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14 14:22:41
馮偉認為,從傳統的文化觀光旅游模式,到如今更加注重個性體驗、融合在地文化的人文旅行,是當下及未來市場的細分趨勢,更是一種值得探索的新機制,它背后體現了文旅消費場景一次新的“躍遷”。
每經記者 謝陶 每經編輯 唐元
從有風的地方大理,到火遍大江南北的阿勒泰,再到今天話題的主角——川西深處的巴塘,文旅最新趨勢一直都是我們的關注焦點之一。
8月9日-11日,一場以“在海一樣的山里”為主題的活動在川西高原深處的巴塘落下帷幕。在這場由巴塘縣人民政府主辦、巴塘縣社會力量發展中心集群承辦的“巴塘藝術旅行季”中,來自成都的資深文創業者跨越山川的阻隔,完成了一場跨界的對話與試驗。
某種程度上,成都文創人深入川西地區,挖掘文旅的“富礦”,不是一件什么新鮮事。但以藝術為媒介,音樂為橋梁,去搭建一個跨區域、跨界別的“文創平臺”著實是一次不小的“突破”。
多年以來,從文創企業CEO到“平凡人演唱會”的導演,知名創意人馮偉操刀過眾多的文創項目,還和金星一起出品過舞蹈音樂劇,他始終在大膽地探索一個又一個“動人心弦”的文創項目。
作為這次“藝術旅行季”的主要發起人,他認為,從傳統的文化觀光旅游模式,到如今更加注重個性體驗、融合在地文化的人文旅行,是當下及未來市場的細分趨勢,更是一種值得探索的新機制,它背后體現了文旅消費場景一次新的“躍遷”。
本期“圍爐談文創”欄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特地邀請到馮偉來分享他關于“人文旅行”的最新觀察與實踐。
過去十年,雖然國內文旅市場經歷了發展的“黃金時期”,但在文旅資源開發、運營、持續轉化的過程中,一部分地區依然存在“碎片化表達”與“掠奪式開發”的現象。
在馮偉看來,“很多地方的確由于資源稟賦及地理位置的原因,在社交網絡聲量較小,對流量非常渴望。但我們應該清醒地意識到,流量是短暫的、不穩定的,真正需要‘修煉’的是文旅資源的轉化能力。在這一點上,切勿本末倒置。”
以貴州的村超、村BA為例,馮偉向記者分享道,“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每個地區和民族都有著他們身上不可替代的魅力。無論以什么方式出圈,在流量面前,這些現象能否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是最值得思考的問題。‘跑馬圈地’‘網紅流量’這些都是短期的舉動,難的是如何引導大家前來實地消費,并且進一步為當地的文化‘付費’。”
放眼全球,像是法國的阿維尼翁戲劇節、日本的瀨戶內海藝術祭,都是非常經典以人文為內核帶動持續文旅消費的案例。
“以人文為內核,以小博大,以少帶多,可以實現社會效應與經濟效應的‘雙贏’。我們要追求的文旅或文創IP,絕非像義烏小商品那樣可復制的‘模式’,而是根植于在地特色的、具有持久吸引力的‘產品’——像是秦皇島阿那亞、烏鎮戲劇節、廣東南海藝術節等,”馮偉指出。
早在去年,馮偉就開始帶領成都的文創團隊,深入到四川省甘孜州的巴塘縣。
在他眼里,這座位于318國道必經之路的城市一直缺少“存在感”。然而,馮偉的團隊甫一“登陸”這片陌生的領地,就發現“這里的文旅資源真的令人大開眼界”。
“去年,我就開始在巴塘考察,看到了令人驚奇的藏地四大藏戲之一的巴塘藏戲團。然后接觸了弦子,這是一種集樂器、演唱、舞蹈為一體的藏族藝術表演形式,這些都是非常棒的、具有濃郁人文特色的東西,但卻沒有被更多人看到,”馮偉說道。
隨著考察的深入,馮偉發現了巴塘的“獨特”,“地理上,這里是農牧交錯帶,既可以看到高原難得的綠洲瓜果,也可以看到放牧景象,地理塑造的多元,讓巴塘更為豐富多彩。后來,我們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決定從小范圍的嘗試開始,用‘藝術+旅行’的方式,從人文的小切口進入,把成都和巴塘連成一條線,讓兩地的藝術、音樂、文創開始‘破圈’交流。”
當馮偉決定發起這件事之后,他得到了眾多成都音樂界、文創圈從業者的支持。
此次,為期三天的“藝術旅行季”活動涵蓋了在地游學、分享會、工作坊、人文科技展演、街頭Live等獨具魅力的跨界“碰撞”。
在馮偉看來,打造文旅IP和文創產品,沒有任何訣竅,年輕消費者早已厭倦了各種“套路”。唯一的訣竅在于——以人文為核心,深入在地,重建在地。
某種意義上,從平凡人演唱會,到世界音樂會,再到電子音樂舞會,馮偉希望在藏地做一次完全不一樣的舞臺呈現。
但所有的一切,馮偉指向的都是一個更大的愿景——構建起成都與巴塘乃至更廣大地區的文創“融合平臺”。按照他的話來說,“一個更大范圍的、融合的基礎設施。”
在與馮偉的對談過程中,記者逐步清晰地了解到這座高原小城近年來正加快推進文化與旅游、節日與旅游、農業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實現旅游業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的“躍遷”。正如多年以來,以馮偉為代表的成都創意人所追求的那樣——跨越邊界,推動融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