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視界 2024-12-23 12:55:47
在大數據時代,用戶仿佛成了透明人。
通過分析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瀏覽記錄、支付能力等多維度信息,就能實現對不同消費者的精準畫像,推送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然而,這看似更加個性化的服務,實則于無形中“綁架”消費者,“忠誠”反而成為平臺刺向消費者的利劍。
最近,一身反骨的年輕人開始“反向馴化”大數據,用算法打敗算法。所謂“反向馴化”,即通過各種手段影響算法推送,避免被平臺“殺熟”。另一方面,中央網信辦等四部門也利劍出擊,開展“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嚴禁利用算法實施大數據“殺熟”、侵害用戶合法權益。
剛買完機票就降價,新用戶比老會員便宜;用更貴的手機打車,容易被高端車型接單;同一地址點外賣,老用戶配送費比新用戶高……網友對于“算法馴化”現象熱議紛紛,也分享了自身對抗“越用越貴”“越看越煩”的算法的經歷。不甘被操縱的年輕人們開始“反向馴化”大數據,推出一系列“反殺攻略”。
學會主動隱身,以此逃離算法。通過清除瀏覽記錄和緩存、使用隱身模式或不同瀏覽器、切換設備或網絡環境;使用移動數據而非家庭或工作場所的固定IP地址增加匿名性;創建新賬戶或使用多個賬號,比較不同平臺的價格……避免瀏覽痕跡被算法全部抓取。
在手機里重復“我很窮”“買不起”“某某軟件,我要卸載你”“我真的生氣了”等話術,再卸載或重裝APP。此前粉色小恐龍頭像的“momo”大軍興起也是同一原理,他們使用統一的頭像與ID??傊?,就是不要讓算法看出你的真實意圖。
這些看似機智的小妙招,實則處處透露著消費者的無奈,大數據“殺熟”早已成了互聯網平臺難以規避的頑疾。此前某知名男星公開喊話攜程,吐槽“數據殺熟”,“明明三千多的票,點進去就變成六千多,最后變成一萬多。”攜程客服回應稱:此事是系統Bug(漏洞)所致。
“哭窮”風潮的背后,年輕人為何熱衷于“反向馴化”大數據?
這是對公平的基本訴求。在數字化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對技術的依賴日益加深,他們相信科技應服務于人,而非“利用”人。當下機器算法迭代頻繁,大數據想要“殺熟”,用戶自然算不過機器。老用戶反而比新用戶享受到更少優惠,仿佛忠誠換來的不是獎勵,而是無形的“懲罰”。當感受到被算法“算計”時,他們選擇用創造性的方法來自衛,維護自己的權益。
這也是一場關于“可見性”的斗爭。在數據驅動的世界里,用戶的每一次點擊、每一條評論都可能成為影響推薦系統的因素。有驢友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如何通過“哭窮”來影響算法,最終低價訂得機票的經歷,不僅贏得了共鳴,還激發了更多人嘗試相同的策略。通過頻繁展示自己的“窮困”形象,年輕人試圖讓自己在大數據眼中變得更加“顯眼”,以此爭取到更合理的價格待遇。
這更是一種對傳統消費模式的挑戰和反思。在過去,商家與消費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而現在,大數據分析似乎加劇了這種不平衡。同一商品卻存在多個實際成交價格,并冠之以差異化營銷的借口。“反向馴化”大數據“殺熟”,正是打破不平衡的一種嘗試,讓市場回歸到更加透明和公平的環境中。
大數據應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而非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工具。大數據“殺熟”該如何根治?
當務之急,是建立更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近日,中央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通知,開展“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規范數據處理活動,保護消費者免受不公平對待。通知提出,嚴禁利用算法實施大數據“殺熟”;嚴禁利用用戶年齡、職業、消費水平等特征,對相同商品實施差異化定價行為。
企業應當增強自律,建立透明的定價機制。一些行業領先者已經開始行動,比如某電商平臺推出的“價格保護”政策,承諾在一定時間內若商品降價,將退還差價,這不僅增強了消費者的信任,也提升了品牌形象。此外,通過引入第三方監測機構,定期審核算法公正性,也是提高透明度的有效手段。
培養公眾的數字素養同樣重要。教育引導用戶理解算法原理,學會保護自己的數據隱私,同時鼓勵理性消費,不為片面追求低價而忽視個人信息的安全。例如,學校開設相關課程,媒體發布科普文章,幫助大眾構建健康的網絡使用習慣。
算法要向上尋善而行,希望每個消費者,都能逃離“大數據殺熟”的算法陷阱。
【本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撰文/邊雪 馬曉玉 編輯/ 梁慶 責編/謝夢 審核/姜明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