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30 19:00:21
9月29日,成都都市圈首條跨城“地鐵”S3(資陽)線開通,連接成都與資陽,實現兩地交通無縫對接,標志著都市圈同城化邁向新階段,促進產業協作與人才流動。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每經編輯 劉艷美
珠三角開通了“灣區1號地鐵”,長三角有“蘇州地鐵11號線”牽手“上海地鐵11號線”,長株潭都市圈有“長沙地鐵3號南延線”……不同行政區間的互聯互通,從最早期的打通斷頭路,到后來高鐵通車,再到如今以“地鐵”相連,都市圈同城化的配置逐步走向高端、深入。
9月29日,國慶節前夕,成都都市圈交通互聯互通也邁出重要一步,擁有了首條聯通圈內兩座城市的“地鐵”——軌道交通資陽線(以下簡稱:S3(資陽)線)。
之所以在提及“地鐵”時要加引號,是因為從城軌交通制式上來說,S3(資陽)線屬于市域(郊)鐵路。
根據國家發改委等單位發布的《關于推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加快發展的意見》中的提法,市域(郊)鐵路是連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區和周邊城鎮組團,為通勤客流提供快速度、大運量、公交化運輸服務的軌道交通系統。
我國既有普速鐵路、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構成的鐵路網絡,也有地鐵、有軌電車等構成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通常而言,這兩套系統分屬國鐵集團和地方地鐵公司運營,界限分明。
9月29日,舉行完開通儀式后,不少資陽市民進站體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S3(資陽)線在資陽市域內設置了5個站點,無論是入站口、還是站內大廳,包括安檢處、閘機口以及上下客的地方,都與成都地鐵內部設計別無二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林靜 攝
站內工作人員提醒,S3(資陽)線計費標準也與成都地鐵一致,無論買票還是換乘,都與成都地鐵實現無縫銜接。
不僅硬件實現了“地鐵化”,軟件方面,這條線路的運營也由成都地鐵負責,運行系統、首發線路的司機都來自成都地鐵。
S3(資陽)線從規劃建設至今,資陽人已盼了近10年。隨著線路線網、管理運營、票制的打通,15分鐘的發車間隔,資陽市民迎來了真正的“地鐵化、公交化”出行體驗。
直到上了車,才出現與成都市內地鐵的些許區別——座位從地鐵的橫著坐,變成了火車內部常見的前后坐。記者了解到,這種設計與時速相關。S3(資陽)線全長38.7公里,全程用時26分鐘,最高運行時速160公里。車速一快,如果還是設計成橫著坐,乘客就容易搖晃。
市域(郊)鐵路由地方地鐵公司進行“地鐵化、公交化”運營,這是近年來珠三角成功實踐過的運營模式。
2020年10月,廣州地鐵獲得城際鐵路運輸許可證,2024年1月,廣州地鐵集團正式接管包括莞惠城際在內的兩條鐵路線。
“中國的軌道交通,它是跳躍式的發展,比一些發達國家發展軌道交通要快得多。我們曾經提出‘軌道上的大灣區’,全部都要連成城際軌道網,而且跟地鐵相銜接,能通地鐵的通地鐵,能通城際的通城際,這里面(就)體現了把一個城市群變成一個大城市的感覺。”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廣州市社會科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彭澎介紹。
成都都市圈也是如此,以“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的方式串聯都市圈內的城市。目前,除了剛剛開通的S3(資陽)線,還有S11(德陽)線、S5(眉山)線正在建設當中,按計劃同樣也將采取“地鐵化”的運營模式。
在成都市人防建筑設計研究院唐鍇看來,S3(資陽)線作為四川省內首條通車的市域(郊)鐵路,為都市圈內一些標準的統一“開了個好頭”。
以人防工程的標準為例,唐鍇解釋,因為成都市是國家三類防空重點城市,成都地鐵的設計方案中,所有的孔口都必須實現平戰轉換,有一些標準和設備的對應要求。
而資陽,既沒有與地鐵相關的人防標準,某些人防標準也沒有成都那么高。所以,借助S3(資陽)線項目的實施,推進了很多標準的統一,有的標準還經歷了從無到有且向高標準看齊的過程。
都市圈同城化過程中,總會面臨兩個行政區之間標準不統一的難題。就像這條“地鐵”一樣,彌合了這些“跨市”的縫隙,同城化才會呈現出新的融合勢頭。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林靜 攝
成都、資陽進入“軌道同城”的時代,最為振奮的是資陽的企業。
四川省光為通信有限公司是一家總部從深圳搬到資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運營總監王超欣喜于S3(資陽)線的開通。一方面,他自己安家成都、在資陽上班,以后的“雙城”生活將更加便捷;另一方面,當資陽與成都之間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企業招才引才將更具吸引力。
S3(資陽)線串聯起資陽市中心城區、天府國際機場片區的重要經濟走廊、重點產業協作帶和重大鐵路航空樞紐。資陽市同城化發展工作局總規劃師冷玲玲認為,該線路的開通使資陽的一些產業更好地融入和服務都市圈建設,將催生兩地更多的“總部+基地”“研發+制造”“產品+市場”產業互動實踐。
就在S3(資陽)線通車儀式舉行后,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在資陽召開。會議要求,進一步完善區域市場協同機制,推動成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
在深化產業協作方面,要求合力打造高能級產業合作園區,全力推進跨區域聯合招商,把體系搭起來、把資源合起來、把項目引進來,著力夯實市場一體化的重要支撐。
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向“同城同網”方向推進,推動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從而實現資源要素流動,產業分工協作。這些對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提升成都都市圈核心能級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