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08 22:01:29
每經記者 段思瑤 每經編輯 裴健如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0月4日,歐盟就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為期五年的反補貼稅舉行投票。歐盟委員會發布的聲明顯示,投票中歐盟委員會對自中國進口純電動汽車征收關稅的提議獲得了歐盟成員國的必要支持。
投票結果意味著,歐盟委員會將有權對比亞迪、吉利和上汽等中國汽車企業征收關稅。根據此前歐盟委員會公布的信息,上汽、吉利和比亞迪三家車企面臨的加征關稅稅率分別為35.3%、18.8%和17%。特斯拉申請了單獨審查,其最終加征關稅稅率為7.8%。歐盟委員會表示,這些關稅將在歐盟標準的10%汽車稅之上征收。疊加來看,上汽將被征收45.3%的關稅,吉利和比亞迪將分別被征收28.8%和27%的關稅,特斯拉將被征收17.8%的關稅。
歐盟上述反補貼稅提議獲通過后,多方已就此發聲。截至目前,我國商務部、歐盟中國商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等方面均表示“堅決反對”。車企方面,吉利汽車、梅賽德斯-奔馳、寶馬集團等也明確了立場,對歐盟委員會此舉表達出“反對”“失望”“強烈不滿”“錯誤”等態度。
2024年9月7日,成都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舉行的第二十七屆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上,觀眾在某電動汽車品牌車型前駐足觀看。 視覺中國圖
多方反對加征關稅
據新華網報道,10月4日,我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歐盟投票通過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終裁草案答記者問時表示:“對于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中方堅決反對歐方在此案中不公平、不合規、不合理的保護主義做法,堅決反對歐方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反補貼稅。”
同日,歐盟中國商會對歐方推進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表示強烈不滿。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則表示,堅決反對歐方罔顧中歐電動汽車行業合作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堅決反對歐方無視相關事實與調查規則、拒絕糾正錯誤認定,堅決反對歐方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反補貼稅。
中國車企方面,10月4日,吉利控股集團發表聲明表示:“吉利控股集團對歐盟委員會的決定表示非常失望。征收反補貼稅的決定不具有建設性,將會阻礙歐盟與中國的經貿關系,最終損害歐洲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
對于是否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一事,歐盟內部爭論不斷。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0月4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反對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征收懲罰性關稅。”
另據光明網報道,德國聯邦財政部部長林德納也稱,歐盟委員會“以這種方式冒險”提出臨時反補貼稅的建議是錯誤的,與中國的貿易戰對歐洲汽車業弊大于利。
此前業內多位受訪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歐盟此舉并不利于全球汽車產業的轉型發展。在10月4日歐盟反補貼關稅落地后,德國各大汽車制造商同樣表達了反對立場。
10月5日,梅賽德斯-奔馳針對歐盟對電動車反補貼案終裁的投票表明立場稱,“我們堅信反補貼關稅會長遠地削弱一個行業的競爭力。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將給各方帶來繁榮、增長和創新。因此,我們認為歐盟委員會擬定的征收反補貼關稅是一個錯誤,這可能會導致深遠的負面結果”。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也表示,歐盟在10月4日投票決定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高達45%的關稅是“對歐洲汽車工業的致命信號”,并呼吁盡快通過談判解決。
惠譽評級分析師告訴記者:“歐盟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征收的關稅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對歐洲的競爭格局產生實質性影響,潛在的更廣泛措施對德國汽車制造商的利潤率和現金流將產生不利影響。”
中歐談判將繼續
自2023年10月歐盟委員會發起針對中國產純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以來,雙方的對話從未停止。
前述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6月底以來,中歐雙方就電動汽車反補貼案進行了十余次司局級技術磋商和兩次副部級磋商。中歐技術團隊曾在短短14天里,進行過6輪技術磋商,中方反復并充分聽取了中歐業界的訴求和意見,在磋商中全過程展現了開放合作的態度,顯示了最大限度的靈活性。
從目前來看,歐盟已表達出要繼續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意愿。10月4日,歐盟在其發表的聲明中表示,將繼續努力與中國探索替代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必須完全符合世貿組織規定、能夠充分解決委員會調查所確定的損害性補貼,并且可監控和可執行。
“中歐技術團隊將在10月7日繼續進行談判。”上述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
歐盟中國商會也表示:“中歐談判團隊仍在緊鑼密鼓地談判中,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案。”
近日,歐洲多家車企也集體發聲愿與中國加強新能源汽車合作。比如,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奧博穆明確表示,目標是到2030年,大眾汽車集團成為中國市場排名第一的國際車企。
寶馬集團董事高樂也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目前面臨來自全球貿易的挑戰,寶馬支持自由貿易,也愿意使用自身的影響力,保持自由貿易的開放。
“如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的是,歐盟和中國應當保持對話,并達成一個符合雙方利益的協商解決方案。我們相信,雙方能夠找到這樣的解決方案。”梅賽德斯-奔馳方面也認為,雙方需要時間來形成這樣一套解決方案,因此呼吁歐盟委員會推遲其所決定措施的實施。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