致。諾安基金分析指出,實體融資需求不足,社會風險偏好較低推升固收投資需求,債市資產荒的邏輯還在繼續演繹。
上周各類型債基頭部業績產品統計 來源:Wind
然而,畢竟量價關系背后依然是供求的體現,就目前低風偏資金配置抱團的大背景下,未來債券資產的供應壓力正在增加,而這也進一步推升了現存債券資產的投資風險。
有分析指出,總的來說,降息對短端利好較為確定,曲線整體可能呈現陡峭化。策略上,建議維持組合的杠桿久期,如果遇到長端利率調整,擇機做利率波段。
而這樣的策略建議,實際上也是一種被動選擇,制約因素中最關鍵的還是供給不匹配,簡單來說,即目前債市資金買債的需求明顯高于供給的需求。
據國金證券統計,2024年1月到7月,利率債供給規模合計14.50萬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長681億,由于到期壓力較大,整體凈融資規模較低,為4.85萬億,較2023年同期減少5378億,剔除2021年后,年內前7月利率債凈融資規模為近五年最低。
展望后市,8、9月利率債單月凈融資規?;蛟?.8萬億-1.3萬億元,雖較7月總量有所增加,但基本處于季節合理區間,且已遠低于5月總量水平,利率債供給沖擊對債市影響或偏弱,但仍需關注潛在的供給沖擊風險。
截至8月1日,年內各地已累計發行2297億元的未披露“一案兩書”新增專項債,占各省已發行新增專項債規模比重均值為44%,而去年該比重為18%,需密切關注后續未披露“一案兩書”新增專項債發行動向。
因此,在資產荒邏輯背景下,受前期央行公開市場降息及銀行跟進調低存款利率影響,收益率曲線仍有可能繼續慣性下移。而信用債表現較好,信用利差進一步收窄,或也進一步催化債市資金開始將目光轉向此類前期謹慎的品種當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