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09-11-13 03:45:33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昨天A股前市尚可,但后市軟了,收盤滬綜指微跌0.07%報3172.95點,深綜指漲0.51%報1141.33點。個股多數下跌,權重股對指數構成拖累,不過昨日殺跌時成交有所放大,值得謹慎對待。
上 證B指 大 漲2.55%報229.57點,該指數已創本輪反彈新高,據說和市場預期B股“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相關。另有種說法是因為“弱美元”,因B股是人民幣資產,而標價用的“尺”有所縮水,所以標出的價應該“更高”。
筆者對這兩種說法基本同意,但也不完全認可。
“解決歷史問題”肯定是大方向,就像“人會死”一樣總是正確的,關鍵是時點,如果時間拖得極長,這種分析或許沒用。大伙知道,如果B股問題解決,那么B股投資者拿到的將是美元,他們往往會結匯,這或加劇人民幣升值壓力。因此,對有關方面來說,若非考慮到其他限制因素,他們甚至會希望B股市場能大幅擴容,這樣就能吸收市場中過多的美元,央行也無需被迫發行人民幣去“收儲”美元。
至于“弱美元”和“量尺理論”,筆者認為雖然大部分正確,但仍有些不全之處。人民幣其實是美元的影子貨幣,匯率基本是不動的,未來就算動,其對美元升值幅度在可預見的將來應極有限。因此,支撐B股的“弱美元”因素雖然存在,但該因素和支撐A股的“弱人民幣”因素“大部分”是一樣的。打比方說,如果據此認為B股該漲100%,那同樣也應認為A股該漲90%。
筆者也看好B股,理由一方面是上述“尺度”因素,但更重要的理由是“B股的市盈率要低得多”。
內盤期貨市場大多表現平穩,作為多方龍頭的銅近期不強,而冷門弱勢品種的化工類產品這些日子大幅補漲。周邊股市微漲,但我國港股昨跌229.64點,誘因據說是“恐高”。據彭博社數據,恒指平均預期市盈率為17.8倍。對這種市盈率,他們會恐高,這頗值得我們內地投資者深思。昨日A股午后下跌可能也受港股拖累,要不然或能表現更強些。
A股未來仍可能維持目前這種多空僵持局面,支撐因素是幣值及刺激政策繼續發揮作用,壓力因素是市場對“緊縮時點”預期的波動,而這點正對多方漸漸不利,周三公布的低于預期的信貸數據只是第一個信號。
昨日A股下跌可能還有個更深層次的原因,該原因可能并不被普遍接受。昨天上午7時左右,澳大利亞公布了就業指標,其10月份就業人數增加了2.45萬人,市場原以為會減少1萬人。
澳大利亞在加息方面是急先鋒,已連續兩月加息,原本市場對其12月初是否加息吃不太準,而該經濟指標使加息預期大為提升,甚至已有人預期一次性加息50基點。根據最新利率期貨報價提示,投資者的“平均預期”是:12月初澳央行加息概率為70%。
西方各國或者對澳央行前兩次加息不加理會,但這應有個限度,這也是常識,不用筆者多說。昨港股及A股走勢偏軟的原因可能與此相關。當然也可能會有人認為筆者如此猜測太“牽強”,所以筆者建議投資者對未來這方面信息多加關注,或許漸漸會有更多眉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