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8 12:58:28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孫志成 楊夏
國產大模型新一輪融資潮正在襲來。
8月7日,有媒體報道,李開復創辦的AI大模型獨角獸公司零一萬物已經完成新一輪融資,金額達數億美元。知情人士表示,此輪融資參與方包括某國際戰投、東南亞財團等多家機構。對此,有接近公司的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融資消息屬實。而零一萬物對該融資消息未予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零一萬物今年內的第二輪融資。去年11月,零一萬物曾獲得阿里云投資,該輪融資后,零一萬物估值已超10億美元,躋身獨角獸行列。
這兩年來,中國的大模型賽道也迎來了資本狂歡,創業者云集,資本密集涌入,有不少公司一夜之間成長為獨角獸,市場熱情高漲。今年上半年,大模型融資相比去年的瘋狂已顯得冷靜,但是依然暗流涌動。
就在8月6日,有市場消息稱,國內大模型獨角獸月之暗面完成了超3億美元的最新一輪融資,其最新估值達到33億美元,領跑“AI新六小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IT桔子和公開資料梳理,今年以來全球AIGC領域已有107起融資事件,其中,國內大模型公司融資金額在億元級別的有20起?!靶翧I六小龍”(零一萬物、MimiMax、百川智能、智譜AI、階躍星辰、月之暗面)中有五家公司今年已獲得億元級融資,另外一家也傳出正在融資的消息。
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向記者表示,相比于去年的融資潮,今年大模型投資人主要關注應用端落地,比如月之暗面是因為Kimi的用戶增長,而百川智能則是因為其在工業等垂直領域的應用落地。由于AI大模型最終要靠應用變現,所以投資人更注重AI大模型企業未來盈利的可能性。
一年兩輪融資 零一萬物要借國際財團發力海外?早在今年5月,零一萬物創始人兼CEO李開復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稱,零一萬物將在幾周內完成2.5億美元Pre-A輪融資的第二部分融資,并將在年底前開始為其A輪融資尋找投資者。如今看來,融資終于塵埃落定。
去年5月,年過60的李開復親自下場,成為中國大模型賽道最年長的創業者,自此之后,李開復和零一萬物一直活躍在大模型賽道中。自去年9月開始,零一萬物不斷發布新的大模型產品,如今已有面向B端和C端多款產品陸續上線。
在今年5月發布大模型新產品時,李開復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市場還在發酵、成長中,很多大模型公司各自走出不同的路線,充分看到中國公司在一個新的環境里快速野蠻生長的過程。
去年11月,零一萬物被傳已完成新一輪融資,由阿里云領投。如今時隔8個月再傳融資消息,從本輪投資方均為國際資本可以看出,零一萬物或許還將繼續發力海外市場。
李開復曾公開表示,從大模型服務來看,美國等國際市場有更好的付費意愿和消費習慣。因此,零一萬物在進入國內市場之前,已率先在國際市場試水并取得了積極反饋。在今年首次對外透露零一萬物的具體經營情況時,李開復也提到,目前,零一萬物海外生產力應用總用戶接近千萬,營收今年預期過億元人民幣。此外,已實踐出大模型2C產品初步擺脫燒錢獲客(模式),驗證了AI-First(AI優先)產品的用戶訂閱制商業模式。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零一萬物今年面向C端市場推出的一站式AI工作平臺萬知,也是零一萬物去年在海外進行了產品試水,探索PMTF(Product Market Technology Fit產品技術市場契合),明確了AI讀文檔、PPT制作等高價值場景之后,才在國內上線。
今年以來,國內大模型價格戰瘋狂,李開復也曾向媒體表示,相信大部分大模型創業者不會不理智地“卷價格”,但是如果中國市場未來真的到了只卷價格、“賠光通輸也不讓你贏”的程度,零一萬物就會轉向國外市場。
今年全球大模型賽道已融資107起 “新AI六小龍”均獲青睞
今年以來,大模型賽道熱鬧非凡:一方面國內大模型創業公司打響“價格戰”;另一方面,OpenAI宣布終止對中國開發者提供API(應用程序接口)服務也引發了國內大模型爭相推出“遷移計劃”。與此同時,資本也正在向頭部企業進一步聚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IT桔子數據和公開信息統計,今年以來全球AIGC領域融資事件107起,融資總額超過千億元,而在國內大模型創業公司中,融資金額達到億元級別的事件有20起。
在“新AI六小龍”中,零一萬物、百川智能、智譜AI、月之暗面和Minimax五家公司均在今年獲得億元以上融資,另一家階躍星辰也在今年6月傳出正在進行一輪估值20億美元的新融資。
而從估值來看,國內已有三家大模型創業公司估值水平達到200億元以上,分別為智譜AI、月之暗面和百川智能。
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0億元估值并不算高,據他預測,未來國內跟AR(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相關的企業,會出現一大批幾百億美元估值或者市值的企業。
“人工智能足以改變、重塑千行萬業,也是這么多年來最偉大的一次革命,它一定會誕生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也會深刻地改變大家生產、工作、學習和生活。”丁道師表示。
盤和林向記者表示,大模型創業公司其一需要爭算力,爭數據,這些是AI大模型公司的關鍵生產要素,是基礎。其二是爭用戶量,百模大戰,戰況激烈,但同時也意味著同質化較為嚴重,未來國內AI公司能活下來的只有2~3家,所以爭取一個AI大模型行業領域的頭部地位,是他們當下的主要目標。
而在今年7月獲得天使輪融資的硅基流動創始人袁進輝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今年,尤其國內的大模型落地可能更多還是體現在to B服務上,對AI Infra(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公司來說,更關注怎么更好地滿足大模型公司和行業客戶的需求,進一步降低大模型應用的門檻和成本。隨著大模型推理部署的成本進一步降低,to C應用的嘗試也會越來越多,更有機會出現超級應用。
不過針對國內大模型賽道的“大亂斗”,李開復呼吁創業者關注TC-PMF(Technology-Cost Product-Market-Fit,技術成本X產品市場契合度),拒絕過去共享單車式的燒錢打法,讓大模型能夠用健康良性的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資回報)蓄能長跑,奔赴屬于中國的AI 2.0變革。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趙雯琪
編輯|孫志成?楊夏?杜恒峰
校對|陳柯名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