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31 14:26:43
近日,光大永明人壽產品精算部總經理高嵩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分紅類業務既可以降低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又可以提升客戶的整體利益水平,是一個可以實現雙贏的產品設計。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馬子卿
受利率趨勢性下降的影響,壽險業資產端收益率快速下行,負債端成本則相對剛性,利差損風險加大。如何管控利差損風險,成為當前壽險公司風險管理的重中之重。
保司對于利差損風險是如何看待的?近日,光大永明人壽產品精算部總經理高嵩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不同類型保險產品的利差損風險是接近的,保險公司需要做的就是在產品開發端和投資端做好平衡,從而減少利差損帶來的壓力。
所謂“利差損”,是指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持續低于保險公司存量保單的平均預定利率而造成的虧損。在實際業務中,近年來由于產品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原因,壽險公司新單業務的費差和死差整體大幅壓縮,盈利過分依賴于假設下的利差益貢獻。
利差損發生的情景往往是對利率長期走勢預判過于樂觀,在經濟上行時期積累了大量高固定利率的長期保單,隨著利率水平下降,投資收益持續下行,利差損逐漸暴露。近幾年,國內保險業也開始關注到利差損帶來的挑戰和難題。
“從產品層面來看,不同類型的產品只要預定利率相同,面臨的利差損風險都是接近的。”高嵩表示,無論是保障型產品還是理財型產品,都會面臨利差損風險。“只要是長期的產品,就存在利差損風險。”
在高嵩看來,對于普遍受市場關注的增額終身壽和養老年金產品,因其龐大的市場規模及長久期特點,受利率下行影響也比較明顯。
既然在當下環境中利率風險是無法避免的難題,從業者就需要去思考應對利差損的辦法。對此,高嵩認為,產品端還是需要以服務消費者需求為核心,采取保障類和財富管理類并重的策略,資產端要把資產負債匹配的重要度往上提,要平衡好成本收益匹配與久期匹配的關系。
“我們判斷財富管理類保險產品依舊還會是消費者偏好的重點,從規模上也會大于保障類產品,但是我們會采取并重的措施,盡力做大保障型產品的規模,實現利潤來源的多樣性。”高嵩表示,光大永明人壽下一步會提高保障類產品的供給,理財類的產品則會在設計形態上加入分紅,降低產品的保證成本。
此外,高嵩認為,隨著報行合一的持續推進,預定利率產品切換的完成,保險公司的銷售能力建設也將成為未來影響市場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單純通過費用和保證利率競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保險公司如果還只專注于底層的簡單競爭,未來利潤必然會被攤薄,想要持續保持利潤的厚度,就必須在客戶服務、產品設計等方面下手,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高嵩口中的預定利率產品切換就是8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中提到的下調相關產品利率。根據文件要求,10月1日起,新備案的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0%,預定利率超過上限的分紅型保險產品停止銷售。新備案的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上限為1.5%,最低保證利率超過上限的萬能型保險產品停止銷售。
預定利率產品下調后,市場關于哪類產品會成為市場上的“新秀”也充滿了猜測。高嵩認為,分紅險將成為市場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分紅險有助于降低保險公司的保證成本,還能使客戶分享公司的投資與經營成果。在較低的保證成本率下,保險公司進行投資的約束更小,這樣反而有更大機會獲得較高的回報,而且在分紅險的紅利分配機制下,至少70%的可分配盈余將回報給投保人。因此,分紅類業務既可以降低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又可以提升客戶的整體利益水平,是一個可以實現雙贏的產品設計。”高嵩表示,光大永明人壽在制定新產品策略時,確定了以分紅型產品為主的基調,并在內部考核政策上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據高嵩介紹,光大永明人壽針對曾經備受市場歡迎的增額終身壽、年金保險等產品也開發了分紅型的替代產品,并結合集團內部的養老社區資源,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增額終身壽險和養老年金保險是市場上非常受歡迎的產品,但我們希望通過引入分紅機制和特色服務,使其更具競爭力。”高嵩介紹道,“例如,我們利用集團內部的養老業務優勢,將安心養老計劃作為主要營銷點,在提供常規財富管理功能的同時,為客戶帶來更多的價值。”
在積極開發特色產品的同時,高嵩也看到了這類產品的推廣難點,他指出,銷售人員需要適應新的產品特性,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服務能力,同時保險公司還需加大對消費者的教育力度,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浮動收益的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除卻分紅險,高嵩對于投連險和萬能險也有著一些新的思考。這兩種產品雖然具備一定的市場潛力,但由于其基本保險費規則和相應初始費用的規則比較復雜,可能會影響銷售人員和消費者的購買意愿。
“萬能險、投連險的扣費規則透明,有利于保護消費者權益,但由于其扣費規則與常規產品按保費比例計提的模式有較大區別,所以這給銷售的傭金設計、費用的分攤機制設計帶來了限制。”高嵩表示,當前市場上的萬能險產品以躉交為主,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扣費相對簡單,但這并不利于相關產品的推廣和個性化設計,因此,他呼吁監管機構能夠進一步優化相關政策,促進這些產品的健康發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