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如何禁止政府部門挪用資金炒股?
2010-03-13 02:01:42
每經評論員 葉檀
中國的預算公開正在逐漸打開大門,這是中國建立公共財政至關重要的一步,也是讓納稅人明明白白納稅的必要之舉。
3月10日,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主任高強在 “兩會”新聞中心表示,《預算法》修訂的征求意見稿近期將廣泛征求各方意見,201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將首次審議《預算法》修改情況的報告。他表示,群眾應該知道,按照法律規定我應該盡哪些納稅的義務,更應該知道,政府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籌集的資金用于哪些方面。
預算公開,意味著以往政府部門視為機密的開支必須受到大眾檢閱,意味著擠占挪用資金成本更高,意味著政府的行政成本與投資效率將攤在陽光下晾曬。
2009年9月1日,國家審計署發布2009年第12號審計結果公告,以近10萬字的篇幅一一列舉了54個部門單位2008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審計結果。審計發現,有的部門未經審批,挪用公用經費及其他項目資金共計2505.17萬元,建設了面積達8900平方米的度假村式培訓基地;有的甚至挪用科研經費150萬元,以個人名義購買了150萬股某公司的股份。這個所謂的某單位就是中科院軟件所。截至2009年4月審計結束時,此筆款項尚未歸還,該股份經配送已累計達到165萬股。
行政收支的混亂不止于此。3月10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孫工聲透露,“近年來,財政部門有相當多的現金并未存放國庫,而是通過企業定期存款形式存于商業銀行。這部分比例大概在10%左右?!比绻斦块T食髓知味,把現金從國庫中取出存在商業銀行吃利息,或像中科院軟件所一樣索性投資證券市場博取財產性收入,盈虧算誰的?
公共預算需要官方與民間力量上下合力推動,如果官方打太極拳,或者民間缺乏法律與維權意識,公共預算即便公布了,也很難獲得成功。幸運的是,雖然阻力重重,但成效卓著,公民意識覺醒與政府部門公共財政意識的覺醒相輔相成。
推動公共預算公開化的志愿者吳君亮先生,在2008年5月1日國務院頒布《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后,陸續向十幾個中央部委和十幾個地方城市政府提出查看預算案的申請。他遭到了多數地方政府的拒絕,理由多種多樣,如“國家機密”、“沒有義務”、“沒有文件規定”等,吳先生告訴筆者,有的政府連理由都懶得找,而警惕性高的地方政府反問目的何在?根本沒有認識到預算公開是政府部門的責任。
聚水成河,中國公共財政預算大門一旦推開就不可阻擋。
2008年5月,深圳市財政局接受吳君亮等人查看和拍攝深圳市政府2008年度的部門預算草案,屬于全國首個向普通公民公開預算報告的政府部門;2009年10月,廣州市財政局在網站上公布廣州全部114個政府部門預算,是新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份完整的市級部門預算公開亮相。廣州市財政局網站一度因為蜂擁而至的下載瀏覽而“癱瘓”,所有的預算全都公之于眾,這是讓人喜悅而心動的 “癱瘓”;2009年3月20日,財政部在官方網站公布了經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2009年中央財政預算;2010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表示,今年強力推進預算公開,要求經過人大批準的政府預算,都要公開,其中包括國務院各部門預算,政府的基本建設情況和政府行政開支情況。
這是了不得的進步,建立公共預算是建立法制社會與公民社會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20世紀初,美國經歷了一場由民間研究機構推動的轟轟烈烈的公共預算改革,深刻改變了政府和社會的關系。
公開預算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更多的公開與更細的預算。
不容否認,目前多數地方政府的預算未能公開,雖然不再滑稽地以“國家秘密”進行推搪,而已經公開的賬目較為粗糙。
以2009年財政部公布的預算報告為例,雖然對支出的介紹比過去詳細,但并非預算本身,雖然增加了40余個名詞解釋,但像“一般公共服務”這樣的概念仍然含義不甚清楚。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到底是購買了服務,還是購買了桌椅板凳,還是支付了行政管理費用(俗稱“人頭費”),閱讀者只能打啞謎。目前由于技術手段與統計質量所限,還無法達到詳盡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主任高強也表示,“我也可以坦率地告訴大家,今年即便公開了,也達不到大家要求的那么細。”
如果5年后,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預算能夠像廣州市財政局所公布的那樣公開、透明,那么,中國的法治與稅收環境將有根本變革。這才是中國數千年所未有之大變局。希望如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