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18 22:34:09
12月17日,在“抖音生活服務開放日”活動上,抖音生活服務內容與創作者平臺負責人黃毅透露,截至2024年11月,抖音平臺已有超過336萬人通過探店獲得收入,其中粉絲量1萬以下的達人占比超過57%。黃毅指出,酒旅游玩內容增長最快,平臺計劃加大對該領域的達人投入。
每經記者 楊昕怡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即便是沒有太多粉絲的普通人,也可以把探店變成一份自己的事業。”在12月17日的“抖音生活服務開放日”活動上,抖音生活服務內容與創作者平臺負責人黃毅用一組數據顯示了探店這個新職業形態發展的情況。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抖音平臺上超過336萬人靠探店獲得收入。其中,在年銷售額50萬元到500萬元之間的達人中,粉絲量1萬以下的達人占比超過了57%。今年以來(截至11月15日),達人通過探店為線下商家帶來了總計超1333億元經濟收益。
“從目前的增長來看,酒旅游玩的(探店內容)增長最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黃毅指出,平臺的生活服務領域主要分為餐飲、酒旅游玩以及包含線下零售商超、麗人等綜合品類,“明年,我們整個平臺也會有計劃進一步加大在酒旅游玩領域達人上的投入。”
抖音生活服務內容與創作者平臺負責人黃毅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楊昕怡 攝
在探店達人規模擴大的同時,規范化成為了業內的重要議題。抖音生活服務內容與創作者平臺策略負責人陳海峰表示,平臺在2023年推出行業首個探店規范,約束探店中各個主體的行為。今年,平臺又在信用分的基礎上,上線保證金、違約金等機制,提高達人違規成本。2024年以來,平臺累計處置違規達人4000多人,清退低質高產機構123家。
“從‘北漂’開始,我換了一份又一份的工作??探店是我(‘北漂’)這20年來收入最高的工作,而且它讓我覺得非常有創造性、成就感,是不再像一個螺絲釘的工作。”活動現場,一位來自北京的抖音探店達人分享了自己拍攝探店視頻的故事。
今年7月末,生活服務體驗員被官方認證為最新一批的新職業之一,越來越多的人和上述這位賣過紅酒,做過房產中介、導游的“北漂打工人”一樣,加入到了探店的隊伍中。
《2024年抖音生活服務探店數據報告》指出,截至2024年11月,抖音上有超336萬人靠探店獲得收入。其中,粉絲量10萬以下的達人獲得了91%的探店收益;在年銷售額50萬元到500萬元之間的達人中,粉絲量1萬以下的達人占比最多,為57%。
圖片來源:報告截圖
今年下半年,勞動經濟學會數字經濟專委會課題組對抖音上3000多名探店達人進行了問卷調研,深入研究探店達人新職業形態發展現狀。
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周曉光分享了該項研究的結論。他指出,探店達人背景構成多元,在年齡、個人職業身份和學歷背景等要素上體現出了充分的包容度。
從整體規模和年齡分布來看,抖音平臺上今年探店達人的規模同比增長33%,中青年群體構成了主力,40歲以下探店達人占比近80%。
在地域分布上,四線及以下城市的探店達人占比最多,達30%。
圖片來源:報告截圖
活動現場,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劉曉春表示,達人探店這一新業態在擴內需、穩就業、惠民生等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發揮了數字平臺的生態優勢,利用數字經濟去賦能實體經濟。
數據顯示,2024年達人探店為線下商家帶來了總計超過1333億元經濟收益。其中,探店達人幫助近144萬個中小商家增收超過425億元。
“我們從品類上分為三個大類,大家熟知的餐飲、酒旅游玩還有包括線下零售商超和麗人等的綜合類。從目前的增長情況來看,酒旅游玩的(探店內容)增長最快。”黃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平臺在明年會進一步加大對酒旅游玩領域的探店達人投入。
《2024年抖音生活服務探店數據報告》顯示,酒店住宿為達人探店銷售額貢獻度最高的細分行業,前三名中的另外兩個細分行業分別為景點票券和火鍋。
圖片來源:報告截圖
“對于餐飲行業,我們的核心也是激勵達人參與創作,推動大家就近消費,助力小店經濟發展。明年我們也會進一步對類似‘人間煙火’的活動進行投入。”黃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隨著抖音平臺上探店內容增多,虛假宣傳、低質創作等問題也逐漸開始顯現。陳海峰介紹,平臺在2023年推出行業首個探店規范,規范探店中各個主體的行為。今年,平臺又在信用分的基礎上,上線保證金、違約金等機制,提高達人違規成本。2024年以來,平臺累計處置違規達人4000多人,清退低質高產機構123家。
在平臺對內容的治理方面,黃毅表示,在嚴厲打擊虛假宣傳的同時,批量同質化問題也備受平臺關注,“這是我們今年重點治理的方向,目前我們內部一些相關指標已經達到了‘腰斬’,明年也會加大對這一方面的治理力度”。
對此,劉曉春提出建議稱,面對互聯網新業態,運用教育引導、勸導示范、指導約談等包容監管方式,既留足市場主體創新發展空間,同時又要防止失管、漏管,維護市場秩序,讓監管有力度更有溫度,營造良好的營商和消費環境,促進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1425637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