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27 21:49:35
11月26日,2024成都市文創業(數字文創)招商引智(上海)推介會在上海影視文化產業園成功舉行。豫園股份副總裁胡俊杰在會上分享了豫園如何通過長期投入和創新,將文化轉化為經濟效益的經驗。他認為,真正把一個IP做出來,需要多年的堅持和投入,當自己都沒有信心時是賺不到錢的,自己要相信“文化一定能賺錢”,堅持長期投入。
每經記者 舒冬妮 每經編輯 文多
上海,海邊的東方明珠,成都,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共飲一江水的兩地雖相隔千里,但文創的紐帶早已將兩座城市緊密相連。
11月26日,由成都市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主辦,成都市投資促進局、成都市人民政府駐上海辦事處協辦的2024成都市文創業(數字文創)招商引智(上海)推介會在上海影視文化產業園·海上五號棚成功舉辦。會上,成都市投資促進局,成都傳媒集團、成都文旅集團、成都廣播影視集團,成都高新區、青羊區、郫都區面向長三角地區120余家企業進行了專題推介, 7個優質文創項目簽約落地成都,總投資近30億元。滬蓉文創產業聯盟于會上發起成立。
作為上海的著名文化地標,豫園見證了上海的歷史變遷。豫園股份副總裁胡俊杰在現場進行了題為《文化創意賦能城市發展》的分享,以豫園取得的成功講述“文化如何賺錢”。
豫園股份副總裁胡俊杰進行主題分享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胡俊杰對上海的印象離不開城隍廟——過年時的燈會、熱鬧的小吃街,都在這里。后來到了外地工作,他對豫園的兒時回憶則逐漸變成了情懷。如今,豫園燈會已被帶到了法國、泰國、新加坡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胡俊杰在會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家在很長時間里都將文化視為一個噱頭,覺得它叫好不叫座,不賺錢。但其實,文化就是最大的資產。如何靠文化賺錢?他認為,要投入,更要長期投入,要相信文化一定能賺錢。
“講到文化創意,經常有一個‘叫好不叫座’的問題。文創大家覺得非常好,但是不夠盈利。對于我們這樣的企業來講,如何推動文創產業發展、讓大家都能受益?”胡俊杰開場便直言,文創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盈利。
胡俊杰表示,近兩年,豫園的客流和銷售額并沒有下降,反而每年都在提升。就豫園銷售額逆勢增長的原因,胡俊杰表示,這與豫園股份提出的東方生活美學戰略息息相關。
“之前豫園客流量大,我們自己不做生意,把鋪子出租比較省事。但我們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因為全國各地文旅商業都在同質化發展,到處都是一樣的東西。2018年,公司作出戰略調整,提出東方生活美學戰略,要把一切商業文化化,一切文化商業化,實現可持續發展。什么叫作東方生活美學?就是中國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它代表著整個東亞、東方,這就是豫園要做的事情。”胡俊杰說。
胡俊杰分享豫園案例
豫園片區位于上海老城廂,這里見證了上海從元代建縣,到后來成為江南大都會,再到開埠后的風起云涌,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的變化與新生。700多年的歷史在此留下痕跡,大豫園可說代表了上海的文化之根、海派之源。
豫園股份將豫園打造成了代表上海文化的商業綜合體,這個過程中投入并不小。豫園原定位是10萬平方米的商業街區,而經過十年的打造,這里變成了100萬平方米的大豫園。豫園燈會也被打造成了東方美學的重要表達載體,如今已走向全球。
胡俊杰還介紹,豫園在獲得全國和世界的目光之后,也在逐漸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的展示舞臺。“未來成都各個項目想做世界品牌也可以來豫園推介,燈會作為中國東方生活美學的載體,還可以將我們的茶藝、美食,一起推廣到世界各地。”胡俊杰說。
胡俊杰之前是投資人,于2020年接手了豫園燈會。如今,燈會傳播聲量已從線上超2億來到了超50億(單位:點擊量),他透露,燈會的招商、售票、周邊文創二銷已經帶來了不小的利潤。
“不是文創不賺錢,是對于文化的投入和堅持不夠大,當你足夠堅持,(投入)足夠大,把一個IP培養出來以后,它一定會為你帶來很大的回報。”胡俊杰說。
胡俊杰分享的豫園案例
4年間傳播聲量爆發式增長的背后并不是一帆風順,胡俊杰坦言,豫園燈會在最初也并不賺錢,最大的挑戰就是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平衡。
如今響徹中外的豫園燈會“山海奇豫記”,在最開始也找不到做燈的供應商。“我們深挖《山海經》里的動物神獸,通過設計一步步深化還原。到了燈的制作環節,剛開始都沒有人覺得燈還可以這么做,我們去找過國內所有的供應商,都說做不了。最后一家不是做燈的合作伙伴,在理解設計需求后,一起完成了創作。在制作過程中,我們又用了很多新技術,新的科技手段和新材料,完全突破了以往做燈的傳統技術。”胡俊杰回憶道。
他也強調,文化的核心是用最新、最時尚的方式去做演繹,最后的聲量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他還認為,投入在產品上,而不是在營銷。
要把文化IP做出來,胡俊杰有自己的心得:第一,要舍得投入,很多時候大家不敢投入;第二,要堅持,真正把一個IP做出來,需要多年的堅持和投入,當自己都沒有信心的時候,是賺不到錢的,自己要相信“文化一定能賺錢”,堅持長期投入;第三,“文化”不是單純的文化,一定要做“文化+”,文化加各種資源、各種產業。
“‘文化+’是全世界都證明過的、可成功的,比如很多商品的品牌溢價,承載的就是文化。”他說。
談及當前不斷出現的新興旅游目的地,胡俊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什么很多地方熱過一陣之后就什么都沒有了,根本上還是投入不夠,沒有把文化和相關的東西很好地整合在一起。文化產業的投入是輻射性的,“文化+”不僅僅是文化本身,而是可以有各種衍生,比如迪士尼,除了影片還有樂園,還有各種周邊。
胡俊杰聆聽與會嘉賓分享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他強調,對于一個城市或地區而言,要真正把故事挖出來,形成獨特的文化體驗,這是核心。吸引國際游客也是一樣,要有獨特的文化、獨特的體驗,而不是千篇一律。這些,都需要長期投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