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9 14:06:24
面對此輪地產行業大變局,無人能置身事外。
據中指院監測數據,上半年,105家(剔除違約房企)A股和H股上市房企營業收入均值為115.91億元,同比下降13.00%;凈利潤均值為1.45億元,同比下降82.05%。其中約50家房企出現虧損,受市場需求疲軟、房價進一步下行、市場競爭加劇等影響,房企銷售去化受阻,“以價換量”成為去庫存常用手段,進而導致營收規模增長動力不足、利潤水平承壓。
需要指出的是,在行業大勢之下,仍有包括華潤、中海、保利、龍湖、綠城等少數企業實現盈利??v觀這些仍在盈利的房企,擺脫傳統驅動路徑,商業運營、代建市場、長租公寓等經營性收入占比提升,成為其“第二增長曲線”。
今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盡管政策面持續優化,但房地產行業依然處于筑底過程中,房企業績普遍承壓,盈利能力仍待修復。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為5.4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8.6%,其中,新建住宅銷售面積為4.5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1.1%;1-7月,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額為5.3萬億元,同比下降24.3%,其中,新建住宅銷售額為4.7萬億元,同比下降25.9%。
與之而來的,則是虧損成了當前房企的普遍情況。據choice數據,93家房地產開發上市公司,42家出現虧損,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虧損企業達到了49家,占比53%。利潤端的虧損,反映的是房地產周期的影響。2022年之前,行業內以規模論英雄,高價地頻出,隨著這些地塊近兩年進入結算周期,給不少房企的當期利潤,帶來不小壓力。
當然,也有部分房企保持了持續盈利,其中以國央企為主,也包括少數優質民營房企,如華潤、中海、保利,以及龍湖、綠城等。
具體來看,華潤置地、中海地產為第一梯隊,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均在100億元以上;第二梯隊為保利發展、龍湖集團,歸母凈利潤均超過50億元,此外,綠城中國、新城控股等在上半年凈利潤均在10億元以上。
其中作為優質民營企業代表,上半年龍湖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68.6億元,股東應占溢利為58.7億元,剔除公平值變動等影響后的股東應占核心溢利為47.5億元。其中,運營及服務業務貢獻超80%。毛利為96.4億元,毛利率為20.6%。核心稅后利潤率為11.7%,核心權益后利潤率為10.1%。
營收、利潤代表當下,而土地儲備的質量則預示著未來。2024年上半年,龍湖集團持續深耕一二線高能級城市,做好發展與安全的平衡。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蘇州、西安、佛山7個城市獲得了7幅土地,總建面60萬平方米,權益建面35萬平方米,權益地價52億元。土儲結構持續優化且成本合理,為盈利的持續增長提供了良好的基本面。
于房企而言,“面包”的多少是衡量房企未來發展走向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行業深度調整,單一依賴地產開發業務的模式顯然已難以持續,從這些盈利房企來看,地產開發業務同樣也有所下滑。雖然舍棄些許“面包”,但商業、長租公寓、物業等經營性業務對業績的貢獻卻在持續提升,成為穩定營收的第二增長點。
以華潤置地為例,其經常性收入業務包括以購物中心、寫字樓、酒店等為代表的經營性不動產業務,以華潤萬象生活等為代表的輕資產管理業務,以及以代建、文體、租賃住房等為代表的生態圈要素型業務。報告期內,上述業務線合共為華潤置地帶來收入200億元,同比增長9%,收入貢獻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至25.3%;
華潤置地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李欣在業績發布會上就表示,接下來還將圍繞生態圈要素業務,在城市代建、場館運營、租賃住房等三個細分賽道上重點發力,全面推動城市運營商戰略定位的落地。
