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驛區融媒中心 2024-08-16 10:21:28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指出,要加強科技支撐,推進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把應對氣候變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為國家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重點領域,狠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重大行動,培養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態環境科技人才隊伍,深化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應用,構建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
近年來,成都市龍泉驛區以科技手段為重要抓手,不斷增強生態環境科技有效供給,以生態環境科技支撐美麗龍泉驛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2024年1月1日至8月7日,龍泉驛區大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183天,同比增加17天,今年以來空氣質量排名和改善率排名長期穩定在全市前3。
晴好的清晨,推開窗戶就能遙望雪山,這是屬于龍泉驛人的小確幸。視線從雪山蔓延開去,天際線外的雪山之巔,視覺中心的現代化城市林立,眼前的森林郁郁蔥蔥,所有景色連成一片,半山半城,半景半園,五彩顏料,潑墨如畫,大自然畫過最美的“城市森林公園”,大抵就是龍泉驛現在的樣子。
那么龍泉驛是如何做到藍天常見,雪山頻現的呢?
“我們插上‘科技翅膀’,讓城市大氣治理變得更‘聰明’,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也就有了更強勁的動力。”關于這個問題,龍泉驛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是這樣回答的……
城市上空有個“千里眼”
百米級、分鐘級獲取空氣質量信息
大氣治理的傳統方法存在監測成本高、效率低和管理一刀切的問題,亟需尋找更有效的方法攻克這一難題。目前龍泉驛利用科技手段使空氣質量監測結果準確率超80%、同等效果下可節約硬件成本50%、降低線下人工排查工作量90%……
哪里有污染源?什么原因造成的污染?處置進度怎么樣?在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大氣智能大數據監管中心,一塊由192塊55寸的LCD屏組成的顯示墻,氣勢壯觀,成千上萬條數據在屏上跳躍、變化,實時更新,所有情況一目了然。這就是被譽為“千里眼”的智能化大氣監測管治平臺。
龍泉驛區大氣智能大數據監管中心
“我們以渣土車為例,從運行那一刻開始,在哪里停留多少時間,我們都可以實時查看狀態。”據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平臺通過對涉氣企業用電數據分析、渣土車GPS軌跡分析可實現對涉氣企業生產排污情況、土石方點位活動情況的實時掌握,快速發現涉污問題,得到的數據都是城市范圍百米級、分鐘級的超高精度空氣質量信息。
據了解,大氣智能大數據監管中心建立“以算賦測”“以智代工”“自主學習”的三大核心技術體系,從智慧城市綜合治理的角度出發,根據生態環境領域行業管理特性,對全域空氣質量實時監測,并結合上百類城市多源大數據,初步實現大氣環境污染防治的科學化、精細化和經濟性。
用數據說話,該中心自2020年建成投運以來,已幫助我們解決道路工地揚塵、移動源污染、工業企業排污等各類大氣污染問題8600余件。
“有了這個‘千里眼’,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龍泉驛生態環境局大氣科科長吳永強說,工業和工地是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兩個“牛鼻子”,有了這個平臺就可以不斷探索提升“氣質”最有效辦法,走出了一條“盯大戶、查高值、重源頭、控變量、防揚塵、強執法、促聯動、抓整改”的治氣攻堅路徑。
大批“科技手段”加持
架起城市空氣質量監測網
鎖定大氣污染物來源后,如何對這些“敵兵”進行精密監測、精準打擊?龍泉驛準備了一張“大網”正在等待它們。
2018年12月,全省首臺顆粒物VOCs一體化走航監測車在龍泉驛投用。
VOCs,即揮發性有機物,它是產生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體物。近年來,龍泉驛大氣治污進入到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的階段,VOCs治理就成了目前大氣治污的重中之重。
走近走航監測車,車頂伸出一根鋼制采樣管,與車內的一臺質譜分析儀相連。工程師趙柯坐在走航車里緊盯著筆記本電腦屏幕,所到之處的VOCs濃度會以彩色柱狀圖形式呈現在屏幕上:“這個柱越高,顏色越紅,就代表這個地方的污染物濃度越高,柱狀圖每5秒就會刷新一次。”趙柯解釋:“執法人員現在就可以根據鎖定的位置直奔目標了。”
除了日常熟知的移動源、散燒源、揚塵源等污染源,影響空氣質量的還有重型柴油車、非道路移動機械等容易被人們忽略的污染源。對這些污染源,龍泉驛也不遺余力地開發和使用高科技手段,進行精確監控,避免“漏網之魚”。
“踩油門!對,松油門10秒,然后再踩……”8月5日,在桃都大道一臨時監測點,檢測人員方軍正對多輛重型柴油車進行尾氣檢測。隨后,他仔細把各項參數錄入手機執法軟件:“在國標檢測限值以內,達標了。”
13個環境空氣自動監測標準站,2個VOCs組分站,63套超細清水霧設備,13套人工增雨設備,全省首臺顆粒物VOCs一體化走航監測車,3套汽車尾氣遙感檢測系統,3套黑煙車抓拍系統,3套3D雷達,1臺積塵走航和臭氧雷達……
龍泉驛擁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整合出一套點面結合的監測方式,實時監測空氣中各種主要污染物的變化情況,為治理和消滅污染物布下“天羅地網”。
源頭代替、過程管控、末端升級……
科學施策 實現大氣污染防治提質增效
一半青山一半城。綠意盎然的龍泉山下,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龍泉驛區,企業林立,一汽大眾、一汽豐田等眾多整車企業聚集于此,相關配套產業也在這里茁壯發展。對龍泉驛區而言,為了產業污染環境不可,為了環境對企業“一刀切”同樣不行,如何在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守住這片綠水青山,才是他們努力的方向。
走進一汽豐田汽車(成都)有限公司廠區內,空地上一輛商用車格外引人注目,看起來科技感十足。“那是一輛氫能源車,實現絕對的“0”排放。”據悉,該公司這款柯斯達FCV車型通過氫氣與氧氣反應,產生電力,產生動力。目前該車型已投入量產,同時,氫能源物流車、氫能源擺渡車已納入公司發展氫能源車的重要布局。
一汽豐田汽車·氫燃料電池柯斯達客車
一汽豐田汽車(成都)有限公司通過使用綠電、中水回用、低VOCs替代、升級廢氣治理設施、能源數智化管理、能源環境體系認證、氫能源車轉型、購買“碳惠天府”實現碳中和等一系列措施致力于綠色低碳發展,于2023年順利通過首批近零碳試點示范建設驗收。
近兩年,龍泉驛科學布局精準施策,打造省市近零碳場景8個,促進30家企業低VOCs原輔材料代替,創建AB級引領性企業33家,非最低等級C級72家,推進178家企業通過源頭代替、過程管控、末端升級等方式實施園區深度治理和結構調整,評估NOx減排量近90噸、VOCs減排量近700噸。
抬頭可見繁星漫天、推窗可見清晰的雪山美景、清澈的東安湖之上白鷺悠然飛翔……這一幅幅生態畫卷,正在智慧環保場景賦能的龍泉驛中徐徐展現。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