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11 21:48:38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體量今非昔比。盡管近年來面臨著一系列復雜的內外部挑戰,但扎實的工業基礎作為基本盤和工程師紅利,以及龐大的內需市場仍然為應對這些困難提供了強有效的支撐。
首先,中國擁有14億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龐大的人口基數為國內消費提供了巨大的潛力。近年來,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消費能力增強,對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同時,由于制度優勢,政府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統一的宏觀調控政策,有利于迅速響應經濟形勢的變化。
其次,中國制造業擁有較強的綜合成本競爭力、超大規模的市場需求、體系配套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以及高質量的人力資源等優勢。當前科技產業正處在新一輪向上大周期中,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各個領域加快落地應用。
除此之外,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在過去幾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涵蓋了公路、鐵路、港口和電力供應等多個方面。中國擁有全世界上最長的高速公路網絡,中國的高速鐵路系統也是世界上最長和最快的。同時,中國擁有多個世界一流港口,如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廣州港等,這些港口的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并且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力生產國,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截至10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總容量約32億千瓦,同比增長14.5%。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中國大幅增加了對高等教育的投入,目前已建成世界規模領先的教育體系。中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超過60%,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展望未來,A股經歷三年調整,當前整體估值處于低位,投資者不必過度悲觀。今年以來,央行持續降準降息、開展創新型金融工具,證監會等部門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都將顯著增加市場的流動性。
我們認為,當前應堅持“中低估值成長,周期輪動增強”的投資思路,尋找當前估值較低,而且具備良好現金流、穩定業務模式和未來增長潛力的公司,專注于內在價值,不懼市場波動和短期的逆風。
農銀匯理基金經理 姚晨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