中海地產經營性業務同樣呈增長態勢,其物業租賃及商業物業運營等業務占總營收的比重為4.07%,較上年同期增長1.34個百分點。
從行業整體來看,龍湖算是行業內較早一批主動求變的房企之一,近兩年其經營性業務也迎來收獲期。報告期內,由運營及服務業務組成的經營性收入實現131億元,同比增長7.6%,對公司總營收貢獻占比達28%,利潤貢獻占比持續提升,達到80%以上。
其中,由商業投資與資產管理航道組成的運營業務,上半年實現收入66.1億元,同比增長4.3%,為集團帶來穩定現金流貢獻。具體而言,商業投資作為運營業務板塊的核心動力,2024年上半年龍湖商業累計開業運營商場達91座,覆蓋全國20座城市,運營總建面為829萬平方米,租金收入同比增長6%至53.2億元,期末出租率96%;以物業管理和智慧營造組成的服務板塊在今年上半年創收64.9億元,同比增長11.1%,毛利率為32.3%。
龍湖集團管理層在業績會上透露:“預計到2028年龍湖經營性收入占比過半,實現第二曲線收入超過第一曲線,屆時龍湖也就完成了新舊動能的轉換。”
在標普發布的最新一份研報中就指出,公司投資物業組合將繼續產生穩健的經營現金流,有助于緩解房地產開發的疲軟,標普預計,從2024年~2026年,公司運營和服務業務的收入將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長;摩根士丹利預測龍湖2024-2026年的經常性收入占核心利潤的83%以上;匯豐也在研報中指出,龍湖從其投資物業組合中獲得穩定且不斷增長的經常性收入,這一戰略轉型是龍湖獨有的,對龍湖的長期發展是有利的,其獨特的資產儲備將獲得稀缺性溢價。
誠然,地產行業還處于新舊動能切換的過程中,房企的陣痛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特別是在當前市場形勢下,保證現金流安全至關重要,房企投資拿地變得更加謹慎,想方設法削減債務成為最緊迫的任務。
“在踐行新舊模式轉換時,最關鍵的是處理好債務問題。”龍湖集團管理層就曾指出,地產開發的特點是規模大、周期短,但不確定性也大,大多數的債務建立在舊模式的基礎上,如果債務結構沒有完成切換,很難完成業務轉型。“在向新發展模式轉換時,要優先做的是優化債務結構,一是要把債務規模降下來,二是要把債務周期拉長。”
但如何在保障現金流的情況下,降低債務規模、拉長債務周期則是當前房企面臨的一大難題。相較于信用貸,以自持資產為錨點的經營性物業貸天然具備成本低、賬期長等優勢,儼然已為當前房企置換存量債務提供了一種可供選擇的有效途徑。
萬科此前就表示,僅一季度公司就新增經營性物業抵押貸款108.9億元,提前贖回2026年到期的CMBS,下半年公司還將繼續爭取銀團貸款、經營性物業貸等機會,提供增量流動性,以此保障債務的安全兌付。
一些擁有優質經營性物業的企業在經營性物業貸款方面也做了安排。新城控股方面也表示,在擴大融資渠道上最重要途徑是經營性物業貸款,在2023年就新增以吾悅廣場為抵押的經營性物業貸及其他融資約140億元。
在經營性物業貸安排方面,龍湖可謂是走在了行業前列。上半年龍湖集團凈增經營性物業貸219億元,其中存量項目通過抵押率提升帶來的增額超過140億元,這也讓龍湖得以用經營性物業貸提前兌付2筆CMBS共計72億元。據公司管理層透露,經過十幾年的積累,龍湖集團的經營性資產規模大概有接近2000億元的規模。
與此同時,經營性物業貸價值持續放大,進一步拉長平均合同借貸年期,如龍湖就通過“用長周期的經營性物業貸款去替換3到5年期的信用債融資。截至上半年末,公司平均合同借貸年期延長至9.19年,融資成本降至4.16%。”
用經營性物業貸增量來償還信用融資,將壓降負債真正轉化為一種可持續的長期行為。在業績會上,龍湖集團管理層解釋了這種債務結構轉換的意義,一是能讓龍湖的負債水平降低;二是能讓負債償還節奏,與經營性收入的節奏匹配。在其給出的時間表里,到2025年底,龍湖將徹底完成新舊動能的債務結構轉換。
CGS銀河國際預計到2025年末,龍湖經營性物業貸和長租款將占總債務的60%,明確的計劃也能緩解投資者對流動性風險的擔憂。
正如郁亮所言“市場需求復蘇正在積蓄能量,為新發展階段的到來提供土壤”。而這些盈利房企的探索和實踐,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樣本。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